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松花江畔成长起来的抗联志士——王光宇 长春-吉林新闻地图 陈尤欣 263873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松花江畔成长起来的抗联志士——王光宇 长春-吉林新闻地图 陈尤欣 263873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长春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松花江畔成长起来的抗联志士——王光宇

2018-04-11 17:18 | 来源: 吉网

  杨子忱

王光宇.png

  王光宇,原名王明堂,又名王兴,吉林省德惠县岔路口乡解放村腰窝堡屯人,1911年生。1933年2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曾任抗联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牺牲于黑龙江省五常县九十五顶山,年仅27岁。

  壮别故里

  1933年春节过后,论节气,大寒刚至,立春还没有来到。

  一天,位于松花江西畔的吉林省德惠县岔路口乡解放村腰窝堡屯,一个青年向他母亲说道:    

  “妈,我要走了。”

  “是上学?”

  “不。”

  “不?”

  “我不念书了。”

  “那你要去哪?”

  “向北。”

  “那是哪儿?”

  “好远好远啊。”

  说这话的,即原名王明堂,又名王兴,后改名为王光宇。

  此时,王光宇正在本县县城大房身镇县立中学读书。

  王光宇1911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王秉跃,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种了一辈子田。王光宇兄弟3人,他排行居二。因婶母孤寡无嗣,便过继顶支。他少年时,家里人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大房身镇两级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惠县立中学在第四班学习。

  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农家子弟,能够上学,能够读上中学,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王光宇的父母兄弟,都为他高兴。

  然而,此时他当母亲的面竟提出了这样事,这怎能不使老人家惊愕呢!

  王光宇听了母亲的问话,觉得到了应该将话讲明白的时候了。

  原来,这个时期,他的家乡与东三省大好河山一起,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之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面对着这种状况,不甘奴役和屈服的东北民众,纷纷拿起保家护院的大刀长矛,握起驱狼赶虎的猎枪土炮,走进山林,隐入青纱帐,组成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英勇顽强地斗争,气壮山河,英名不泯。在王光宇的家乡就出现了抗日民众王辅臣组织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这些事实,都给王光宇以觉悟和鼓舞。在学校时,他就同爱国教师、训育部主任李郁华及同学陈世有(陶净非)、李英华(李飞)等一起,组织成立过德惠抗日救国会。在这年学校放寒假前夕,他便与同学陈世有、李英华核计决定,为着抗日救国,北上哈尔滨,去找中国共产党和抗日组织。

  此时,尽管母亲对于他的出走尚不十分理解,但是听了他讲的抗日救国的道理,便忍着泪花默许了,用无声和凝望寄予了内心的期冀。

  不久,王光宇便同陈世有、李英华一起离开家乡奔赴哈尔滨,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北上抗日

  王光宇离家北上哈尔滨投奔的目标是董振国。

  董振国,参加革命后改名为董雨航,又名董清天。他是德惠县夏家庄乡未咀子村人,此前也在大房身镇德惠县立中学校读书,与王光宇为同乡同学。他在学校时,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至1934年间,先后担任哈尔滨市反日大同盟领导及共青团哈尔滨市道外区委宣传兼组织委员、书记等。并接受党组织的秘密培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王光宇来到哈尔滨后,经董振国介绍,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一中学校学习,并加入了共青团。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共满洲省委举办的秘密训练班。在训练班里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与政治学习,于同年6月被党组织派往宁安工农义务队作政治工作。临行前,董振国代表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市道里的一家小酒馆,举行了秘密欢送会。欢送王光宇及同来的陈世有、李英华“三战士”加入抗日队伍。

  酒会上,董振国的祝词是:

  “奋勇出征,捷报频传。”

  王光宇代表三人的答词是:

  “英勇抗日,收复河山。”

  场面热切。

  气氛悲壮。

  随即,便是步履铿锵地出征。

  宁安工农义务队,系由李荆璞率领的“平南洋”山林队改编而成。成员很复杂,素质不高,尤其缺乏有关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    

  王光宇来到这里后,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努力做说服诱导工作。为了让战士树立抗日救国信念,王光宇经常给战士们讲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抗日救亡的指示和联合起来抗日的意义。经过王光宇和其他同志的宣传教育,这支部队的素质增强了,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了。他还同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导人李荆璞、于洪仁等一起进行政训、军训及开展整编后的工作和抗日游击活动。由于党的培养,同时由于自己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同年年底王光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工作得更加出色。

  1935年2月,活跃在绥化、宁安一带的“绥宁反日同盟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军第五军(即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前身)。为了加强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王光宇被调任为一师一团政委。工作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战斗中勇敢杀敌,不畏艰险,深受战士群众的拥戴,被誉为“一团好政委”,“积极、勇敢、忠诚”的好干部。同年年底,接任二师政治部主任。

  此后,吉东、绥宁地区成为日伪军“讨伐”的重点,并实行“并屯、并村、并围子”政策,制造无人区,妄想对抗联队伍实行严密封锁。王光宇任二师政治部主任,积极开展群众工作,部队并未因此中断了与当地抗日群众的联系,反而在群众的支持下,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封锁。

  1936年1月下旬,抗联五军决定向中东铁路以北转移,二师作为先遣部队,率先出击。同年3月,当队伍行进至密山县黄泥河子煤矿时,与敌军交锋,战斗激烈。在战斗中,师长傅显明壮烈牺牲。王光宇接任二师师长职务,率部继续前进,转战于牡丹江沿岸。

  跃马倥偬

  战斗在继续。    

  1937年3月,中共吉林省委成立,王光宇当选为省委委员。不久,抗联第二路军总部决定:集中牡丹江两岸的抗日队伍,联合作战,攻打依兰守敌。此时,率部来到牡丹江流域的王光宇,被任命为第二纵队总指挥,承担打援任务。王光宇接受任务,雷厉风行。他率部在依兰城南指定地点抢修工事,挖暗沟,筑暗堡,布署火力网点,作好迎战准备。待3月24日下午2时许战斗打响时,王光宇率部一举将双河镇出援的敌军全部打掉。这次战斗,击毙敌兵近百名,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13挺,电报机1台,战马4匹,沉重地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抗联将士的军威大震。

  同年5月,王光宇率部离开牡丹江地区,转移到依东来才河一带。6月下旬,在这附近的李红眼子东山,与300余名日军守备队遭遇,发生激战,我军战士英勇顽强,击溃敌人多次进攻,获得大捷。此后,王光宇率部经桦川、富锦,转移到宝清。连续击溃日伪警察200余人。   

  不久,王光宇接受为部队筹集冬装和给养的任务,他率二师四团重返依东地区。驻守在依东土龙山五道岗的伪学兵连得知情况后,凭借人多,武器装备好的优势,扬言要消灭王光宇部。面对强大的敌人,王光宇没有胆怯,一面准备好武器,制定好作战计划,一面积极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战士们在王光宇的带领下,士气昂扬,一举将伪学兵连击败。致使伪学兵连不得不宣布:“今后再也不打五军和王光宇部了。”

  同年9月初,王光宇部化装成敌“讨伐”队,在佳木斯南太平川打开地主李春华等3个大院;9月下旬,王光宇率部进入宝清与二师五团会合,战斗屡战屡胜,队伍日益壮大,二个团人数增加百分之四十以上,增编了一个游击团。

  1937年10月,周保中受中共吉林省委派遣来到宝清,负责对抗联四军和七军进行整顿。

  为了加强对四军的领导力量,王光宇被调任四军副军长。经过整顿,队伍纯洁了,战斗力提高了。同年12月,王光宇率部计百余人,将佳木斯南聚金山警察署和伪警备队缴械,获步枪143支,手枪6支,轻机枪1挺,子弹千余发,战马10匹,以及大量服装、粮食等。

  1938年初,抗联进入了极端困苦和艰难时期。日寇对抗联部队进行了疯狂的“讨伐”和更加残酷的封锁,妄图将我军围歼于三江地区。为保存实力,中共吉林省委和抗联二路总指挥部决定:脱离三江地区,奔赴南满、热河,进行西征,建立新游击区。

  5月,李延平、王光宇率抗联四军主力和五军二师从宝清出发,途经勃利到穆棱后,由于地理不熟,误入敌军盘踞的杏山站,王光宇到屯中打探情况遭敌袭击,他英勇善战,孤军退敌后,挺进于林口地区,多次打退敌人阻击,经过一个多月艰苦跋涉,到达了牡丹江地区,与五军军部和五军一师胜利会师。之后,他们穿越了300余华里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历尽艰难险阻,于7月10日到达苇河楼山镇附近。为了解决部队给养,7月12日攻占楼山镇。毙伤敌人40余名,俘敌中队长以下军官7人。    

  青山永存

  1938年冬天来临了。

  放眼望去,茫茫雪原一片银白。

  足迹,穿越过一面坡、沙河子、九里地等地,最后打进了五常县境。

  这,便是李延平、王光宇率领的抗联队伍。

  环境益加恶劣。

  天气奇寒到零下40度。

  抗联队伍的给养发生了困难。    

  宿营地里,有不少伤病员在等待着粮食饱腹。

  为了粮食,为了抗联战士的生命,王光宇踏着没膝深的大雪,顶着凛冽的寒风,带人到百里开外的地方去寻求。待他们将粮食和相关的物品拿到宿营地时,等待着的伤病员们,都感动得流出了滚烫的热泪。    

  然而,王光宇本人,却是尽量地少吃粮食,节省粮食,将粮食尽量给同志们和伤病员们用。背地里,他却用草根、树皮、野菜充饥。一日,他的这个做法被同志们发现了,都被感动得哗然大哭,道:

  “王军长呵,你——”

  王光宇听了,却笑道:

  “我不要紧。待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大家和东北父老兄弟一样,便都有饱饭吃了。” 

  战士们听了,心肠尤热。

  同年12月,哈尔滨、长春等地聚集来的日伪“讨伐”军,大股压来,步步逼近抗日联军的驻地。

  王光宇率领的部队边打边退,逐渐向五常九十五顶山靠拢。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程度。

  王光宇身边的战友,一个个、一批批地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雪地。

  最后,只剩下几名同志了。

  这时,他已身负重伤。    

  战友们看见了,向他扑了来,要把他救下战场。    

  他看见了,两眼喷着火,大声地呼喊道:

  “趁着你们身子骨还好,腿脚还好,快走,冲出去。保存实力,好打敌人。不要管我!”

  说着,便向扑过来的敌人冲去。

  王光宇,壮烈地牺牲了。年仅27岁。    

  九十五顶山呵,山势高高。

  九十五顶山呵,青松巍巍。   

  九十五顶山呵,在以它的无畏的雄姿向世间宣告着:一个抗联战士的永存。

编辑: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