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丢弃一切,惟此耿耿于怀”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孙晓云 289634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我能丢弃一切,惟此耿耿于怀” 国内要闻-第一新闻 孙晓云 289634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国内要闻

“我能丢弃一切,惟此耿耿于怀”

2019-06-12 11:12 | 来源: 央视新闻

  今年,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重走长征之路,就是重走信仰之路。携三封长征书简,感悟家国情怀,愿你在泪目中获得力量。


  方志敏

  “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耿耿于怀!”

  在你眼中,中国是什么样的?

  "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

  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

  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

  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

  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

  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

  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

  1935年5月,

  方志敏在狱中如此畅想。

  那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还未爆发,

  九·一八的炮声却震撼了

  每一个怀有民族情感的中国人。

  谁能忍受我们可爱的

  祖国母亲被肆意践踏?

  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

  在怀玉山地区遭遇国民党军7倍于己的兵力围攻,

  近千名红军战士牺牲,方志敏因叛徒出卖被俘。

  △《北上》/高泉

  孤军渐渐变成了孤身,

  可他,远比你我想象的强大。

  没有枪杆子,远离革命战友,

  但只要执起笔,尚有一息残存,

  这场战斗就不会休止:

  “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

  却耿耿于怀,不能丢却!”

  他在写一封信——

  

  △节选自《可爱的中国》

  “我是不能再与你们共同奋斗了,

  我是如何的惭愧着和难过呵!”

  1935年8月6日,

  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同诸多为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一样,

  他,未能亲眼见到一个恢复了可爱的中国。

image.png

  刘伯坚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什么是“父爱”?

  对于当年身在乱世的刘豹,

  这不过是一种奢望。同那个时代

  大多数人的父亲一样,他的父亲

  刘伯坚亦是为国而生,接着为国而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

  叶剑英元帅曾赋诗: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再现了当年刘伯坚率部队护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叮咛相送的动人情景。


  1935年3月4日,在转移突围激战中,

  刘伯坚身中数弹,不幸负伤被捕。

  他连写了数封感人肺腑的家书,

  “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

  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

  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

  这封信写给爱人的嫂子梁凤笙女士,

  自知必死无疑,他放心不下三个孩儿……

image.png

 △节选自《给兄嫂的信》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壮烈牺牲。

  国破山河恸,焉有家完整?

  直到1979年,刘伯坚的三个儿子才第一次团聚。

  一见面,年近半百的三兄弟,抱头痛哭。

  信中提到的"豹儿"依稀还记得

  自己被送走的那一晚,

  腿部受伤的父亲拄着拐杖,

  在漆黑的山间小路上护送的情景。

  “四五岁的我哭着,不肯跟着郭婆婆走。

  记得当时我大声喊着:爸爸你好恶呢,

  怎么不要我了。不要把我送给老百姓!爸爸……”

image.png

△刘伯坚

  每每梦回那一晚,泪湿枕巾。

  等自己也当上了父亲、祖父,

  后来再读父亲写给凤笙舅母的信,

  父亲的心,他也便懂了。

  一个“可爱的中国”,他替父亲细细看轻轻抚……

image.png

  李真

  “来到战友悻悻离世的地方,哪有不动情呢?”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

  征服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

  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

  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

  纵横十余省,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雪山无语,洒下多少离人泪;

  草地无言,铭记多少诀别痛!


  活下来,意味着"生之奇迹"。

  "将军诗人"李真,便是这"奇迹"之一。

  连同牺牲战友的英勇一并迸发,

  他把热血洒在了每一方需要他以命搏之的土地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他继续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四十八年后,这位老红军

  重新踏上了长征之路——


  image.png

  △节选自《给弟弟的信》

  在枪林弹雨的革命生涯中,

  他多次被敌人的子弹和弹片穿透胸膛。

  在退休之后,晚年身患胃癌,

  却一直想着“要为社会、为人民做点儿什么”。

  1995年,李真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名家字画拍卖,共筹款56万元,

  全部捐给了江西永新县禾川中学,兴建教学大楼。

  重走长征之路,

  他把亲眼所见的可爱中国,

  讲给足下安息的战友听……


  抛家舍子,长途远征,

  音断书绝,喋血疆场,

  长路漫漫,初心未改。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

  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新长征路上,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

 

  谨以此篇向

  向每一位在长征中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期监制/李浙 主编/张天宇 编辑/王若璐

编辑: 孙晓云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