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长春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不断增加。2016年2月,国务院同意设立长春新区,《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6 年修订)》将九台撤县变区纳入规划区的范围,净月、双阳、莲花山、东湖等外围组团快速发展。目前,市域空间尺度不断拉伸,城市组团式发展格局更加明显。未来,除了地铁、轻轨、市域快线之外,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更多基于都市圈客运出行方式的协同服务将成为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地铁一起开展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也将逐步开展并实施落地。面对地铁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凯接受了《幸福都市》的采访。
《幸福都市》杂志 王键/文 姜源/摄影
长春地铁前后做了五版规划,
但是人民大街这一条线从来没有变过
幸福都市:长春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做轨道交通规划的?
崔凯:长春市在1932年伪满新京的时候,曾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城市规划。它是国内第一个用近现代田园城市理论指导下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
幸福都市:当时的规划里提到轨道交通了吗?
崔凯:在这个规划中,当时就考虑到机动化以后对城市的影响。比如人民广场的半径比较大,人民大街红线宽度也比较大,因为当时规划也预见到以后汽车会进入到城市,考虑到这种方式对于城市整个空间和承载力的需求。
这个规划中也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完成了初步的地铁规划,当然这是比较早的一个构想,也曾有计划要开始建设。但后来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地铁建设的计划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幸福都市:长春最开始接触轨道交通是什么时候?
崔凯:长春市从1941年开始建设有轨电车,所以长春是比较早成为公交都市的城市。当时有7条有轨电车线路,承载了将近70%左右的客流量。
但是随着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小汽车逐渐进入到城市的运输体系中。尤其到90年代,小汽车跟有轨电车的矛盾也比较突出,长春市也陆续开始结合城市改造,拆除一些有轨电车线路。在规划人眼中,长春一直对轨道交通方式情有独钟,因为它既有历史性,传承着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这跟长春城市发展中追求绿色发展也比较一致。所以,在对轨道交通的追求或者探索上,长春一直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积累。
《百万人口城市规划方案图》(1940年):为配合规划环状地铁,铁路西部的干线道路轴线向南部偏移,并把现南湖广场到卫星路之间的前进大街段规划为第二市中心。此后,地铁规划又延伸到了伊通河对岸。此图为佐藤昌依照1939年《“新京国都”建设计划图》修改后的地图,公园和道路位置已调换,此图为第五版《“国都”建设计划图》的原始地图。越泽明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