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刘为:驻村更“驻心”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陈尤欣 258481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最美基层干部刘为:驻村更“驻心”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陈尤欣 258481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要闻

最美基层干部刘为:驻村更“驻心”

2018-01-22 16:55 | 来源: 新华社

  刘为(右)在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村民家中了解苗族刺绣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贵阳11月20日电 题:刘为:驻村更“驻心”

  新华社记者李黔渝

  35岁的刘为是国务院扶贫办发展中心的一名干部,2015年8月,他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担任第一书记。1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致富增收有了新门路,村寨发生很大变化。

  谈起刘为,南猛村村民感念他的用心、用情,并给记者说了两件让他们特别感动的小事。

  村里的孩子们晚上复习、写家庭作业一直都是俯在狭窄的小板凳上,有时只能借着家里昏暗的灯光或烛光完成。“城里孩子们都有宽敞整洁的书桌,在明亮的灯光下做作业、阅读、上网,可这里孩子家庭学习环境却是如此简陋。”

  今年4月,刘为和他的同学在某公益网站发起“我想有一张书桌”的公益众筹活动,仅仅13个小时,就为村里150个孩子每人筹到一张书桌,一个台灯。今年5月初,书桌和台灯送到了村里,这让全村老少十分感动。

  南猛村有194户村民,全村在外打工的有100多人,其中有50多人都在浙江义乌从事饰品加工行业。今年五一,大伙儿在义乌举办同乡会,谁也没想到,刘为竟然亲自来到义乌和大家一起过节。“我在外打工10多年,第一次得到这份关心,尤其是他说的‘家里有村里照顾着,在外请放心’这句话,让人落泪。”村民余洪先说。

  心和心的拉近,让村民们对这个外来的干部充满信任。村会计李玉强说,刘为刚来的时候怕吃辣椒,现在啥都能吃。他无论到谁家,乡亲们都要留他喝碗苗家米酒,早就成为“苗乡人”。

  让村民们感受最深的,是刘为给村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南猛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还是文化部授予的“芦笙舞艺术之乡”,但多年来,村里没有找到致富之道。2014年,全村贫困发生率超过30%,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在摸清村里状况后,去年12月,南猛村成立共济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设芦笙表演组、民族手工艺组、农业经营组和电子商务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分别加入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和相应的市场公司挂钩。

  芦笙表演队邀请邻镇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教授芦笙制作技艺;民族手工艺组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刺绣技艺培训;电子商务组建立起全镇第一个电商仓储物流中心,村里的茶叶、稻田养鱼、红米、杨梅、柿子等农产品通过微店进行销售。

  这种合作社模式效益立竿见影。合作社成立以来,接到2000件刺绣茶杯垫价值6万元的订单,为30名绣娘增收3万元;一季度通过茶叶种植和销售,实现收入6万余元,为村民发放劳务收入超过5万元;在雷山县城,村里合作社还开了一家“烤鱼店”,经营服务的均为村里的贫困户,还为有意愿学烧烤技术经营的村民提供免费培训。目前,全村35户贫困户有26户实现户均5250元增收。

  在刘为的努力下,南猛村还实现了wifi全村覆盖,这在贵州的贫困村都是少见的。这解决了山区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村里有了微信群,方便村民交流,有问题可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在外打工的人也能及时知晓村里的动态。

  刘为说,在脱贫攻坚中,一开始,村民是牵着走、拖着走,很被动,现在是齐步走。他为这种变化感到高兴,希望村民能快步走。他告诉记者,南猛村今年下半年被黔东南州列为传统村落8个旅游发展示范村之一,给村里下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看到村里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快,很多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计划回到村里,跟着大家一起干。“作为村里人,更要为村里出一份力。”村民余洪先说。

编辑: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