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在白山松水间激荡 吉林省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周思含 229630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

暖流在白山松水间激荡 吉林省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7-01-03 | 来源: 吉林日报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一股暖流在白山松水间激荡。

  2016年,在吉林的黑土地上,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响彻云天。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扶贫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所有省级领导先后两次集中深入到包保市县,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的每一个环节;

  一年来,全省下派第一书记1489名、工作人员4623名,对全省1489个贫困村实行了驻村帮扶全覆盖;

  一年来,全省强力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年初3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脱贫攻坚,注定是吉林人镌刻在2016年的深深烙印。

  一声号角——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使命如山,号角催阵。

  2016年上班第一天,全省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帮扶活动在白山松水间全面启动。省市(州)县各级领导以上率下,高规格调研,挨家挨户摸底,“扶贫大会诊”!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浩大声势,开全省之先河。

  之后的半个月时间内,省市(州)县三级党委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

  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多次深入到包保贫困村调研情况。坐在贫困户的炕头,巴音朝鲁与村民一起深入研究脱贫致富的思路和举措,了解群众的需求,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将扶贫工作做到实处,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气魄,咬定目标,扛起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调研过程中,巴音朝鲁字字铿锵。

  2016年9月,为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好,我省再次高规格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督导活动,33位省领导带队深入到包保的市(州)、县(市区),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钉钉子”的精神让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开展——

  延边州优先推进贫困地区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保障兜底”三大工程,积极推动边境村的经济发展;

  白城市把脱贫攻坚列入四项重点工作之首,出台各类扶贫文件19个,建设了精准监控大数据平台,做到“矛盾出在哪里,就在哪里打通;问题出在哪里,就在哪追责”;

  长春把因病、因残贫困人口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攻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实施“0起付线”“七免十九减”等硬举措,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白山市以保障为前提,狠抓组织落实,加快民生保障,通过推进“路、房、水、电”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各市州各出奇招,目的只有一个,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正在日益发生的变化。

  一个目标——“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让无力者有力,让失意者前行。

  “决不能落下一名群众”是吉林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的坚定目标。

  一村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脱贫措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留“死角”、找准“路子”,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在双辽市永加乡永加村,每一户贫困户的门上都贴有一张认定表,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每一户一年来种植养殖情况和年收入状况,表格的末端还有包保干部的联系电话。“这一笔笔的账,算得细。以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干了一年也不知道是赔是赚。现在包保干部帮我们算,自己也搞清楚了,虽然现在穷,但是很快就能升到中等偏上了。”看着认定表上一行行数字的变化,贫困户李老汉的心情和往年不同,“盼着年底的好收成,能过个好年。”

  “要成为贫困户的家里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精准。”永加村的第一书记说,包保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仅要帮贫困户摘掉“穷帽子”,更要帮贫困户找到“好路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真正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我省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先后总结推广了20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和生态建设,做到了因人因户因村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在吉林市南顶子村,62岁的黄玉华2016年承包的两栋大棚赚了近4万元。当400斤灵芝孢子粉全部卖出去时,黄玉华笑开了花。2016年,吉林市南顶子村脱贫基地生产加工的灵芝孢子粉以每斤10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而且还作为村里的扶贫产业成果走进了欧亚、一网全城等贸易平台,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变“大水漫灌”式投入为“精准滴灌”,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靶向治疗”,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被一一啃下。

  以吉林市为例,2016年,吉林市落实脱贫产业项目达816个,109个省级贫困村实现了“村村有项目”,并形成了“一县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

  2015年10月,我省组织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将年初7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再识别,新调进贫困人口17.6万人,调出19.3万人,实现了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

  去穷根,摘穷帽。2016年,年初制定的“3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

  一股暖流——扶贫之花处处开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特色种植养殖业扶贫……在贫困户日益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变化的同时,我省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民生、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态,勾勒出一幅暖人心脾的动人画卷——

  “谁能想到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在和龙市南坪镇高岭村,朝鲜族大娘金顺姬正在新房子里生火做饭。说起现在的生活,大娘难掩兴奋之情,“洗澡有热水,做饭烧气儿,自己发电还能卖钱。”2016年,我省稳步推动光伏扶贫,新建村级电站271座,新建大型集中电站7座,覆盖贫困户2.8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

  在农安县东好来宝村,刘金哲一家是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省里的帮扶工作带来了中医专家,给我看病,还免费给我开药,现在我这腿有感觉了,感觉这日子过得像个样了。”意外事故瘫痪的七尺汉子让这个家一度陷入了绝境,然而现在的刘金哲又燃起了生活的盼头,“有政策的帮忙,我家这猪养起来了,生活一定会变好的。”2016年,我省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中药材、蔬菜、杂粮、特色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共发展产业项目达3238个,带动贫困户10.7万户。

  “以前三元一斤,现在六元一斤,咱这好东西终于卖上了价钱。”2016年白高粱米的销售让通榆县的农民杨晓峰铆足了干劲儿。“以前咱们这的绿豆、白高粱米等优质农产品都卖不上价,没想到打上包装,注册上品牌,这网络也能把咱这好东西卖上个好价。”两个月销售1万多斤的“奇迹”,让杨晓峰认准了电商这个“聚宝盆”。2016年,我省积极推广电商扶贫。以西部片区国贫县为重点,建立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5家,村级服务站点600个,实现贫困地区县乡两级电商服务机构全覆盖。

  2016年这一年:我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是2015年的6倍、省级资金投入是2015年的12倍;

  2016年这一年,我省完成贫困户搬迁3166户,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4个,扶持贫困户创业8337人;

  2016年这一年,我省解决了2.94万户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危房4万户;

  ……

  振奋人心的数据折射出我省精准扶贫的显著成效,其背后是一派幸福的民生图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吉林将勇往直前,开启扶贫开发“加速度”!

  “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让任何一名群众穷在深山无人知、困在家中无人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提出的要求,已成为我省脱贫攻坚的根本遵循。

  201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白山松水打响。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异彩纷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百花齐放……一套套“组合拳”,啃下了很多“硬骨头”,拔掉了很多“穷根”。今天,全省1500个贫困村实行了驻村全覆盖,3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脱贫攻坚取得累累硕果,彰显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但愿苍生俱温饱”的情怀。一年来,从省委常委到普通党员干部都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查真贫,以对贫困的真切感知,真正与困难群众站在一起,义无反顾地帮扶;真扶贫,明晰责任分工,拓宽脱贫路径,在精准上下实功、见实效,交出了一份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当前,我省脱贫攻坚正处在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更需要我们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


  记者 刘姗姗

责任编辑: 周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