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上午,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第三次研讨会在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国家艺术基金与院团建设”。会议由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吉林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导小组组长孙桂林主持。吉林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史立群、副调研员王兆勇,吉林省历年获得过国家艺术基金的艺术院团主要负责同志、吉林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导小组成员参加研讨并做重点发言。以下为发言摘要。
孙桂林:
纵观我省近年来舞台艺术创作和生产,特别是首届艺术节展演的原创剧目,就会发现:充分运用国家艺术基金和吉林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机制,撬动我省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和传播,是近年来我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和最突出的文化现象,已引起省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我初步归纳一下,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总结。
第一,由于我省文化主管部门对国家艺术基金的高度重视,营造了各级政府支持文化、全社会关注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凝心聚力抓作品的良好氛围。
在国家艺术基金和吉林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引领下,省内各级院团振奋精神,精心谋划,申报和获批各类艺术基金项目,相继创作、生产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再现吉林历史和地域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品,成为当地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各级政府支持文化、全社会关注文化、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表演团体努力提升艺术作品质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良好局面。
第二,国家艺术基金和吉林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注入,促进了院团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艺术生产环境和条件也得到改善。
由于各级政府的支持,艺术表演团体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剧场和设施设备等不同程度得以改善,为艺术创作和生产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国家艺术基金和吉林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实施,使各艺术院团明晰了艺术发展方向。
艺术标准不会因为是基层院团而降低。国家艺术基金申报、评审、监督实施和项目验收等环节,使不同艺术院团平等地并入全国舞台艺术发展轨道,平等地得到领域内高水平专家的指导,院团开阔了眼界,也都不同程度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努力方向,这是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驱动力。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院团畅谈国家艺术基金的实施对院团建设的重要意义,交流经验,以期今后让国家艺术基金在本院团发挥重要作用。
王玉平(吉林省交响乐团副团长):
一是国家艺术基金对院团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制约院团建设和发展主要因素是人才和资金问题,国家艺术基金为院团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我团2016、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长白音画》和《高粱红了》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项目标准和要求高,也为院团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二是院团建设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艺术基金使用效果。单纯从扶持项目的质量标准来判定国家艺术基金的使用效果不够全面的,应该从基金对扶持项目所在院团建设是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来判定。让国家艺术基金对院团建设的隐形因素变得更透明化,让国家艺术基金在院团建设中真正当担起“种子”的角色,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院团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锻造过硬的创作和演出队伍,从而催生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来不断丰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三是院团如何科学使用好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使用,有着自己一整套完备的监督和评估系统。院团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确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首先要成立专项资金领导小组,负责科学统筹好基金的使用方向,详实制定基金使用预算,做好顶层设计。其次要在基金的使用过程中,发挥好财务的监管职能,按照预算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最后要在项目结项后,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张思光(吉林省戏曲剧院副院长):
我团从2014年至2017年共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5个:大型舞台剧吉剧《站醒台》(2014年度)、《宝贝回家》(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绿色二人转中国行》(2015年度)、《优秀小吉剧边疆行》(2017年度)、小型舞台剧资助项目《谁是英雄》(2016年度)。
国家艺术基金连续4年的资助,极大的促进了我团的剧团建设和剧种发展。
一、树立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实施,全团上下看到创作出一部优秀剧目的价值。尤其是在巡演过程中,与其他院团的交流,更让我们看到国家对地方戏曲的日益重视,这些都让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增加了自信,看到了未来。
二、为创作、演出提供了资金保障。
经过修改提高的《站醒台》成功入选2015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新创吉剧《宝贝回家》代表我省参加了“辽吉黑蒙四省区汇演”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我省的二人转也是因为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才能走出吉林到全国五省二市连续演出63场,全国各地近五万名观众看到了原汁原味的二人转,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二人转艺术。
三、锻炼了队伍。
如果没有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我们的剧目往往只能在长春演出几场,而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我们的剧目可以去北京、哈尔滨、上海、山东等地演出,演出场次比以往增加很多,对剧目也更加熟练。通过举办研讨会,大家看到剧目的不足,在演出中不断修正,这些都促进了剧目的不断完善,也使全团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通过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我们还培养了刘杨、李楠、唐晓凤、谢剑锋、闫东等一批青年演员。青年作曲也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这为剧团今后剧目生产提供了人才基础。
五、提高了剧团的影响力。
吉剧《站醒台》在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后,参加了文化部的演出,文化部的领导专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今年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作品集》,随着这部书的发行,全国的艺术院团都会了解到吉林省吉剧团。《绿色二人转中国行》是2015年度唯一一个曲艺类巡演项目,更是被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在对2016年度资助项目进行总结时,唯一一个被点名表扬的巡演项目。借助国家艺术基金这个全国文艺院团都高度关注的平台,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和观众熟知。
王明华(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省歌舞团有舞剧《人·参》、《杨靖宇》,舞蹈《飞舞的丹顶鹤》3个项目获得扶持,使省歌舞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提升了管理水平,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利用国家艺术基金这台“孵化器”和“发动机”打造艺术精品。
国家艺术基金具有严格的评审和验收制度,这就要求我们的项目合理策划,脚踏实地实施,用国家标准要求自己。省歌舞团为此专门成立的项目创排工作小组,根据排演计划明确分工,将每一件事落实到人,严格按照实施计划分阶段稳步执行,并最终在舞台完美呈现。
二、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打造高效团队。
人才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舞剧创作涉及编剧、舞蹈策划、作曲、舞美、灯光、道具、服装、造型、化妆设计等诸多环节,通过舞剧《人·参》的创排演出,吉林省歌舞团在人员储备、原创能力、保障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也打造了一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秀团队。
三、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给院团发展注入新动力。
省歌舞团转企改制后,仅靠自身资金难以支撑剧目创排费用,我团把国家艺术基金全部用于打造新剧(节)目,有利于生产更多的精品剧目。下一步省歌舞团将积极做好舞剧《杨靖宇》的创排工作。
徐文静(四平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首先,把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作为一种荣誉,是申报工作的原动力。
通过研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一些申报条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从国家层面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我们的艺术创作就能够比较清晰的把握国家对文化事业、文艺作品的脉搏和方向,能够从本地、本院团的实际出发,创作出国家需要,社会认可,人民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把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首先当作一种荣誉,一种国家的认可,申报工作才有强大的原动力。
二、国家艺术基金会为作品提供较好的经济支持,缓解院团创作的经济压力,集聚较好的创作力量,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
虽然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并不是我们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和方法,但文艺作品如果没有比较充分的经济做支撑,单单依靠地方政府或自身的投入,很难凝聚比较优秀的创作队伍,也很难有精品剧目出现。所以从国家艺术基金的层面对于剧目建设给予大力的经济支持,很大程度上会缓解基层院团对剧目投入的经济压力。
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院团的人才队伍建设。
精品剧目的呈现,关键在舞台。舞台的呈现关键在于优秀的艺术人才。现在对于一部剧目的创作,国家艺术基金的要求是外请人员不能超过两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本院团的队伍为主力。国家艺术基金对于剧目的要求不仅是排,而且还要演,这对于院团的人才队伍建设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剧目的排演,对于剧目和院团将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和推介的作用。
吉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我们创新吉剧的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不但收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还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这部戏代表吉林省进京演出时,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主任韩子勇特别点名要看,看后非常的满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把这部戏推荐到了中国喜剧节。我们创新和改编世界名著的探索和尝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的文化自信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通过这部戏的巡回演出和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节活动,对于剧目和四平艺术剧院这个团体,起到了宣传推广和媒介的作用。所以说,一个剧目可以树立一个剧团的自信,一个剧目也可以锤炼一个剧团的演职员队伍。
李壮(吉林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吉林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是2015年开始了解并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当时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曲艺团根据当年的政治形势和自身的艺术特点,由曲艺团原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李颖老师根据东北抗联的斗争历程和杨靖宇将军的丰功伟绩,创作了长篇评书《碧血青蒿》和快板书《杨靖宇三斗邵本良》。 2015年快板书《杨靖宇三斗邵本良》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2017年,由曲艺团原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李颖老师根据东北军抗日将领马占山将军江桥抗战、诈降起义的真实故事,创作短篇评书《跃马扬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2018年,还是由曲艺团原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李颖老师创作并经过几次修改的反映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和杨靖宇将军奋勇杀敌壮烈殉国的事迹长篇评书《碧血青蒿》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曲艺北京中篇评书项目资助。这也是全国第二个获得曲艺中篇评书资助项目的作品。
以上3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作品都是出自已经退休20年的老先生之手,李颖老师今年已经80岁的高龄了。目前解决曲艺创作人员紧缺是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曲艺团每年对各类作品的需求量在10个左右,目前只靠一个专职的创作员远远不够。曲艺团目前正积极的培养演员兼职做创作员。因为好多高精尖的曲艺作品都是演员自己创作的。
国家对文艺事业的投入和扶植力度加大,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要求严格,就要求剧团必须对申报项目进行准确科学的测算,对艺术院团的财务管理、艺术生产规范化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李群(吉林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副团长):
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我们吉林市话剧团已经有三部儿童剧连续获得扶持,分别是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童话剧《人参精灵》、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童话剧《北方的狼》和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靰鞡草的故事》,国家艺术基金极大地促进了基层文艺院团旳自力创新能力;改变了因自创剧目经费不足而丧失了创作热情的这一常态,也改变了“拿来主义”维系院团的简单做法;使剧团能够沉下心来,专注适合本团发展需求的剧目生产,不断在创新中提高各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吉林市话剧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剧目都已成为我剧团各类场所演出推出的主打剧目,童话剧《人参精灵》已经演出200余场;《北方的狼》已经演出60余场,估计今年年底将会超过百场;正在排练的革命题材的儿童剧《靰鞡草的故事》将在今年7月1日于吉林市人民大剧院首演,目前演出场次已确定下来42场,在我团计划中一定还会演出更多场。
这些剧目都将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并持续不断地为当地及全国少年儿童服务,成为儿童剧演出阵地的主要力量。
金辉(延边歌舞团团长):
一、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情况。
大型原创舞剧《阿里郎花》2015年度作为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获资助,2017年被列入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获资助。该剧目在2016年代表吉林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剧目金奖。此后在全国10多个省市地区共开展演出30余场,观众人数16万余人次。《阿里郎花》打破传统朝鲜族剧目语言、地域性限制,拓宽演出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使我团艺术事业得到进一步升华,应该说该剧目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艺术基金的创作及传播交流的支持。
二、充分用好用活国家艺术基金,进一步传承促进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延边歌舞团是国家艺术基金的受益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艺术基金申报规则的深度学习,加大艺术基金的申报力度,我们还要在剧目创作演出以外的门类,如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申报。
付飞(白城市吉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副团长):
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对我们这个最基层院团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建团近60年曾被美誉为“吉林省第二吉剧团”的白城市吉剧团从没有一个剧目享有这么大的资金投入。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团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通过创排剧目,大幅度提升了我团的知名度、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更能提高全体演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热情,不断的打磨精益求精。
我团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现代吉剧《良子》。在排演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兄弟院团的支持,全团无一人请假,这是从未有过的工作状态。巡演60余场走遍白城市五个县市区,全员的精神面貌和对艺术认真执着的态度从没懈怠。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打造出精品力作。大家更能体会到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基金的获得,得到省厅及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帮助,没有上下齐心努力,没有团结奋进携作,就不会有白城市吉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良子》。当看到被剧情打动落泪的观众,当听到雷鸣般的掌声叫好声想起时,我们知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剧目建设生产中,再出新作、在创精品,为下一次冲刺国家艺术基金做准备。
陈默然(公主岭市吉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国家艺术基金非常关注基层院团的剧目生产和演出活动。2017年,我团《响铃公主》成为了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这给我团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给予剧团剧目生产的力量。
地方基层院团资金底子薄,人才断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才有创作生产新剧目的力量。吉剧《响铃公主》是一个最适合我团创作的剧目,虽然很早我们就计划把它搬上舞台。但由于预算大,投入多,几任剧团领导都因财力不足,人才短缺等原因未能实现。这次吉剧《响铃公主》成功搬上舞台,并有了全国巡演的机会,得益于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资助。
二、提高了剧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国家艺术基金给了我们地方院团走出去与各地同行及观众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全团职工都非常骄傲,也体会到剧目生产的价值和意义。以前大家都不愿意排练,现在都是提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大家发自内心的重视这次巡演,现在我团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响铃公主》。
对于我团来说,首部原创大戏就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一改制后的大手笔,让我们在全省院团产生了一定影响。2018年1月,我团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做为全国优秀基层院团,我们有了这个浓墨重彩的开端,以后的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首先我们会全力以赴完成好吉剧《响铃公主》的巡演,今后我们会努力寻找好的项目,继续争取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让公主岭市吉剧团不断有好的作品奉献给基础百姓。
李鑫(长春市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
艺术院团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剧目。2017年我院创作的大型儿童剧《大山里的红灯笼》成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早在2012年《大山里的红灯笼》就首次成为国家艺术修改提高项目。2018年我院原创的大型话剧《黄大年》成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新创作资助项目。
(一)、精益求精: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要求发展资助项目,并保质保量;
(二)、精细组织:我院做到每部创作作品邀请专家组成专家研讨组,针对作品进行精细的讨论,力争每部作品都成为精品;
(三)、精心创排:我院指出“务必乘势打造成艺术精品”,从修改完善剧本,剧目从舞美灯光、服装道具、人物造型、音乐编曲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连排、合成、预演各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文艺繁荣不是依靠一两部作品的繁荣,应当是可持续的发展。希望国家艺术基金加强投资力度及推广交流资助项目力度。
宋哲吉(吉林长白山明月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年初,我公司创作完成了大型原创多媒体歌舞剧《长白山阿里郎》,并受邀在北京民族剧院等地进行20余场公演。2017年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新创作项目中的“跨界融合”项目,已获资助。
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以来,公司在科学化建设和系统化管理方面实现了进一步提升。
一是财力方面得到了保障。在前期准备阶段,得到县财政部门的帮助,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相关道具、灯光和音响设备,但这些资金只能满足作品基本的运行费用。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项目实施的后期投入有了充分的保障,按计划及时完成了舞美、灯光、道具的设计和改善工作,这部倾力打造的艺术作品也得以顺利搬上舞台。
二是演职人员队伍得以完善。我们先后招聘了60名高素质舞蹈演员,并以国家艺术基金保障为依托,聘请知名艺术家担任本作品的创编和指导工作。同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和舞蹈演员进行专业性强、成效显著的艺术技能培训,大幅度提高演职人员的实践能力。
三是项目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在歌舞剧的演出和宣传活动中,我们着重强调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树立和强化该项目的品牌意识,由此,该项目的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随着作品的艺术完成度和传播交流价值达到更高层次,歌舞剧的演出计划和展示平台也日趋丰富。今年,我们将把国家艺术基金的权威性作为推动力,参加第二届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文艺会演,同时进行“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我们继续推进该作品的修改提升和交流演出工作,同时,对项目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向国家艺术基金的结项验收工作交出满意的答卷。
于守翠(通化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通化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排演的原创话剧《回家·宝贝》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不仅帮助我们完成了《回家·宝贝》创排,也让这部剧成功走了出去,在辽宁、吉林两省已经演出35场,获得了2017年中国话剧协会“东北大区优秀剧目邀请展”优秀剧目奖;全国“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舞台艺术类三等奖。
通过演出,不仅打磨了作品,也锻炼了队伍,让我们的演员在表演技艺上有了很大提升,让公司全体职工有了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增强了公司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唤醒了公司的内在活力,调动了我们的创作生产积极性,目前,话剧《回家·宝贝》仍在全省巡演,该剧的国家艺术基金结项工作也正在进行;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筹备下一部作品的创作,争取再次成功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我们会以此为契机,走上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公司的成功转型。
刘洪军(辽源市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作为地方院团,创作一台戏非常不容易,演员也难得有登台机会。以往戏演完了,观众、专家、领导都说好,可是苦于没有资金继续打磨。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明显好转。以我团2017年在国家艺术基金获立项资助的小型剧目《心愿》为例,这部戏在创作团队的精心打造下,越演越好,也培养了一些青年演员。希望国家艺术基金将来在艺术评论方面多渗透、多引导,成立相关管理机构。为改善文艺评论生态发挥更大的示范效应。
李昂(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二级编剧、吉林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导小组副组长):
近年来,我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申报成功率连连上升,各院团高效的运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打造了许多好作品,成绩有目共睹。下面仅就未来如何更好的运用国家艺术基金来建设我们的院团提几点建议。
一、不依赖
各院团近年来都将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实施视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大有全年工作围绕国家艺术基金开展的趋势。但长此以往,如果形成了“拿下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有事可做,拿不下项目则工作难以开展”的局面,将会使院团的发展陷入困境。为院团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市场中锻炼生存能力,不能对国家艺术基金、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产生依赖性。应该把国家艺术基金等资金的扶持看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资金获得的唯一途径。
二、走出去
国家艺术基金为院团发展提供了平台,怎样更好的利用这一平台助推院团的发展是应该思考的问题。“走出去”是了解外省院团的发展模式、交流学习经验,开阔我们的视野。并不是只有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有这样的效应,大、小型舞台剧项目、人才培养项目都应该有“走出去”的意识。各院团可以有意识的对国家艺术基金中实施得比较好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也可以利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邀请外省院团的领导、艺术家来进行研讨。比如我院2016年的人才培养项目《全国艺术研究院(所)青年戏曲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在实施的过程中同时邀请了全国各艺术研究院(所)的领导到长春召开研讨会,建立了“联盟”,即合作关系。全国地方戏、歌舞团、交响乐团也应该形成这种常沟通、相互学习的长效机制,做到知己知彼,杜绝闭门造车。
三、留下来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完成之后,留下一部自己的精品力作是院团最大的收获。一定要抱着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至少有以下几个指标:作品是否具有潜力、能否流传,项目能否给院团培养一批人才,项目能否具有市场,项目能否获得奖项等。如果一个项目只演出了结项要求的场次,不具备潜力的话,那么资金用完了,院团将回归原点,一无所获。如果项目顺利结项后,这个作品能成为保留剧目,能够卖票演出,能够传播交流推广,那就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实施搞活院团,形成良性发展。
高媛(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编剧、吉林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导小组成员):
文艺院团对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往往集中在大型舞台剧创作和传播推广交流两大领域。理论上来说,前者有助于院团发展建设,后者有助于院团自我展示。但基于时间限制、人手限制等具体因素,效果未必完美达到期待值。建议:
一,利用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打破地域、行业、体制、身份等限制,与高等院校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集中培训本团艺术骨干,自我造血。国家艺术基金本身面向全社会,始终在努力带动文化系统以外的资源投入艺术事业。
二,加大策划推广力度,重点展示形象,开拓和完善省外演出市场,促进艺术创作和推广活动年轻化,增强创作时代性,促进文艺创作与文化市场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三,创作之先调研作品基础,进行合理评估,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意识,注重市场规律的运用,增强在市场中提升艺术水准,在市场中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社会影响。
孙桂林:
大家畅谈了体会,分享了经验。看来国家艺术基金与院团建设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且这种研究应该是个性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尤其赞同四平艺术剧院徐团长的认识高度:国家艺术基金不仅仅是资助资金,更是一种荣誉;国家艺术基金不仅仅是资助一件作品,更是指明了一个方面。有了这种认知,院团才是主动的,才利于院团长远发展。
从我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导小组这几年的工作角度,提两点建议:
第一,充分用好用足国家艺术基金剧目立项、滚动资助和传播交流推广资助环节,“一个樱桃吃三口”,看准一部戏,锲而不舍,为院团留下一部戏。
第二,在剧目建设的同时,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要跟进。院团人才短缺,只能有啥吃啥;院团人才储备丰富,才能想吃啥就吃啥。
王兆勇:
国家艺术基金自2014年设立以来,省文化厅指导各单位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积极参与到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来,同时,督促获得资助的项目主体尤其是文艺院团,认真执行落实,把艺术基金工作抓住、抓实、抓好,发挥好综合效益,对院团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几年来,省内各级各类文艺院团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结合自身特色申报、实施项目,起到了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吉剧《站醒台》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舞剧《阿里郎花》《人•参》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结合近年来参与国家艺术基金申报、评审工作的的实际,对文艺院团如何利用好国家艺术基金这一平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避免吃“唐僧肉”的现象。艺术基金的资助重点是艺术创作,不能单纯的为了申报资金去申报。用韩子勇主任的话说,艺术基金不是‘会计’也不是‘出纳’,不能各取所需。
二是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申报。目前,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4个类别,舞台艺术创作和巡演类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项目是“大头”。这几年也看到,有的单位在申报过程中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哪个资助的多就去申报哪个,不实事求是,不利于院团的健康发展。
三是利用好“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这一平台。对院团建设来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应该是首位,但与院团建设有关的艺术人才缺口比较大的领域,主要是经典保留剧目、青年表演人才,戏剧编剧人才,舞台艺术表演人才,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曲、指挥人才、艺术经营管理人才、艺术理论评论人才等也是艺术基金重点鼓励申报的范围。近年来,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利用自身优势举办《京剧高派表演人才培养》,不仅对传承、丰富和发展京剧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京剧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省艺术研究院《全国艺术研究院(所)青年戏曲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培养了有潜力的青年戏曲理论研究人才、提升了青年戏曲理论研究人才的研究水平。建议文艺院团结合自身优势,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多做文章。此外,今年新增了舞台艺术表演人才项目,要动员优秀青年通过这一项目更好地提升综合素养、创作能力和艺术水平。
史立群:
这个会开得特别有意义,我也特别有收获。
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省基金申报指导小组,以及各院团的努力下,我省的申报数量逐年增加,成绩非常突出。我们确实应该开这么个会总结一下,看看其他单位是怎么做的,提高申报成功率。
国家艺术基金带有荣誉性、引导性、示范性。申报成功,就表明这个项目的方向和路线是对的。需要注意的是,申报时,有些院团在文案策划上弱了一些,要加强,要有打动评委的能力。
希望大家多多申报,保证申报基数,保证申报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