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君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这是2月8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为来自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李万君公布的颁奖词。李万君与孙家栋、张超等10位人物以及中国女排这一群体,共同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出神入化的焊枪手
采访李万君时,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忙碌,与记者交流时,他很腼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在工作室,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有产品,还有不同时期用焊枪焊出的字。展示时,与平日里的一贯谦虚相反,他相当自豪、自信。
在高铁领域,机器人打不赢人,李万君能做机械手不能做的焊接。像一些产品的边、角,机器手伸不进去,就要由他手工来焊。人把手伸进边、角焊接,难度可想而知:空间小,转不开手,还要焊得平滑。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焊得好,才叫真水平。
“现代焊接不再是传统的融焊条、接焊缝的模式了,是把焊丝直接焊在连接处。怎么做好焊接呢?需要把握好电流电压,还有焊接手法。”李万君向记者介绍说,“焊接的接口越多,完成的难度就越大。比如环形焊,因为有曲线部分,用机械手难以完成。如果人工焊接能够一气呵成完成,质量上就不输机械手。为这个,我们在夏天也不敢喝碳酸饮料,就怕焊接时打嗝影响质量。”
李万君把手中的焊枪使得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mm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他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且不留一丝痕迹;听到20米外的焊接声,他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是平焊还是立焊以及焊接的质量如何。
为中国高铁争光的大工匠
李万君在变。刚进厂时,他想的只是干好手中的活,当上劳模。可干着干着,他意识到作为大国工匠的责任,“我工作干得好坏不只代表我自己,还代表着公司的水平,有时候还能决定公司能否签下国际大单。每个人是微小的,却又是每个伟大的组成部分。”
高速动车组的关键部件是转向架,而转向架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构架焊接,李万君正是凭借他世界一流的构架焊接手艺,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长客能够角逐国际高铁市场,靠的不是价格优势,而是以技术创新解决用户的难题,满足用户的需求。简而言之:长客的产品质量上乘,运行可靠。
2015年初,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我国首列国产化标准动车组,转向架很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未接触过的。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必须100%合格,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由于不规则焊缝接头过多,极易造成焊接缺陷,使这个部位的焊接成为制约生产顺利进行的“卡脖子”工序,影响了标准化动车组的研制进程。李万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马上向公司领导请缨,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要阵地,成立了侧梁扭杆座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接攻关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最终总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质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这项焊缝接头过多导致焊缝射线检测难以100%合格的难题。
人才培训的“总教头”
2008年,长客开始研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成立新产品车间,还从相关技校招来了400多名新员工。李万君挑起了培训新人的重担。
新产品采用德国工艺标准,每名上岗工人必须取得欧洲焊接证书,还要获得AP式样资质。技校毕业的新员工理论知识相对较差,有的连数学换算都不会,培训难度超出想象。为加快培训速度,李万君加大实际操作量,还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的具体步骤,并对每一个步骤作出详细描述,让学员容易掌握。通过因材施教,李万君创造出一个“奇迹”:培训的400余名新员工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证,并通过了AP式样考试,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主力军。
李万君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名副其实的焊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总教头”。开班传艺,名师出高徒,李万君所带的徒弟中,已有10人成为技师、高级技师,1人成为“长春市高技能人才指导师”,5人考取国际焊接技师证书。与此同时,李万君不仅实现了对学员的技艺传承,更加注重对年轻人才的思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多年来,李万君坚持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事业观去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向上、感恩工作,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凭借着世界一流的精湛技艺,“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早已声名在外。曾有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多家企业,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均被他一一回绝。他说:“没有企业的培养,没赶上中国高铁事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今天的李万君!”
■人物小传
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吉林好人等多项荣誉。工作30年,他先后创造出“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及时解决了高铁生产的诸多问题,累计为企业创造价值1000多万元。带领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凭借世界一流的构架焊接技艺,他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记者手记
工匠精神的传承
如果说感动中国的劳动者是心灵的塑像,那么这种心灵的震撼强音的一个来源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李万君来自劳模世家,父亲、弟弟也是不同层次的劳模。19岁从职高毕业进入工厂时,对焊接车间艰苦的工作环境也打过“退堂鼓”,短短一年,当初和李万君一起入厂的28人中,有25个跳了槽。在思想动荡的时候,正是父亲给了李万君继续干好活的坚定信念。“干活就得干好,有个好技术。”李万君还记得父亲的话。李万君的父亲是刨工,厂里连续7年的劳模。父亲经常给李万君找来一些废料,让他多练习焊接。一天下来,李万君能练掉近300根焊条。
正因为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李万君的技术突飞猛进,并逐渐在工厂崭露头角,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得荣誉。被认可后的喜悦让李万君对焊接技术更加的喜爱、感兴趣,拿出“豁出去“的劲头干工作;更是把父亲对于技艺的坚守执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传承下来,成就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典范。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陈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