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传奇老店的成长史,打开中华文化的典雅世界 国内新闻-第一新闻 赵鹏 361569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一家传奇老店的成长史,打开中华文化的典雅世界 国内新闻-第一新闻 赵鹏 361569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新闻

一家传奇老店的成长史,打开中华文化的典雅世界

2022-08-09 15:27 | 来源: CMG观察

  清朝末年,北京琉璃厂的街面上,一家主营文房四宝的老店“松竹斋”颇得文人学子青睐。鸦片战争之后,世道离乱,店主破旧立新,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开设松竹斋连号“荣宝斋”,并拜请同治十三年状元陆润庠题写了匾额。

  就此,中华艺坛升起了一块金字招牌,“荣宝斋”的传奇历历开启。

  今天,北京的琉璃厂仍是一条氤氲着书香墨韵的文化之街。在琉璃厂西街19号,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门前红毯铺地,两侧分别立有“1672”和“2022”字样的展板,昭告往来的人群:荣宝斋350岁了。

  350年,荣宝斋从一家小小的南纸店,成长为中国艺术界的一艘文化巨轮。其经行的道路,不仅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店铺的发展历程,更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的探索与开拓、传承与创新。

  在此时间节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作5集大型纪录片《荣宝斋》,全面展现荣宝斋350年来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从品牌文化、非遗技艺、艺术收藏、文化交流、创新发展等多角度对其加以解读,从荣宝斋的发展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

  这是总台再一次发力于传统文化主题的精品力作。在这一领域中,总台无疑是一支破题最早、发力最广、深耕最久、影响最大的媒体力量。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中国国宝大会》到《寻古中国》......一系列匠心之作,为观众推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的大门,在同典籍、文物、书画的对望里,聆听历史和当下高山流水的和鸣之音。

  这次,总台将视野聚焦到了一家翰墨老店的成长史。350年的历程,既是一部充满传奇的“断代史”,文化经营的变迁史,文人雅士的交游史,更是一部丰富的、线索清晰的近现代中国书画个案史。总台以“荣宝斋”为中轴主线,讲述的故事跨越了整整三个半世纪。岁月的波光云影、时空的人世浮沉,中华文化透过这家小小的百年店铺,折射出缤纷、耀眼的光芒。

  如何展现这座“民间故宫”的魅力?如何把书画大家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如何让百年老字号引领“新国潮”?......这是纪录片《荣宝斋》在创作中始终在探索的问题。

  中国画在创作上有一句话叫: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纪录片的创作也是异曲同工。《荣宝斋》在传统与流行之间寻求恰到好处的表达尺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纪录片创作团队采用了影视化的展现手段、情景化的再现方式,填补了观众对历史的想象。家与国,古与今,不同时空、多重情景交织重叠,精心布置的光影投射出历史的纵横,衍生出无穷的意蕴。恰如用视觉元素在银幕上挥毫走笔,晕染一幕水墨,传承一份精神,让一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娓娓道来,浓淡相宜。

  在大跨度历史、众多书画派别、艺术技法的介绍中,处处点缀的生动小故事也令纪录片余味绵长。比如,上世纪50年代,荣宝斋用木版水印技法复制了齐白石的画作《虾》,经理在齐白石面前挂出两幅画作,请他分辨哪一幅是真迹,白石老人端详许久,最终摇头说:“搞不清楚。”荣宝斋木版水印之奇,可见一斑。凭借这一技艺,荣宝斋先后摹制了百余件古代绘画国宝,拉近了普通民众与名画的距离。

  一草一木,浸满情愫,一笔一画,写尽胸怀。徜徉于《荣宝斋》中的艺术世界,谁能说,那些栖身于翰墨之中的技艺与风骨,不算珍宝?谁又能说,那些流淌在丹青背后的故事与真情,不算珍宝?荣宝斋不仅致力于藏品收集,也在倾注心力,呵护世代相传的历史遗珍,传承本民族璀璨的艺术精魂。

  片中有这样一个桥段。1975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来华参观荣宝斋时,非常惊讶,表示每样老物件都比美国历史还要长。中华文化的瑰宝并不只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它们如同点点金沙,遍布在祖国大地,在民间,在我们身边。荣宝斋就是这样一处撷取中华文化之芳华的所在,而纪录片《荣宝斋》所记录的不仅仅是一家百年老店的斋名字号,而是一种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根植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悬一块招牌,不忘初心,荣誉重书林;撑中流砥柱,踔厉奋发,百年推雅望。《荣宝斋》是总台“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的又一个驿站,用精谨细微的“工笔画”绘制中华历史文化的“大写意”,这条创作之路永远未完待续,唯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来源:CMG观察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