碛口古镇:商贸重镇不再落寞 借力旅游重现繁华 国内-第一新闻 郭龙 266060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碛口古镇:商贸重镇不再落寞 借力旅游重现繁华 国内-第一新闻 郭龙 266060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

碛口古镇:商贸重镇不再落寞 借力旅游重现繁华

2018-05-24 15:58 |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5月24日讯(记者 郝亚红)“驼铃整天响,船筏日夜忙,商贾满客栈,碛口赛苏杭……”这首流传已久的竹枝词,以寥寥数语,道出了碛口古镇两百多年前的繁盛之景。5月24日,2018全国网络媒体吕梁行的编辑、记者走进山西省吕梁市碛口古镇,虽无法见证昔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辉煌,但眼前这个借力旅游再度繁华的小镇,却轻易让人想起了山间的驼铃、林立的店铺,以及云集的商贾。

55

  网媒记者参观碛口古镇黑龙庙 阴豪 苏航/摄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在这里,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的气势与河的雄浑,勾画出一幅“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古镇原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22

  在黑龙庙远眺古镇美景 阴豪 苏航/摄

  同行的导游介绍,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在,镇内还保存着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

44

  网媒记者被古镇居民弹唱的“三弦书”吸引 阴豪 苏航/摄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功能的完善,让昔日的“水旱码头小都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奔腾不息的万里黄河、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这里交织展现,形成了以碛口古镇为中心的碛口旅游区,获得省级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首个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称号。

11

  古镇里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 阴豪 苏航/摄

  如今,古镇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包括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涵盖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更为难得的是,古镇至今还保留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走在镇里最为繁华的明清大街上,原汁原味的民居、古色古香的店铺、头扎白毛巾的老人……眼前的一切,无一不让网媒编辑、记者感到新奇,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了那段历史:“侧耳倾听,甚至可以听到驼铃、马蹄声声,听到老艄公、货运商的猜拳行令声,可以听到酒肆、客栈小二招呼客人歇脚的揽客声,还有精明商人的拨打算盘声。如果有时间,一定选一家舒适的客栈落脚,在柔软的阳光下临窗观黄河澎湃,在古镇里慢享旖旎时光。”

33

  古镇风光 阴豪 苏航/摄

  目前,碛口主要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等景点。其中,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都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编辑: 郭龙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