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商领袖的殷殷乡情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陈尤欣 225264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

吉商领袖的殷殷乡情

——与吉商联合会主席张思民“面对面”

2016-09-30 | 来源: 吉林日报

  2016年,吉商联合会成立大会,张思民当选首任主席。

1998年,海王生物在A股上市,张思民敲钟。

2007年,海王星辰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时间回溯至今年7月末,首届全球吉商大会在长春召开,吉商联合会正式成立,深圳海王集团董事长、吉林籍企业家张思民当选首任主席。“吉商领袖”的情怀与使命,将张思民再次与家乡紧紧相连。

  时间的指针再度回拨。1979年,年仅17岁的张思民从长春市第十一中学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背上行囊,挥别家乡,几曾想过,未来30年他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缔造迈向千亿门槛的“海王”医药王国,成就“吉商”典范。

  “算起来,离开家乡已整整38年。然而,乡音难改,乡情难舍。家乡始终有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成长奋斗的足迹。”全球吉商大会上,张思民述怀乡愁,殷殷之情,激荡于怀。

  9月27日,履新吉商联合会主席两月之际,张思民再回吉林,马不停蹄参加“平安吉商”活动,与吉商联合会同仁谋定发展策略,共绘振兴蓝图……

  吉商抱团发展,有何思路?吉林经济振兴,有何建言?再踏故土,乡情如何安放?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对话老朋友张思民,给出答案。

  家乡情结: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陈耀辉:重阳节在即,这是一个思念亲人的节日。王维在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我感觉,近一段时间以来您回吉林的次数明显变多了。那么您对家乡发生的变化感受如何?和我们的读者朋友谈谈您在吉林生活的经历吧。

  张思民:由于工作原因,以往我很少回来,现在吉商联合会成立了,担子重了,事情多了,回长春的次数也一下子变多了。最近几次回来感受到长春的城市变化非常快,走到很多地方,如果没人告诉我的话,真不知道是哪儿。

  离开的时间越久,就越思念家乡。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在长春生活,现在回忆起来,当年的很多人、很多事情印象都非常深刻。

  我还记得读书的小学叫育新小学,就在一中附近,和橡胶八厂不远。中学在十一中读书。我爸爸是十一中的物理特级教师,后来当了校长。我在十一中读了初中、高中,当时学制比较短,高中是两年制,我读高一时就参加了高考,过了生日才17岁。

  现在我和很多老师、同学还保持联系,前年我还找到了小学班主任魏学芝老师。老太太人特别好,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给我洗头的事儿。当时学校都有大水壶,我记得放学后老师把我拽过去,看我太脏,好几个老师拉着我,给我洗头。

  我小时候很淘,淘气归淘气,还算个好学生。父亲对我的管教也很严,小时候不能和别的孩子打架,只要打架,无论对错,我都会被胖揍一顿。

  我父母是双职工,读小学时我脖子上就挂着钥匙,放学回家要给弟弟、妹妹做饭。我在家里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我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家访,老师们一到我家看我在那儿缝被子呢,都惊呆了。

  陈耀辉:看得出您从小就很自立啊!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对您后来闯荡“江湖”的影响大吗?

  张思民:我觉得从小的家庭教育确实对我创业有影响。我父亲是老师,为人师表,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还是蛮幸福,蛮有安全感的。

  在人的一生成长当中,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非常重要。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非常正统的,从小就当“红领巾”,长大了最高理想是当解放军。后来赶上恢复高考,没去参军就直接参加高考。那时候大学毕业包分配,我分配到北京国家航天部,后来赶上了改革开放热潮如火如荼,就有机会去了深圳,开始“下海”创业。

  毕竟是知识分子“下海”,受过正统的家庭教育和系统的学校教育,还是希望做的事能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选择医药行业也是机缘巧合,选择了就一路坚持下来。

  陈耀辉: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这与吉林省的产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请谈谈您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张思民:创业一个是选择好方向,另一个就是要坚持。从中药材角度来讲,我认为全国三大药材“宝库”,就是吉林、广西、云南,这是我们吉林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是不可复制的,如果把它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服务于13亿中国人的健康,一定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健康产业大有可为,但是,从健康产业链条来讲,过去的模式粗放,过度追求暴利,没有系统打造吉林品牌。未来发展,该集约高效的就会集约高效起来,该行业细分,提供精准服务、特色服务的,就会有更多的服务型企业应运而生。从制造企业来看,同质化重复的产品,大家都会做的时候,那就是谁做得更好,谁效率更高,谁才会生存发展,这也存在去产能的问题,未来的资源必将向创新配置。

  随着吉林省人均GDP的提高,“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应该说,健康产业新的发展机遇期来了。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大健康产业将达到10万亿规模,发展空间非常大,但核心是依靠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

  目前,海王集团在吉林重点投资建设的就是健康产业。我们在吉林市中新食品区建立的保健品生产基地,今年年底就会正式投产,将来要达到百亿产值规模。投产之后会直接造福吉林人民,造福普通百姓,造福每个家庭,实现人人可及的健康目标。

  “药王”传奇: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陈耀辉:吉林日报社旗下的新媒体“全球吉商传媒”在报道时,曾经称您为“南派药王”,您怎么看这一称号?公众对您企业发展的成功非常关注,请介绍一下您事业发展的历程。

  张思民:不用叫什么“王”,我就是“海王”。所谓“海王”,我们在企业内解读为“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海王是一个典型的创业成长型企业。我们用了差不多10年时间迈过10亿门槛,又用了10年左右时间迈过百亿门槛。最近几年公司呈现出加速成长的态势,正在向千亿目标迈进。

  海王一直聚焦于医药健康产业,1989年我们以天然海洋药物开发项目起步,1992年进入生物医药领域,1995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连锁药店,2000年前后进军医药商业领域。党的十八大之后,市场化步伐加快,市场配置资源成为方向,这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2013年,海王启动保健品形态创新项目,2015年启动医院药品供应创新业务。这两大项目都是产业创新级的项目,成为海王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支撑。

  海王发展产业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紧紧围绕医药健康产业培育和打造全产业链,我们坚信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海王已经度过了创业成长期,目前应该说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创业期最重要的是坚持,瞄准目标持之以恒,不松懈,不放弃。现阶段海王已经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要整合资源,用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产业思维推动企业发展。

  陈耀辉:您做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秘诀?

  张思民:我办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不断寻找成长机会,不断向新的可能性挑战,永不满足。可以说,海王这么多年的持续成长,完全是创新驱动的结果。

  经济学中讲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一个要素。不创新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优胜企业。技术创新是所有创新的金字塔,例如药品创新,研究一个世界一类药,要用15年到20年的时间,投资达到五六十亿美金水平。许多领域投资是比较密集的,不坚持、不投入,没有耐心、没有定力,是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的。

  一类新药研发是全球医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高标志,海王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一类新药研发。我们历经16年时间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虎杖苷”注射液,填补人类休克治疗领域空白,是我国第一个由医药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项目。2015年,“虎杖苷”正式启动在美国的临床试验,有望全面改写中国医药产品历史。同时,海王集团还有8个在研的一类新药,并正在启动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

  商业模式创新在医药健康产业显得更加重要。医药健康行业是传统行业,高度竞争,几千家企业都在以相似的商业模式运营,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努力找到新的、比竞争者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商业模式,从而使企业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超越常规层面的竞争。

  例如在连锁药店领域,传统意义上的连锁零售,利润率只有几个百分点,稍不注意就可能产生亏损。海王在2005年启动连锁药店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内容是“丰富产品组合、强化自有品牌、贴近顾客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从产品力、服务力、竞争力等多个层面改变了传统医药零售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竞争格局。从数据分析,海王连锁药店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极大成功,并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使行业整体运营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在医药流通领域,海王针对行业“多小散乱”、效益低下、药品流通环节混乱、流通市场秩序不规范等现状,努力探索一种政府、医院、患者、药品制造企业、药品配送企业多方共赢的新模式。2009年,海王在医药流通领域率先推出医院用药“阳光集中配送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山东、湖北、安徽、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多个地区实施,公司规模快速壮大,同时为医药流通行业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净化和规范药品流通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耀辉:海王的创新既有技术创新,也有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我了解到海王将在深圳试行为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这个项目打算在全国推进吗?您一直提倡要降药价,这是您的企业家情怀吗?

  张思民:对,深圳10月开始实施,将覆盖全部公立医院。我们计划在深圳打造一个模式,今后在全国推进。

  咱们国家80%的药品销售是在公立医院,海王这个新的项目主要是用市场模式,政府和企业配合,把药品招标价格降下来,把困惑老百姓多年的药价贵的问题解决,把药价彻底降下来。我们搞了几十年医药,知道这个行业的弊端在哪儿,也知道老百姓的痛苦和政府希望药价降下来的急切心情。当然,这里面是有技术含量的,有大数据支撑,有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多重因素在里面。

  我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受党教育这么多年,一定是有责任、有情怀的。但是我觉得不必讲情怀,你做事能够不忘初衷,能够做好,客观报答社会,那就叫企业家情怀,否则空谈没意思。

  吉商“标签”:牵系于情,兴盛于势

  陈耀辉:这次您“出山”担任首任吉商联合会主席,这一岗位对您意味着什么?能否披露一下您的心路历程。

  张思民:担任吉商联合会主席,更多意味着一种责任。

  对我而言,家乡情结是第一位的,无论走到哪,我永远都是吉林人。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每一个吉林人心中都是有感情的,哪怕只是在这儿工作学习、投资发展的人,都会有不可割舍的情结,更何况我出生在这里,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度过。那么多的乡音乡情,那么多的亲人朋友,有种血肉相连的感情在。

  吉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多次动员我,盛情难却,能为家乡做点事就做。再讲点私心的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朝鲁书记也这样讲过,这都说到我们心坎儿里。能够成功地为家乡做点事情,为家乡人民服务,是我非常乐意的事。

  陈耀辉:在首届全球吉商大会上,巴音朝鲁书记总结了“重德重义、敢闯敢为、善融善创、思源思报”的“吉商精神”,您代表全体吉商宣读了《吉商宣言》,请谈谈您对吉商精神的理解。

  张思民:吉商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流传不息的故事和无比精彩的传说。我想吉商精神应当是全体吉商的共同心声。

  敢闯敢为,是吉商精神的核心内涵,这种精神诞生于“闯关东”的移民壮举,成长于黑土地的拓荒创业,是吉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家乡的振兴发展,特别需要敢闯敢为的精神,需要一大批具有冒险、创新和实干精神的企业家。

  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是新时代吉商精神的命脉。我们知道,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常人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常人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办法,这就是创新。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下创新精神尤为可贵。家乡新一轮振兴发展,需要创新引领,需要创新商业模式,主体正是千千万万的企业家。我觉得两大创新要紧紧抓住,第一就是自主创新,第二要通过企业家要素做好商业模式的创新。

  新吉商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凝聚力。新常态下吉商面临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远比以往复杂得多,激烈得多。独木难以成舟,一业难撑天下,吉商迫切需要抱团发展。

  陈耀辉:担任吉商领袖您打算如何行使“权力”?

  张思民:说实话,过去我不太愿意回吉林投资。但是省委、省政府现在打造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从最新GDP数据大家也能感觉到家乡的这种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企业家了解得比较深。

  这两年,吉林在软环境建设上,可能是历史最好时期,当然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这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面对这么多年没有过的好势头,我们要利用这种势头把全球吉商的资源调动起来,多到吉林走走看看,多回馈家乡,把同样需要孵化的项目尽可能多的往吉林投,这也符合吉商的家乡情怀。

  市场经济是讲要素的,要素有很多,软环境、收益等,还有一个就是感情要素。这次省委、省政府抓得非常准,用感情要素把家乡人凝聚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振兴吉林为己任。企业家也在促进软环境改善,这次我回到吉林,其中一站是到四平市参加“平安吉商”活动,感受到了一点一滴软环境的改变。

  吉商联合会成员都有共同的志向和想法,希望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发展道路上,咱们吉林勇立潮头,走在最前边。吉商联合会就是要为每位会员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谐有序的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广大吉商在省际间、国际间的经贸合作交流,助力全球吉商融入更大、更广阔的经济舞台,不断提高吉商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地位,努力使吉商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共同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陈耀辉:近两年东北经济持续走低,但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的经济指标追平全国,这是很不容易的,您如何看待吉林经济的发展前景?

  张思民:我感觉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判断经济走势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全球吉商大会的举办正说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今年上半年,吉林省GDP追平全国,在东北三省里是最“亮”的一个省份,我觉得这和省委、省政府亲商、重商的氛围是分不开的,与产业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

  吉林省的资源禀赋非常好,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科技、教育、工业基础都比较发达;白山松水自然资源丰富,黑土地孕育宝贵财富。如何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当中,找准吉林特色,让她的资源优势得到发挥,对吉林经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新一轮增长的空间还在,我是比较有信心的。

  作为企业家,张思民无疑是低调的,面对公众与媒体,他更多谈及的是自己企业的创新思路与发展路径;作为吉商领袖,他不忘初心,责任在肩,为家乡发展谋划策略、贡献力量。

  循着张思民的足迹,人们看到吉商企业家的成长,感受到吉商企业家对家乡的情谊,对回报家乡机遇的珍视,对家乡发展的信心。敢立潮头、勇于担当的吉商基因,将激荡起越来越澎湃、越来越迅猛的吉林脉动!

  人物简介

  张思民,男,1962年出生于长春。1983年7月参加工作,经济学博士、教授。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劳动模范”、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年功勋人物”等荣誉。

  主要社会职务:现任全国工商联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市总商会(工商联)荣誉会长,吉商联合会主席,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理事会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曾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深圳市第三、第四届政协委员、常委,第五、第六届深圳市工商联主席、深圳市总商会会长。

  企业职务:现任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局主席,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