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月16日电 题:对外开放“踩油门” 辽宁振兴再提速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丁非白、吴子钰
春节将近,地处东北的辽宁瑞雪皑皑。省会沈阳,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在上海工作的陈志新回乡过年,让他惊奇的是,回家的飞机上、城市的商场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沈阳好像变得越来越‘洋气’了”。
一段时间以来,辽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一系列务实举措为这个老工业基地省份踩下快速发展“油门”,也为其加速转型振兴助力。
开门
在沈阳生活工作了11年的奥地利人罗伯特·莫瑟把这里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不久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建立了一所国际学校,为在沈阳工作的跨国企业外籍员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务。“沈阳是一座好客的城市,现在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也越来越方便快捷。”除了开办学校,在方便外籍人员签证、就业、驾照申领等方面政府部门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作为一名“沈阳通”,他感受着这座城市越来越开放、包容、自信的成长。
“投资不过山海关”“营商环境差”“办事效率低”,一段时间以来,辽宁等老工业基地省份因开放程度不高,给人以闭塞、落后的印象。
痛定思痛,辽宁决定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黑土地上,一场以开放促振兴的战役蹄疾步稳迅速推进。
以“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为载体,向东,辽宁打造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向西,辽宁建设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一体两翼”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渐形成,跨境通道建设势头向好。
陆上,“辽满欧”“辽蒙欧”等跨境运输大通道如一条条跃动的脉搏,连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欧洲腹地;
空中,沈阳至法兰克福、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空中航线相继恢复或开通,如一只只鸿雁,为东北大地和各国之间打开时空之门;
海里,出辽宁、过北极、抵欧洲的“辽海欧”海上运输大通道,让亚欧远洋航线行驶里程减少5000海里……
2019年,辽宁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和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5%和10%左右。
革故
“软环境”一直是辽宁对外开放的“短板”。近几年,辽宁省整合内部资源要素,贸易投资更便利化,外商对辽宁相对“闭塞”的印象正逐渐改观。
“对外开放就像打开一扇窗,推着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到外面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既是思想的革新,也反过来让大家审视自身与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的差距。”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广利说。
经过对外考察、对标先进,辽宁自贸试验区不断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全面落实“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的制度设计。
“东北太需要以开放来带动思想解放和发展方式转变了。”大连市自贸办专职副主任李汉国深有感触地说。
承担东北地区90%以上外贸集装箱运输的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推出近百项贸易便利化措施。最近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以审代查”和“非侵入式稽查”等海关稽查创新举措,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扩大对外开放,让我们寻找到更广阔的市场,也增进了与各国企业的了解与合作。”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说。目前,5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与东软医疗建立了合作关系。
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主任张震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增进了辽宁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人才交流与互动,为辽宁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辽宁的转型振兴动力将更加强劲,前景更加广阔。”
鼎新
2019年辽宁对外开放“成绩单”分外亮眼: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承办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沙特阿美、腾讯、华为等国内外企业纷至沓来……
62岁的辽宁阜新玛瑙雕刻大师曹志涛对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效感同身受,这几年,到阜新这座“玛瑙之都”来选购玛瑙的外商和游客多了,从世界各地进口玛瑙原料的渠道更便利了,借助对外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他的作品被卖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他和儿子成立的玛瑙雕刻工作室正着手扩大规模,引进更多人才,推动玛瑙雕刻产业做大做强。
“对外开放是发展的新机遇,也搭建了一个辽宁与世界互通有无的平台。”曹志涛说。
2020年的辽宁省两会上,辽宁省政府对扩大开放做出新擘画: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对接蒙古“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做强做优丹东中朝边境经济合作区、将沈阳和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打造成为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双向集散中心……
“投资又过山海关、辽宁再度受青睐。”辽宁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说,这得益于辽宁持续推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主动作为,“辽宁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在扩大东北亚开放合作中要发挥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张万强认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拓宽了辽宁的发展空间,走出去让企业经风雨、见世面,也让政府主管部门更好地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缩小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速辽宁全面振兴。(参与采写:陈凡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