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掠影:无边光景日日新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鞠华军 251950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掠影:无边光景日日新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鞠华军 251950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

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掠影:无边光景日日新

2017-10-13 02:57 | 来源: 吉林日报

01.jpg

  长春德苑以道德教育为主题,以园林环境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融入古典园林艺术,实现了“德”与“苑”的完美融合,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地标。 记者 王萌 摄

  这是近五年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花、硕果累累的鲜活图景:“吉林好人”遍布城乡,志愿服务蓬勃兴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涌现出黄大年、吴亚琴、崔光日、金春燮等四位全国“时代楷模”,刘国江、朱玉林、纪长秋、宁凤莲、樊桂英等五位“全国道德模范”,还有张宝艳、秦艳友、李万君三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吉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气象更新,为新一轮振兴发展和建设幸福美好吉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道德滋养。

  “吉林好人”群体,引领社会风尚

  十月的长春德苑,满园秋色,民乐德兴。明德轩里,“中国好人”刘健军正在动情地向大家讲述他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上门理发的故事。刘健军在永昌街道可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23年来,他和他的“小不点”理发店员工坚持为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免费理发4万余人次,感动了很多人。

  在我省,像刘健军这样的平凡好人还有很多。2013年开始,全省开展“吉林好人引领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同精心策划,创新推选机制和方式,扩大推选范围,在全省城乡持续开展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吉林好人”评选活动。“群众选、选群众”,离平凡越近,好人便越有温度,他们之中,超过90%是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和普通干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的身边榜样。截至今年7月,全省共推荐产生“中国好人”109人,评选出“吉林好人”1450人,“吉林好人标兵”193人,评选出“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年度人物”43人,全省各地各行业评选产生各级各类“身边好人”7万余名。

  为了让好人的正能量感染更多人,通过一个好人带动一批好人,一群好人引领社会新风,省文明办还在省、市、县三级建立了“好人发布厅”,开展了“身边好人”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系列活动,通过省内各级新闻媒体、运用公益广告、事迹巡讲、图书、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宣传好人事迹,用小事、小细节、小感动反映大爱、大道理,让百姓感受到好人好事无处不在,在全省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激发起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精神共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散发着温暖,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闪耀在我们身边。“吉林好人”,以凡人善举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为全省人民树立了道德实践榜样。

  2015年2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会同省直12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吉林省关心关爱“吉林好人”等先进典型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褒奖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全省各地十分注重“礼遇好人、嘉许好人”机制创新,好人爱心反哺机制已在全省逐步建立完善。

  精神文明创建,城乡亮丽风景线

  在长春市工农大路62路公交车始发站点,市民们正自觉地排队候车,站成了一道文明有序的亮丽风景线。这样的场景,在每个公交车站点都会呈现。“雷锋车厢”“党史车厢”“国学车厢”等各种“主题文化车厢”,让62路等很多公交车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这是我省不断丰富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我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不断加强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教育引导,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目前,长春市是我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吉林市、松原市、梅河口市、珲春市、集安市、敦化市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今年,我省的提名城市正在全力争创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创建文明城市新的热潮。在城市创建中广泛开展了“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祭祀”“文明旅游”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提升行业文明程度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诚信建设和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2016年,我省夏志国家庭等8个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为了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省深入实施中小学“明德知礼工程”,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引导中小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长春市、吉林市、白山市、通化市相继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

  “老师好!阿姨好!客人好!”……在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们走出教室,看见记者,连连行礼问好,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解放大路小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建文明校园有机融合,打牢学生成长的道德基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小学生现代文明礼仪示范基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为了促进了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省还利用中央和省级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了414所学校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使32万余名农村未成年人直接受益。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推动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目前,全省共有全国文明村镇68个,省级文明村镇363个,市级文明村镇743个,县级文明村镇1929个。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从2014年起,省文明办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累计拨付专项资金4810万元,为全省468个村建设文化广场提供了扶持。

  志愿服务,汇聚爱心正能量

  在长春市东风社区一栋居民楼里,一群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来到宋兴云家,为她打扫房屋,陪她说话聊天。宋阿姨告诉记者,他们是东风社区五色光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经常到家里来探望她,对于一位孤寡老人来说,志愿者们经常到访让她有了新的期待。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与爱同行——吉林志愿者在行动”作为全省思想文化重点工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村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动全省志愿服务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我省组织成立了吉林省志愿者联合会,全省9个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都相继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或联合会,实现了全省志愿者协会组织化、网络化和全覆盖。目前,全省志愿者队伍人数已达247.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左右。

  自2012年起,全省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累计表彰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标兵80个、优秀志愿者标兵80人、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标兵15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5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898个、优秀志愿者8413人、优秀志愿服务社区122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08个,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我省把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了全省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考核测评体系之中,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规范之中,并启动了“志愿云”信息平台。目前,全省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志愿者由动员招募“要你做”向积极参与“我要做”转变,“三关爱”正在成为全省人民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与爱同行——吉林志愿者在行动”已成为白山松水间一条条爱的溪流,奔涌向前。

  同心掬得满庭芳。精神文明建设为人心淳朴、风俗敦厚的大美吉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省的环境更美了、人心更暖了、幸福更多了。

 吉林日报记者 韩雪洁 吴茗

责任编辑: 鞠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