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9年清明“祭祀人文初祖黄帝学术论坛” 国内新闻-第一新闻 鞠华军 284716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聚焦2019年清明“祭祀人文初祖黄帝学术论坛” 国内新闻-第一新闻 鞠华军 284716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新闻

聚焦2019年清明“祭祀人文初祖黄帝学术论坛”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明之源,在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激励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传承弘扬展示好黄帝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祭祀人文初祖黄帝学术论坛”作为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4月2日至6日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其举办的目的就在于紧扣“黄帝陵•人文初祖”设计引领话题,把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成份,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论坛学术交流成果,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从今天起,省祭陵办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宣传报道组将对出席今年“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关于“黄帝、黄帝陵、黄帝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观点予以摘编梳理,陆续分享于广大读者。

  炎黄子孙如何继承五千年的血脉?

04.png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任大援

  炎黄子孙如何继承5000年的血脉?我的看法是四句话:依礼而行,精神继承,百川归海,天下大同。

  什么是依礼而行?荀子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呜声?无先祖,呜出?无君师,呜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里,上是天,下是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拜祭活动是炎黄文化研究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争议。之所以有争议,主要是因为祭祀祭拜是从古代社会传承下来的,因而被有些人认为是古代社会具有的民间宗教性质的落后事物,不适合现代社会。关于这个问题在这里有必要加以澄清。在5000年前的炎黄时代,古人就有祭拜的活动,祭天、祭山川、祭自然、祭祖宗、祭先师,这类活动,官方帝王举办,民间百姓也举办。

  在古代社会这类活动具有政治性、社会性和民间宗教性。古代的儒家试图解释这种社会现象,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强调神的独立主体性,而是强调人的行为的仪式性和教育性。早在2500多年以前,儒家已经对此做了具有朴素唯物论色彩的解释。在政治性方面,古代帝王主持祭天祭祖,是强调统治者的正宗统治地位。所谓尊祖故净宗,净宗不收族。在社会性方面,古代是通过大众的参与,强调统治者与百姓大众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现代社会我们也进行祭拜活动,但是已经不具有民间宗教性的内涵,而它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仍然存在,但是与古代的社会的意义已经有所不同。在政治性方面,突出了党的领导、两岸交流,祖国和平统一等内容。在社会性方面同样有融洽官民关系、社会各阶层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除此以外,在现代社会,我们除了对炎黄先祖、孔子儒学先师的祭拜活动以外,也增加了对先烈以及为公共事业献身的英雄的祭拜,这就是现代社会对传统形式的改造,所以我们依礼而行也有所创新。

  什么是精神继承?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早期部落集团联盟所开创的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它在传承中被加以解释和重构,人们可以用考古研究找到接近当时的历史原貌,用历史文献,解释和还原炎黄时代的历史。由于它的源头性特点,研究的困难性就特别大。我们既不能因为文献资料的缺乏,就把它简单地归结为只是想象与神话,也不能因为他是源头,是基因的携带者,就把中华文明在后期发展中才展现的种种特征集中到早期源头时期,使黄帝文化或炎黄精神无所不包。

  实际上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只具有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特征,在我看来这就是历史的创造性以及民族文化的融合性。这两个特征在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被儒家表述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重要命题,成为中华民族奋斗与包容两大核心特征。这样就把炎黄时代和儒家文化联系起来。

  百川归海,天下大同。黄帝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开端时期,中华民族在黄帝时代以及以后的漫长发展中,逐步走向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成长虽然走着分和相间的曲折道路,但最终要走向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我们在今天祭拜炎黄的活动中,也应该贯穿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的历史经验的回顾和总结,认识百川归海,中华一统的伟大意义。

  总之依礼而行,精神继承,百川归海,天下大同,这就是我对炎黄子孙如何继承5000年血脉的一个小小的答案。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