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收 迎盛会”,刚刚过去的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农民争相“晒丰收”“秀幸福”,生动展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扎实推进“三农”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喜看神州大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开局良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农业更加高质高效,现代农业步履铿锵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进入新时代,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现代农业步履铿锵。
——种地挑上“金扁担”,大国粮仓根基更稳固。
“3台收割机,90多亩地一天收完,大农机是咱种粮人的增收底气!”四川省安岳县大平镇玉石村党总支书记龙贵说,现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节本又增效,丰收季就是增收季。
这10年,希望的田野上演“动力变革”: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提高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提高15个百分点。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强劲,我国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居民餐桌更丰富。
好山好水产好蜜,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殷家坪蜂蜜,去年6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有了金字招牌,订单供不应求。”桃坪河村村民严世宝说,他的养蜂规模从2箱发展到60多箱,去年收入超过3万元。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满足量”到“提升质”,回望10年,绿色种养加速发展,“菜篮子”日益丰富,品质持续提升。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到6.2万个,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居民餐桌。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现代高效农业迈新步。
在河南省永城市,麦子被“吃干榨净”,变成饺子粉、糕点粉,制成手撕面包、海绵蛋糕,麦香飘全国。
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1。
农村更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乡村建设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乡村美丽蝶变。
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新修的柏油路通到农民家门口。“村里统一规划,乡亲们一起动手,改水改厕,整修庭院,家家户户告别脏乱差。”村民黄炼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压茬推进,各地加快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乡亲们生活更舒心。
吃过晚饭,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联星村村民李建明开心地跳起广场舞,“村里有卫生室、养老服务中心,有空就到文化广场健身,生活真的很舒心。”
看全国,越来越多的乡村“硬件”“软件”同步强化。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互联网普及率达58.8%。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远程医疗覆盖90%以上的县,乡亲们出行、看病、上学、办事更方便。
——各类要素加速汇集,乡村成了干事创业的热土。
山东省汶上县白石镇“四季有花、常年披绿”。看中田园好风光,卢军返乡办起生态茶园,“贷款、用地等政策到位,农技员下田帮扶,茶园成了乡亲们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饭碗’。”如今的白石镇,赏花采果、乡村旅游等美丽经济蓬勃发展。
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汇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各地立足实际打造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全国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120万人。一个个乡村环境美、人气旺,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农民更加富裕富足,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更加健全,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乡亲口袋鼓、脑袋富。
——产业扎根发展,乡亲们收入持续增长。
陕西省商南县清油河镇碾子沟村天麻产业园里,脱贫户谢付记边管护药材,边给乡亲们讲解技术要领。“靠着帮扶政策、技术培训,咱也成了产业带头人!”谢付记说,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产业园带动30户脱贫户年平均增收5000元。碾子沟村的天麻产业越做越大,昔日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10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农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家门口吃上文化“大餐”,精神生活更丰富。
“这里有不少童话故事和经典名著,我经常来看书。”青海省尖扎县坎布拉镇尕布村,学生扎西一放学就来到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成了村民们长知识、学技能的好去处。尕布村还建起文化广场,乡亲们闲暇时来这里唱歌跳舞、锻炼身体。
放眼全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全国共有乡镇(街道)文化站4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万个。
——文明乡风劲吹,提振农民精气神。
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三里村制定了倡导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明确违反规定的家庭不得评为星级家庭。通过组织村民一起定规矩、立良俗,三里村逐渐形成了人人遵守村规民约、户户争当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时代新风,农民群众自我管理、积极参与,自觉践行移风易俗,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党员干部和亿万农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必将让广袤乡村更美丽,让乡亲们生活更幸福。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