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的启示与收获——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第四次研讨会纪要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陈尤欣 267518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艺术节的启示与收获——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第四次研讨会纪要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陈尤欣 26751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

艺术节的启示与收获——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第四次研讨会纪要

2018-06-21 08:51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2018年6月20日上午,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第四次研讨会在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艺术节的启示与收获”。会议由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桂林主持。吉林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史立群,艺术节的承办单位、演出单位、协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并做重点发言。以下为发言摘要。

  孙桂林:

  今天是艺术节第四次研讨会,也是最后一次研讨会。看题目就知道:艺术节舞台演出部分接近尾声了。

  36场演出,36次幕启幕落,背后是5年创作的艰辛和半年多紧张筹备的辛苦。人生有几个五年!所以我们今天要盘点一下首届艺术节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收获。

  艺术节打开大门是用舞台传播艺术、传播文化、传播思想;关起门来是对艺术院团作品的检阅、队伍的检阅,同时也是对我们组织大型演出活动能力的检阅。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艺术节承办单位代表、协办单位代表和演出单位代表参会,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创作、生产和演出。

  我们可以宏观谈,也可以就某个微观的环节谈,也可以和其他省份或区域性的艺术节比较来谈。

  王玉平(吉林省交响乐团副团长):

  一、本届艺术节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举办这次艺术节,给我们文艺工作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我们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搭建了新的平台。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对于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建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好局面,全面振兴吉林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本届艺术节把文化惠民真正落到了实处。本次艺术节36场大型精品舞台艺术剧(节)目演出,无论是省内院团的演出,还是引进的国外精品演出都设立低价惠民票,50元以下的演出票将占总票数的65%以上,部分场次最低票价仅为20元。除降低票价外,艺术节还将对劳动模范、农民工、环卫工人等发放公益观摩票。135场精品文化惠民演出和在省博物院、省图书馆、吉林、四平等地开展的美术作品展,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三、本届艺术节是全面提升吉林文艺工作质量的一块“磨刀石”。本届艺术节参加的单位涵盖全省文化各个领域,这次拿出来的作品都是近几年来各单位的精品力作。很荣幸我们乐团的交响乐《长白音画》也在其中,作为参演单位,我们高度重视这项任务,选派了精兵强将参加。通过参与本届艺术节,为各参加单位进一步打造过硬人才队伍,提高艺术创作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韩戾军(吉林省美术馆副馆长):

  一、吉林省首届艺术节是个创举,尤其将美术活动纳入更令美术工作者欣喜。以往我省稍大型的艺术活动,美术基本缺位。艺术创作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与扶持,这一点南方文化发达省份做得好。以浙江省为例,全国重大题材美术工程就以他们为蓝本搞的,他们开创性地推出浙江省重大题材美术工程,政府投入七千万,先组织社科专家规划出创作主题,再由画家申请主题后打出创作初稿,确定后支付相应材料费进行创作,创作完成后评审、展出、重奖,入选及获奖作品归浙江美术馆收藏。工程极为成功,创作作品精彩纷呈,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工程就是借鉴他们的范例。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举办开了个好头,期待越办越好!

  二、三个美术展览的选择极具时代眼光。三个美术展览都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兼具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含量。这三个展览充分地展示了我省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及时代精神。“南张北溥”展让我们怀念以宋振庭、张伯驹为首的老辈吉林文化精英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我们吉林的文化薪传不息,他们是永恒的精神地标,我们吉林的文化领导、文化人只有秉持他们的精神奋斗,吉林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大美长白”展示我们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展示,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应进一步深入地打造;“城市记忆拓片”展彰显我省美术工作者优秀的创新思维,它将古老的传拓技术运用于城市历史与发展的记录,文化及艺术意义非凡。这个选择也为艺术基金项目拓展了展示平台。

  史立群:

  很荣幸与大家共聚一堂,分享本届艺术节精彩的片段和瞬间。

  首先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本届艺术节如果没有这些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参演院团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的。我省之前也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一直以来我们的规律是一年大戏一年小戏,大戏汇演和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隔年举办一次。但是像本届艺术节规模这么大,涉及范围这么广,新时期以来是第一次。

  本届艺术节涉及的范围包括精品剧目演出、美术展,同时我们又举办了四次专门的理论研讨会。参演的剧目艺术样式多种多样,题材也异彩纷呈。参演院团不光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所以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也给筹办本次艺术节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在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参演院团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最终都圆满解决了,本届艺术节得以顺利圆满地举办。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

  这次也是想听听大家对于本次艺术节,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次艺术节还有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做得更细致周到一些。另外在本届艺术节,大家都有哪些经验和收获,这都是我希望了解的。希望大家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实话实说。把咱们最想了解的情况提供上来,让下次艺术节更完美。

  张洪涛(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

  一、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讲好吉林故事,与世界对话。

  本届艺术节奉献了民族舞剧《人·参》、朝鲜族歌舞剧《灵秀长白》、交响乐《长白音画》、《绿色二人转中国行》、长白山题材美术作品巡回展等一系列地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文艺作品,中心引进了了爱尔兰踢踏舞剧《命运之舞》、亚历桑德罗印第安音乐会《最后的莫西干人》两部世界级的(剧)节目,增加了艺术节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

  本届艺术节既是本土原创舞台艺术展翅的舞台,也是引进剧目的饕餮盛宴。艺术节的视野,是“讲好吉林故事,与世界对话”。艺术节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与交流,有学习,有借鉴,有惊喜,有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深入思考如何通过艺术节这个平台,把更多我省优秀的文艺作品向国内、向世界传播出去。

  二、注重细节:将艺术节筹备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交流中心作为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承办单位之一,筹备之初,在艺术节组委会的领导下,在厅艺术处的具体指导下,从2017年10月起,多次召开工作会,有条不紊地进行艺术节前期准备工作。

  例如,演出前,中心为每位演职人员购买了保险;艺术节期间,中心工作人员全员出动,同时征集了来自长春各高校、爱好艺术的青年志愿者,做好演出团的接待工作和服务工作,为观众指引路线,维护好现场观众秩序,确保了每场演出的有序进行。

  此外,做好演出资料留存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中心高度重视演出剧目、演出单位、主创人员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演出期间,中心在每场均配备了专业摄影摄像,拍摄了大量的演出视频、照片,做到了及时收集、及时整理,掌握了第一手演出资料,为艺术节资料留存、储备及相关的总结打好基础。

  三、勇于创新:将新媒体融入宣传、票务工作,确保传播更立体,效果更直接。

  在宣传工作方面,中心结合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办节宗旨,在厅领导的指导下,设计了出具有长春地域代表性的统一LOGO、VI供活动使用,让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文化标志传遍了长春的大街小巷,有效地融入了城市生活,营造出了热烈的节日氛围。

  演出期间,采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在吉林演出网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自有媒体账户利用微信推文结合H5的方式对吉林省首届艺术节进行宣传,通过设计话题、开展微信转发、抽奖赠票等方式增加观众参与度,广受网络粉丝的好评,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同时,同中国吉林网等大型网络平台,以及主流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作,对艺术节的相关演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进一步扩大艺术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票务方面,中心将卖座系统和大麦网结合,成立了自己的票务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售票渠道,在方便百姓购票的同时,通过大数据更加清楚地掌握了票务工作进展,既为群众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演出信息、文化动态提供了途径,也让我们深入了解到百姓的文化需求。

  沙滨(吉林省文化活动中心副总经理):

  本届艺术节是吉林省首次艺术的盛会,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文化惠民活动是本届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次艺术节对吉林省文化活动中心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考验。中心原址拆迁后,我们迅速与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签订了四年的长期合作协议。本次艺术节也是我们与会展中心合作后首次以主要演出场地面对观众。观众是艺术节的受众群体,而我们演出场地是能够最快听到观众回响,也是最真切感受到观众满足感的地方。同时,我从事演出及剧场工作多年,可以最直接地对比过去和现在。一是从观众上座率来说,以前的座不满变成现在的座无虚席,以前的请人来看到现在的硬要来看,存在着质的变化;二是从观众电话咨询数量来看,从以前的少有关注到现在的铃声不断,存在着量的变化 ;三是从观众的种类上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走进剧场,潜移默化中我们看到的是观众的需求和艺术的传承;四是从观众满意度来看,演出现场的掌声和笑脸,散场中观众的议论及不舍离开的举动,都是我们剧场管理者获得的成就感;五是从观众反馈中来看,还演哪些剧目?票多少钱一张?艺术节还什么时候办?一系列问题表达的是观众对高雅艺术的期待。

  一点启示:舞台艺术,客观地把演员和观众分隔于台上和台下。可以考虑组织一些线下活动来增加观众互动性,增强观众的带入感。如组织一些不同代表性的观众开展讨论活动等。

  建光明(吉林省戏曲剧院副院长):

  一、这次艺术节除了我省各剧团经典剧目在艺术节纷呈亮相外,特别邀请了国际上知名文艺团队前来演出,虽然是“国际范”,但价格依然是惠民价格,受到市民群众高度赞誉。同时增加了美术和书法展,使艺术节更加完整,是具有品牌冲击力的全方位有格调的艺术节。

  二、艺术节期间大众剧场的话剧《南门客栈》、京剧巜大闹天宫》、朝鲜族舞剧《灵秀长白》、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达到一票难求,其它演出观众上座率比以往大有提高,部分演出票房很好。这是前所未有。这也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演出积极性,对于他们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好更精彩的作品提供了源动力。

  三、本次艺术节化散为整,策划得当,宣传到位。演出团体与场地还有承办方配合的好,工作有方思路得当,主动来看戏要票后购票的人大幅度增长,说明我们多年来对文化市场的培育、观众的引导和培养卓有成效,还要继续努力,要加强自媒体和现代宣传手段。观众观看演出期间不提前退席,看完演出踊跃与演员互动。这标志着剧场和观众的关系走向新的向好时期。

  苗红岩(吉林省桃李梅大剧院总经理):

  吉林省桃李梅大剧院作为文化厅领导下的一个服务部门、一个展示窗口,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和身份全程地参与了此次艺术节,以极大的责任心保证了艺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领导重视,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在接到文化厅关于艺术节的任务后,院里的领导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并且特意召开了各部门中层领导会议,强调这次艺术节的重要性,第一要做好各岗位的服务性工作,第二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艺术节工作万无一失。

  二、加强环境管理,在艺术节期间展现艺术场馆一流的环境

  为了迎接艺术节,桃李梅大剧院做了很仔细的环境修整工作,把一楼大厅安置了LED大屏幕,以便更好的反映这几年来的艺术作品,体现各剧团的艺术成果,这项服务得到了来演出院团的赞誉。同时,我院为了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感受,把楼内走廊刷新一遍,并更换了崭新的反映近几年艺术生产的艺术剧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三、艺术节丰富多彩,盛况空前

  本次艺术节所展现的艺术门类是最多的一次,全省的艺术院团都一展风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还是艺术水平,都展现的很完美!体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责任和担当!更体现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良好状态。

  艺术节期间,让我们剧院感受最深的是全省的各个院团都把近几年的优秀作品拿出来展现给广大观众,同时广大观众都给予演出很高的赞赏和很高的评价!

  通过艺术节我们观察到,人民群众需要艺术,更热爱艺术,通过观众的掌声就能够证明这一点!好多观众看完了演出愿意跟演员交流,跟剧场人员反馈看演出的心情,我团在演《宝贝回家》时,好多观众都是含着泪水看完了演出,演出结束后,给演员叫好,久久不愿离开!    

  罗成金(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

  我团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吉剧《宝贝回家》《绿色二人转中国行》参加了本次艺术节的演出活动。这次活动为我们这些专业演员提供了一个切磋演技、共享成果、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领略到了艺术节其他剧目的精彩演出,尤其是引进的优质剧目让我们长了见识、开了眼界。

  一、以艺术节为平台展示创作成果,弘扬时代精神。现实题材吉剧《宝贝回家》反映的是我们吉林自己的道德模范,贴近现实生活,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绿色二人转中国行》是我团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有经典传统二人转和现实主义题材小戏组成,更是与观众心贴心。

  二、通过艺术节演出锻炼队伍。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这次演出任务,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进行剧目复排、乐队练乐等工作。全团上下更是高度重视,力争在首届艺术节上给广大观众一个最佳的表现。通过这次演出,我们与观众和媒体进行了交流,这让我们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剧目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的提高提供了参照。

  三、增加了与其他院团的交流机会。通过这次艺术节,我团组织业务人员观看了其他剧团的演出,这也让我们可以从观摩中看到他人所长,找到自身不足,并在演出后通过交流吸取各自在创作中的经验。这对各个文艺院团都是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四、继续创作优秀剧目,为今后艺术节的演出做好准备。我省的艺术节是一个高质量剧目汇聚的盛会,为了再今后的艺术节上能够有更好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各剧团必须抓紧生产高质量的剧目,才能实现“好戏献给观众”的承诺。我团将从今年开始,把准备艺术节演出纳入工作日程,让剧目生产更加有规划性,保证每届艺术节都有优质剧目参加演出。

  李壮(吉林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主办的这次活动为我们吉林省各个文艺院团提供了一个切磋演技、共享成果、共同成长、相互借鉴的一个平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领略到了吉林省首届艺术节演出过程中各市地县精湛的节目和优良的艺术素质,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各个文艺团体中间相互观摩、交流,学习也提高了自身的技能。通过首届艺术节的举办,省内各个艺术院团的业务水平和演出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艺术节是一面能够反映出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镜子。通过这次艺术节,我们能够在借鉴学习其他兄弟院团精湛演技的同时,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通过观看各县市演绎的精品节目,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院团与其他县市剧团的差距和不足。此次通过的观摩兄弟院团的演出,使我们认识到,各个基层剧团为了闯市场,为了生存创作了大量的好的舞台作品,让我们受益匪浅。从剧本的把握上到演员的表演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应该说,这是吉林省文艺界的一次大联欢、大展示、大交流的活动。通过观摩,院团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剧目之间相互移植、相互参考。演员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吉林省文艺界需要这样的盛会,吉林省的广大观众需要这样的盛会。

  谢林田(吉林省戏曲剧院副院长):

  本次艺术节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精心组织并演出了两台大戏,其中包括由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高派传人倪茂才领衔主演的高派名剧《赠绨袍》以及我院国家一级演员杨雪斌领衔主演的大型神话京剧《大闹天宫》对于吉林省首次举办如此规模庞大的艺术节,剧院上下都十分重视,在参加艺术节之前,我院刚刚结束国家艺术基金京剧高派剧目的全国巡演任务,回团后,马不停蹄的加班加点赶排参加艺术节的演出剧目,演职人员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为的就是能够将高质量、高水平的剧目奉献给春城的观众朋友们。

  三场演出下来,我们从中所得到的启示,认为艺术节不同于以往的普通演出,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把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到一起,让观众在半个月内就可以欣赏到多个艺术门类的演出,首先就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能够更加了解和懂得欣赏艺术本身所蕴藏的无穷魅力。另外,对于京剧的几场演出,观众都非常热情,很多观众也都非常期待在艺术节当中能够欣赏到国粹艺术,《赠绨袍》是我院去年重点加工整理并复排的高派名剧,倪院长作为现如今高派的领军人物,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高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此次艺术节高派艺术亮相春城,可谓意义非凡。而大型神话京剧《大闹天宫》的演出则是吸引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戏,小孩们看的十分入神,要想弘扬我们的国粹艺术,就要从娃娃抓起。连续两天的《大闹天宫》,大众剧场座无虚席,观众们被舞台上这些演员们的精湛演绎以及火爆的武戏开打所折服,现场高潮迭起,掌声、叫好声不断,也为此次艺术节京剧剧目的演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陈喜强(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

  本届艺术节,话剧《南门客栈》、舞剧《人·参》、京剧《大闹天宫》、吉剧《宝贝回家》《黄大年》等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展现吉林优秀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让我观后难忘,与此同时联系我中心所展演的大型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不禁有一些感慨,发现戏曲“盛”在丰富、“亮”在原创、“魂”在主题、“根”在基层。通过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和活动,起到了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凝聚力量的作用。当每一台好戏落下帷幕时,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就是对她的最好赞许。

  此次艺术节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艺术节从来不是小众的精神享受,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艺术节的群众参与度,最大限度地让最广大的老百姓看到、听到、参与进来。

  艺术节这场丰盛的文化大餐,在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激情拥抱未来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艺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刻承载。一个地域的文化艺术必然传达出一个城市的内涵:政治主张、文明程度、经济能力、文化与科技的含量以及创作的智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和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时代、为人民而歌,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创作热情、优秀的艺术成果开创文化气象万千的新局面。

  最好的艺术源自生活、扎根大地、服务人民。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深谙自己的民族文化,拥有深切的爱民忧国之心,并使之沉淀为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源泉,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深入火热的生活,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用心触摸时代脉搏,是优秀的文艺作品绵延不绝的源泉和动力。

  徐文静(四平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演出是展示的平台,研讨是交流的高地。通过这几次的研讨,也让我们对全省各个院团在剧目建设、人才培养以及院团的生存和发展现状等很多方面加深了了解,从专业艺术繁荣发展的表象背后看到了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吉林省首届艺术带给我最大的启示与收获。

  一、文化惠民与票房收入

  本届艺术节调动了全省大部分专业文艺院团的力量,主旨应该是文化惠民。但文化惠民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演出都是免票或赠票。对于参演的剧目,分别设立了20、30不等的惠民票价。通过本团的演出和观摩其他院团的演出,从观众的数量上看还是比较可观的;从现场的观赏效果上看,观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还是非常渴望的。但实际上有多少观众是真正花了20或30块钱低票价买票走进剧场的呢?我觉得这个答案应该不是很乐观。在本次艺术节当中,各个专业院团推出的演出剧目质量和水准在全省来讲也应该是名列前茅的,但为什么免票和赠票,观众就能够鱼贯而入?谈到买票,哪怕只是20块钱的惠民票价,观众也并不心甘情愿呢?是观众的文化消费理念培育的不好还是专业文艺院团的艺术作品创作没有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呢?由于时间的关系,本届艺术节的演出,我只是观看了其中的几场,既是观看也是调研。从大众剧场和桃李梅大剧院几百个观众坐席还坐不满而在长春会展中心举办的一场露天的明星演唱会将近2万名观众花着比较高的票价蜂拥而入的情况来看,着实让人心酸;剧场里以中老年观众为主,而明星演唱会的现场则都是跟着台上的明星高声附和呐喊的年轻人,这种现象就让我们专业文艺院团很尴尬。

  二、专业院团特别是改制院团的生存与发展。

  近些年来,我上面谈到的这种现象一直都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国有改制文艺院团的发展和走向确实是关系到所有专业艺术从业者的切身利益。从我个人的理解,国有文艺院团承担的主要职责和职能应该是对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很大一部分也需要服务于政治。而且我们专业文艺工作者的这个职业,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种,按照全省的人口比例来计算,我们全省所有专业文艺院团的从业人员加在一起大概也只有两三千人,甚至都达不到。所以能够坚守在专业艺术第一线的文艺工作者真是宝贵的财富,很多传统的文化还需要这些专业院团的从业人员去传承和发展。所以我觉得对于这一部分艺术工作者在待遇等各个方面的保障,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不要一味的强调去把我们推向市场。如果专业文艺院团的发展完全靠市场做支撑,也不至于出现低票价还鲜有人问津的现象。因为我们继承发展和创造的东西,有的时候和市场的需求是无法接轨的。说到市场的问题通过昨天的研讨会,我们也看到了闯市场比较成功的吉林市话剧团。说实话,我真的很羡慕,也很钦佩,也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觉得也是在本届艺术节当中,一个比较大的收获。所以在这里借着本届艺术节的研讨会的机会,还是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能够对于我们专业院团的生存和发展,还有我们从业人员的待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鼓与呼!

  三、说到人才队伍建设,又让我感觉到非常的感慨。昨天晚上我和付飞团长观看了吉林省曲艺团的演出,首先我觉得这个演出非常的好,特别是老艺术家的表演,还是那么的受欢迎,叫好声和呐喊声是一阵接着一阵。但是仔细看一下台上所有的演职人员年龄都偏大。但是他们的敬业精神是那样的让人感动。那么好的曲艺艺术,那么好的节目形式,那么受欢迎的表演,为什么没有太多的年轻人喜欢去学习和从事呢?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现象是所有的文艺院团现在普遍存在的。所以借着艺术节研讨会的机会,还是要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能够为专业院团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艺术节能否设立分会场

  因为今年是吉林省首届艺术节,如果接下来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吉林省艺术节,我在这里想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艺术节可不可以多设置几个分会场。比如说可以提出一个总体的方案,每一个市州在参与全省艺术节的同时,要开展自己本地区的艺术节。把本地区还依然存在的文艺团体都集合起来,拿出剧目为本地的观众带来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的演出。也可以采取全省优秀剧目分别到各地进行交流的方式。研讨会也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市州。这样不仅能够调动所有基层文艺院团的积极性,也让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知道,专业文艺院团的存在、作用和生存的现状。通过全省各地优秀剧目的交流演出,也让当地的政府了解吉林省文艺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通过研讨会的召开,也让当地政府和相关主管文化的部门了解全省专业文艺院团的发展现状,及时的调整对专业文艺院团的保障措施、支持和扶持的力度。

  付飞(白城市吉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副团长): 

  做为基层院团,我们在艺术节上学习和收获的太多,过去从未接触过的艺术领域和剧种形式,通过几场观摩学习和剧目介绍等,对很多兄弟院团和剧目有了更深层的了解。我们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对我省独特的艺术形式的精彩所折服。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充分展示了各院团特有的艺术成果,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每个人的业务水平,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举办艺术节不仅仅是对全省艺术工作者艺术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大比武,更是让我省独特的地方艺术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让艺术工作者们多年不断打磨、精益求精塑造的艺术形象有个展示的舞台。

  白城市吉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能带着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吉剧《良子》参加艺术节展演,是全团上下辛苦付出,及省厅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支持和关心分不开的。在艺术节上我们不仅收获了鲜花和掌声,更从中激励、鞭策着自己在以后的剧目生产创作中,多排戏、排精品,抓住新时期、新机遇,再创吉林西部戏剧的辉煌。

  李鑫(长春市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

  吉林省首届艺术节不仅给广大观众带来了视觉、听觉及身心的享受,对于我们参演单位来说更是非常荣幸的。看到省内兄弟院团展现的艺术水平及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我院收获很多。在以后的演出中将以多种的艺术形式、更优秀的剧目、更高的艺术水平、更加努力的向全省及全国人民呈现独具特色的高品质艺术。我院将以艺术节为核心,推广文化工作,增强文化自信、巩固共同理想、促进文化认同,使广大观众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更加了解艺术节,热爱艺术节,从而感受吉林历史文化之美。

  王明华(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省歌舞团的舞剧《人·参》作为开幕式演出,连续演出了3场,圆满完成任务,反响热烈。剧目演出后,我们还邀请专家召开了专家指导座谈会,针对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认真的研讨,并形成了修改方案,通过不断的演出、研讨、修改有利于舞剧《人·参》进一步打磨提高,不断朝着“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舞台艺术精品迈进。

  同时,艺术节期间,我们也组织观摩了兄弟院团的演出剧目,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真正成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交流、观摩、提高的平台,通过交流学习,共同提升艺术创作质量。艺术节搭建了文艺工作者及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之间交流与学习的重要渠道,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主要举措,也是促进吉林省文化艺术消费,繁荣艺术作品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自身形象的重要措施。

  邢岩(吉林博艺儿童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参演吉林省首届艺术节。作为本次参加演出的唯一完全意义上的民营机构,在这里特别要感谢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领导给予的信任和支持,我们非常珍惜这次展示和学习机会。作为参演企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参演剧目的创作人,在省文化厅的成长和锻炼是我不能忘却的经历,我从观摩作品,到研讨作品,再到自己创排作品并能够参演首届艺术节,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成长轨迹,我想这更是我们吉林文艺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脚下的这片文化沃土不光能够生长出一部部朴实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孵化出了一个个平凡的草根作者和不甘平凡的筑梦之心。

  吉林博艺儿童剧团是和平大戏院集团旗下一支专门做儿童剧的民营公司。目前,公司排演了大型原创儿童剧《爱丽丝梦游仙境》、《寒号鸟》、《功夫喔喔》等优秀的作品,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特别是本次的参演剧目《功夫喔喔》,两场演出都得到了小观众们的极大支持,小朋友们演出现场紧密和剧情互动,演出结束后围着演员不停地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氛围特别好,陪同观剧的大人脸上也都洋溢着儿童般的笑容。作为一支新军,我们在各个细节的雕琢上都存在一定的瑕疵和不足,和专业院团的演员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未来我们会主动争取更多和高手同台的机会,积极改进短板并不断提升质量。

  作为吉林省内一支刚刚出道的民营文艺力量,本次艺术节上我们还是以学习为第一目的,公司的二人转、舞蹈团、儿童剧、影视传媒等各个业务模块的创作团队,全部化整为零投入艺术节的观摩,同时公司层面组织学习分享会,不仅吸纳了许多兄弟单位的优长之处,更在大量的观摩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李昂(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二级编剧):

  一、吉林省首届艺术节是一面镜子

  相信通过观摩、研讨,各参演单位不但加深了了解、加强了沟通,而且对自身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未来的方向更加明确。近年来,我院每年多次组织全省创作骨干、理论研究人才外出观摩艺术节,主要有:乌镇戏剧节、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艺术节、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上海静安国际戏剧谷等。通过各种艺术节、戏剧节的观摩学习,与国际艺术前沿近距离的接触,全省创作骨干、理论研究人才迅速找到差距、打开思路,很多年轻作者、理论研究人才通过观摩艺术节的方式迅速成长了起来。吉林省首届艺术节将我省最优秀的剧目、节目、展览集中展示,相信对各艺术院团的成长、进步有了非常大的帮助。

  二、吉林省首届艺术节是一盏明灯

  艺术节的意义不仅仅是当下,更重要的是照亮了未来。吉林省首届艺术节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它还有很大的潜力。第一,未来可以与旅游挂钩,今年文化和旅游已经合并,而且长白山也是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分会场之一。艺术节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乌镇戏剧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二,未来可以向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参演剧目不局限于省内,可以邀请省外、国外的优秀剧目、展览参加。提高吉林省戏剧节的知名度,带动我省艺术事业发展。第三,未来还可以将艺术节打造得更加细化,如设立戏曲分会场、话剧分会场、曲艺分会场、美术展分会场等。

  高媛(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编剧):

  一、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切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与热爱。

  结合身边具体经历,虽然大多数观众是通过口口相传形式获得演出信息,并赠票形式得到观演机会,但相当一部分群众在获知演出信息后,主动择选自己心仪的/周遭亲友有所需求的具体演出场次,约定时间进行观演,侧面显示出我省观众中相当一部分并不会将文艺演出作为打发空暇的手段,而具备着被艺术环境和艺术氛围熏陶培养成为专业观众的潜质。

  观众年龄层大多集中在老年(离退休)和青少年(大学生),这与艺术演出的具体时间有关。未来进行创作和推广时,建议将年龄层和观演时间列入考量范畴,内容上考虑创新性、年轻化,吸引并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在观众群中树立口碑,从而保证观众群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观众对新媒体手段的掌握力度,可以为文艺作品带来流量,继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得到的最大启示是:节目内容上仍需多样化、开放化、去地域化。

  因为艺术节上展演的剧目多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而申报时为顺利获得资助,申报方多将地域特色作为创作的关键词,以致艺术节上看到了大量的东北地域题材作品,对本地观众而言,这些本土化作品的吸引力度必然次于“舶来品”和创新题材作品。结合外省艺术节的观演经验及具体观众需求,建议艺术节广泛吸纳外来作品展演,并以此为契机推动题材、主题、风格创新的文艺作品创作,集中培养我省的艺术氛围,扩大观众欣赏视野,总体加快我省文艺创作步伐。

  范春双(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理论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

  本届艺术节,吉林省艺术研究院承办了四次研讨会,具体由我们理论部负责。通过几次研讨会,我们发现,当下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基层院团,最迫切需要的是学习的机会。艺术节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着很大的开放性和灵活度,可以增设学习交流的环节,实实在在地提供这样的机会。

  除了像研讨会这样侧重于理论研究层面的学习交流方式。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侧重教学层面的学习交流项目。我省艺术各领域都有优秀的人才,他们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给大家讲一讲。无论是面对专业人士的提升拔高,还是面对普通民众的艺术科普,都是很好的选择。专业人士需要学习的机会,普通观众也需要。尤其有一些艺术品种的欣赏是有门槛的,艺术科普可以降低门槛,培养观众群体。

  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工作坊、访谈、讲座等等;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表演、导演、编剧、作曲、器乐、美术、书法、艺术赏析等等;面对的人群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青年演员、艺术从业人员、文艺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儿童等等。艺术节上的学习环节,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会很系统很全面,在策划的时候可以尽量专题化、细化,以避免凌乱和碎片化。

  另外,请到外省、外国的演出团体到长春演出并不容易,应该充分利用。可以请主创们以工作坊或者访谈、讲座的形式,讲一讲他们在艺术上的经验和思考,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孙桂林:归纳大家的发言,顺便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我觉得我们收获了信心。

  从展演的作品看:质量有高度,题材有广度,体裁有宽度,有攀登艺术高峰的基础和能力;从演出团队看,有追求、有探索、有“戏比天大”的情怀;从艺术节策划和实施的过程看,我们有组织大型活动的优秀团队,有敬业忘我的剧场管理团队。

  第二,我们收获了信念。

  第一次听到负责剧场管理的同志从舞台艺术终端的视角谈演出。几位同志都讲到:最高兴的事情是看到观众退场时脸上的笑容,如果是这样,所有的辛苦都释然了。这就再次印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是抽象的,是看得见的,应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永远坚守的信念。

  另外大家提到的强化立体宣传(先期宣传、反馈宣传、亮点宣传、剧目背景宣传等)、强化院团之间的交流等等,都不失为经验之谈。

  史立群:

  每次来研究院开会收获都很大,都是务实不务虚的会。

  刚才大家一方面对艺术节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一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提得非常好,我回去要好好归纳总结。

  希望我省的艺术节越办越好,艺术质量越来越高。

编辑: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