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的重视和列出的一项项民生“清单”,深刻诠释着党和政府与百姓的鱼水深情,也让党和政府与百姓的心贴得更紧、贴得更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民办教育、加快提升社区卫生中心服务能力、设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纷纷建言献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生活品质“节节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农村公路‘村村通’公程,解决了亿万农民的出行难问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但由于‘村村通’工程未纳入我国公路养护体系,一些‘村村通’路面损毁严重,群众反应强烈。”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郭乃硕代表呼吁,将“村村通”公路纳入国家公路养护体系,按照“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基本原则,明确公路养护职责,规范管理行为,确保“村村通”公路安全畅通。
郭乃硕说,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对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足,尤其是对农村的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重视不够。
为此,郭乃硕建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在对落后农村进行“经济扶贫”的同时,应该把“健康扶贫”“文化扶贫”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城市标准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民享有跟城市居民大体相当的服务。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解决国家拨款不足的问题。可以推进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受益的目标。“我省敦化市的许多乡镇、村屯利用包保部门的扶持、驻村企业的赞助、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开展农村健身广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加以推广。”
“‘村村通’公路养护好了,卫生文化、体育配套、休闲场所等设施不断完善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就会节节高了。” 郭乃硕充满期待。
形成自我发展和约束机制,为民办教育“把脉支招”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在促进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孙鹤娟代表一直进行着大量调研,并多次在全国两会提出相关建议。
孙鹤娟认为,民办教育发展目前面临很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关于民办教育的公益性规定不符合实际,致使其面临很多困境。其次,县级以上政府对民办教育进行资助和奖励的少之又少,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等政策问题尚未落实。再次,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大量优秀骨干教师向公办学校流动。最后,缺乏有效监管,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强制处罚权,使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根治。
为此,孙鹤娟建议,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公平开放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准入,让民办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归口登记,界定清楚学校法人属性,无论非营利性还是营利性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政府创新机制,采取购买、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学校发展。
“加快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市场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形成自我发展和约束机制。” 秦和委员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诉求同样十分迫切。
秦和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针对民办教育应及早出台指导意见,尽快落实政府补贴、政府购买、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配套政策,突破制度“瓶颈”,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建议启动实施“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支持奖励计划”,推动其加快发展。
此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一方面,引导民办高校确立长远目标,坚持公益性取向,避免追求短期效应。另一方面,本着简政放权原则,加强监督,规范管理,通过质量评估、信息公开、专项审计等方式,引导民办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提升社区卫生中心服务能力,设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朱世增委员多年来一直关注医疗服务话题。他告诉记者,目前,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医疗人员偏少、年龄结构年轻化、薪资待遇偏低、医疗配套设备稍显滞后等问题,三甲医院医生不愿意来坐诊、医学院校学生不愿意来实习实践,最终导致就诊患者逐渐减少。
为此,朱世增建议,应根据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精神,加快提升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加大政府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其设备更新换代;支持推进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姻”,鼓励名医进社区坐诊,建立健全和规范转诊模式;努力开展全科医生契约式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人员编制上给予政策倾斜,使医学院校毕业生能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稳定就业。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国传统中医的最高治疗原则。”朱世增说,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云计算,融合无线传感、基因组学、成像技术和健康信息,“不治已病治未病”将有可能实现。
为此,他建议国家设立全民健康保障信息中心平台,政府提供补贴,建立各类各级医疗、研究、医药和所有涉及人体健康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将全部信息采集进入平台,特别是各类各级医院实现病历电子化。
“平台应具备医疗经济评价功能,各类医疗服务、药品购销、医保报销、医药采购、项目招标等都应在平台上进行数据储存;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公民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的功能,逐步实现人体健康数字化。该平台将使大众能正确选择医生,花费最合理的支出,提供量身定制的检查项目,真正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朱世增有着这样的构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民生工程,是“阳光工程”,是“民心工程”,是对百姓幸福生活的诠释。
回首过去,我们看到的是吉林大地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一串串扎实的脚印;
放眼未来,满载着全面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巨轮,吉林正鼓满风帆,乘势起航!
特派记者 王子阳 何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