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位代表委员热议改革开放40年·经济篇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何长春 262190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四十位代表委员热议改革开放40年·经济篇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何长春 262190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要闻

四十位代表委员热议改革开放40年·经济篇

2018-03-21 15:57 | 来源: 光明网

  艰苦奋斗再创业 改革开放再出发

  ——四十位代表委员热议改革开放四十年

  关于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四十位代表委员热议改革开放40年·经济篇

  四十年波澜壮阔,四十年神州激荡。大改革大开放,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擘画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中华航船驶向伟大复兴胜利彼岸的前进方向。改革开放再出发,我国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

  四十年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不仅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更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过去的四十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间已经证明,四十年来,我们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

  时间必将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时值全国两会,光明日报邀请四十位代表委员,忆往昔岁月,看今朝风华,回顾四十年的沧桑巨变,畅谈自己的感悟,思考新时代如何“艰苦奋斗再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将分别从经济、教育文化科技民生五个视角,推出五个专版,与您一同感悟四十年“春天的故事”,倾听“奋进新时代”的改革强音。

  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提升到现在的世界第二。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

  对外贸易

  2017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7923亿元,其中,出口153321亿元,进口124602亿元。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8718亿元。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46991亿元,其中,服务出口15407亿元,服务进口31584亿元。

  “三农”发展 解决农业问题的国际典范

  霍学喜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

  我出生于1960年,父母都是农民,家中有五个孩子。小时候我只有两套衣服,冬天一套,夏天一套。上小学和中学时,每到最后一节课,我和同学们都饿得听不下去课。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此后乡镇企业和农村多种经营制度快速发展,改革给农村提供了一系列制度供给和政策安排,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的吃饭问题、农民的收入问题。

  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竞争能力、保障能力和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大幅提升,农民的收入快速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民的类型呈现多元化,更多农民融入了城镇。从人的角度看,农村与城镇间已形成广度包容发展和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从国际视角看,我国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发展中大国解决农业问题的典范。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三农”发展的坚实基础。(光明日报记者李慧整理)

  “深圳奇迹” 改革开放永不停歇

  万捷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

  我在北京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1985年,怀着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我和班上几位同学应聘来到深圳经济特区的一家中外合资印刷公司。

  我打心眼儿里感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人才就难以流动;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外国企业来华投资,让我们见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我也不可能创办一家民营企业,从而实现人生理想。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如今的深圳不再是当年那个尘土飞扬的大工地,大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取代了曾经遍地开花的“三来一补”工厂,出口货物从承接外企的加工品变成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智能手机和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步伐不会停歇,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也必然会有新的气象。(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整理)

  国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

  宋鑫委员(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有幸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黄金行业的飞跃。四十年间,中国黄金产量由1978年的19.7吨增长到2017年的426.142吨,连续十一年保持世界第一位。黄金金融市场日渐成熟,黄金矿业领域科技攻关不断加强。

  四十年来,国有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转变。从为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从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到今天的公司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会持续将改革进行到底。(光明日报记者温源整理)

  数字经济 电子商务交易额远超发达国家

  孙丕恕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到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国家的变化。我们也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从全球数据来看,中国拥有超过美、英、法、德、日五国总和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与之对应的是,中国也成为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关键“部件”需求最迅猛的国家。

  我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不断优化现有经济社会格局,重构行业价值链;正在驱动中国各个要素市场形成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经济体系。(光明日报记者刘坤整理)

  铁路事业 互联网和铁路网实现深度融合

  吴向东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

  我是1993年参加铁路工作的,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铁路的飞速发展,感受到铁路春运的巨大变化。

  我参加工作时所在的江苏常州站是沪宁线上的一座特等站。那时的春运,旅客过年,铁路过关,紧张应对,昼夜运转,人人疲惫不堪,车站人满为患。沪宁杭大街小巷火车票代售点和售票大厅,购票排队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事业蒸蒸日上,高铁成就凸显。铁路春运的变化,除了旅客出行更加从容有序,还表现在铁路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互联网和铁路网正在实现深度融合,铁路服务迈进“互联网+”时代。支付宝支付、微信“扫码支付”购票、APP自主选座等多种便捷购票方式,改变了人工买票难的窘境,为旅客带来了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使旅客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光明日报记者张翼整理)

  中国外贸 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高融昆委员(上海海关关长)

  1978年1月,上海海关九名年轻关员建议恢复关税征收、改革海关管理体制。中国海关停征关税十三年后,来自基层的呼声引起了中央的关注。 

  随后,各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1980年1月,海关正式恢复关税征收;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改革海关管理体制的决定,成立海关总署。海关恢复征税的首年即征税31.8亿元,到2017年已超过18967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突飞猛进,中国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走过九十周年的上海海关大楼见证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首个”:20世纪90年代,全国首个保税区在上海外高桥设立;全国首个保税港区在上海洋山港封关运作;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挂牌成立……随着首个自由贸易港的规划,上海海关的改革步伐又按下了“快进键”,还将创造更多第一,创造更多新的历史。(光明日报记者张翼整理)

  电力科技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名片

  马晓红代表(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电气分厂继电班班长)

  作为一名电力人,我为我国电力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截至2017年年底已达17.8亿千瓦。

  中国拥有“特高压”这一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不仅改变了自身缺电的状况,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电力资源开发和电网改造,成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电力科技更是一日千里。20世纪90年代初,继电保护装置的一重保护就需要多块继电器搭接。而现在采用的微机型保护装置,把多重保护都集中在一个小型装置里,集保护、测量、监视、控制、人机接口、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智能方便实用。

  我认为,平凡的工作岗位,同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我要当好一名技术工人,成为一名新时代“大国工匠”,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光明日报记者龚亮整理)

  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万连步代表(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从农村拉开的。作为一个农业领域的创业者,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这个“大创业”,就不会有一个个民营企业的“小创业”;没有改革开放后国家不断夯实、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就不会有民企今天的开花结果。

  2018年是我从事化肥行业的第二十个年头。创业的第一个十年,依靠自主创新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生产成本还比国外少一半。随着缓控释肥的普及,中国农业化肥利用率大幅提升。第二个十年,我们开始将视线投向国际市场,在美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2016年,金正大以1.1亿欧元并购世界化肥业巨头,完成了中国化肥行业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

  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助力“藏粮于地”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将是我们农业企业的重要使命。(光明日报记者温源整理)

编辑: 何长春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