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铺就“四好农村路” 打开乡村幸福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陈尤欣 259338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河南:铺就“四好农村路” 打开乡村幸福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陈尤欣 25933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要闻

河南:铺就“四好农村路” 打开乡村幸福

2018-02-05 19:10 | 来源: 光明网

致富的纽带: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道景观 张晓伟摄

  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寺坡山村向下望,雪后的山路蜿蜒盘旋,宛若一条玉带系在山间。

  寺坡山村位于河南省新安县北部山区。全村人世居山顶,吃尽苦头。“出村请大夫得半天,开了药方再去抓药又得半天,碰到急病,叫天天不应。”

  绝壁上吹来春风。2014年,河南“四好农村公路”开建。一年时间,6米宽、2.5公里长的盘山路直通村头。盘山路还引来了“金凤凰”。自然风光优美的寺坡山村被旅游开发企业看中,投资1.5亿元打造美丽乡村。

  在中原大地,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像一条条“血管”,唤醒沉睡的村庄,催生乡村的“蝶变”。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批示。此后,河南启动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00亿元,三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危桥16万延米,新增通客车行政村1315个,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提高到97.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南正在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为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优美舒心路。

  如何修?

  不仅行得通 更要走得宽

同心协力:S328庙祖线修路现场 李晓哲摄

  同样是一场大雪,如果搁在20多年前,寺坡山村的王宏文“要抱着脚脖子哭”。

  “1996年以前,俺村基本不通路,大家伙儿两年喂一头猪,到年关还得七八个人抬下山去卖。”王宏文说,鼎盛时期寺坡山村有800多口人,交通闭塞逼得大家只好外出谋生,到前几年仅剩下400来口人。

  从“封闭”到“开放”,转机在2013年。那年,寺坡山村列入国家传统古村落名录。隔一年,一声“开山”炮响,小山村“开了窍”。传统古村落道路修建扶持资金有40万元,当地政府又追加投资320万元,升级改造原有道路。几个月后,崭新宽阔的乡间公路宛如一条舞动的巨龙,将穷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

  路通了,商机来了。寺坡山村与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合作,打造以古宅为特色、传统文化民宿山居为内容的旅游区。景区务工、开农家乐,村民们稳稳吃上了绿色无污染的“旅游饭”。

  早在2007年,河南就在中部六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但当时标准不高,路宽只有3.5米;没有路肩,错车困难,且大多只通到村委。随着车越来越多,原有“村村通”道路越来越力不从心。

  2014年,河南省政府启动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拿出100亿元资金,乡村道路路宽增加到4.5米,基本实现乡镇到各村有一条路况良好、符合要求的道路。三年时间,河南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1.2万个村庄出行不再难。

  怎样管?

  不止靠技术 更要靠制度

  山路:辉县市的郭亮村,被誉为“天上的村庄”,海拔1700米。图中这段山路,是郭亮壁挂公路走出隧道的尽头,转过弯就到了美丽而古老的郭亮村了。申玉忠摄

  农村公路线长、面广,如何管理?

  在南阳市宛城区X025县道薛李线上,几辆工程车正在进行看似“奇怪”的作业。以往整修路基“开膛破肚”,此次作业只是钻了几个小孔,再灌注特殊的“泥浆”。这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节省资金。

  “这是压浆补强处理法,用于解决基层悬空、纵缝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路基的强度。”负责现场监督的宛城区农路所所长勇合新介绍,由于这条路的路基是膨胀土,而且通行车辆吨位大,原有道路出现纵裂问题,所以特别邀请了长安大学的工程专家前来助阵。

  管好农村路,不仅靠技术,更要靠制度。2015年6月,河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项工作和示范县创建有关事项。

  “河南在全国率先明确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标准和验收奖励办法,在验收时引入第三方独立考评验收机制,不与参评方有任何接触,该做法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高度肯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处处长韩军强说。

  河南县域众多,做好示范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河南评选出新安、宛城、宁陵、孟州、郏县等7个县(市、区)为河南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其中新安、宛城、宁陵3县(区)成功获评第一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目前,河南省是创建全国示范县最多的省份之一,预计到2020年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达到30个左右。

  谁来护?

  专人专事,财政作保障

公路养护技能比赛现场 白光明摄

  三分建,七分养。这是交通行业里的一句俗语。

  由此应运而生了一个职业——养路工,王新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宁陵县交通系统,他有个“万能王”的绰号。

  从压路机、摊铺机、推土机、运料车等大型机械,到切割机、振动夯、打草机等小型设备,“万能王”操作起来灵活自如。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千千万万个养路工像王新红一样,冒严寒、斗酷暑,日夜奋斗在养路一线。

  除了养路工,河南各地还因地制宜探索了新的养护模式。

  新安县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和“专群结合”原则,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建立分级养护机制。

  宁陵县从2017年开始,将养护资金按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5%纳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建立养护质量和计量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工程量全部完成验收合格后,拨付工程总价的97%,剩余3%作为质量保证金。

  此外,河南还率先在全国创新性地制定了《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明确规定省、市两级分别列支不低于本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和1.5%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及完善附属设施。截至2017年底,全省所有乡镇建有公路管养站,农村公路列养率100%,省级文明示范路7200公里,河南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的形象持续提升。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副局长牛永亮介绍,下一步,河南将效仿“河长制”,探索推行“路长制”,将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运行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咋致富?

  电商搭上幸福路 家门口把钱挣

康庄大道 罗鹏飞摄

  济源市承留镇卫福安村,位于太行王屋山区,盛产瓜果蔬菜,距离市区直线距离不过20公里。

  但就是这20公里山路,曾经是当地村民难以跨越的“天堑”,好东西运不出去,老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蔬菜烂在地里。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政府连续掀起三轮农村公路建设高潮,一个个小山村重新焕发生机。卫福安村的无公害瓜果蔬菜一车车运出大山,有些还通过电商销往省外地市。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虽然过时,但理不过时。”村党支部书记周备武说,瓜果蔬菜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张金字招牌,客商直接把车开到地头收购,仅西瓜一项每年人均就增收3000元。

  农村迈进电商时代,货运物流能否跟上步伐?配合“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河南108个县(区)已建成并运营农村物流中心50多个,各地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奇招频出。

  新乡卫辉市探索出“县级货运站+乡村站点”模式,打造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内黄县探索“县级商贸仓储中心+乡村商贸网点”模式,以物流园为核心,与豫北地区300多家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和商业企业合作,建立了1500个农村终端服务站点,每年安排运输车辆5000余辆次,配送下乡商品15万吨,回收农产品25万吨。

  鄢陵县探索了“区域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生产专业户”模式,花卉配送直达北京、天津、上海、云南及港澳台等地,年均花卉运输量在20万吨以上。

  货运提运力,客运提品质。河南为解决农村客运末端“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农村客运绕行、延伸,新开农村客运环线等形式进行兜底保障,通过开通赶集班、学生班等形式解决了周期性出行需求;在客流较少、开通班线较为困难的地区,还开通了电话预约班,车辆上门服务。

  农村群众纷纷表示:出门就上车,下车就到家,再不用为出门难坐车发愁了。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河南交通事业正在经历从“有没有”“足不足”向“好不好”的转型升级。“四好农村路”为全面提高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提供了有力抓手,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编辑: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