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盛宴”擦亮城市名片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孙晓云 270778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三农盛宴”擦亮城市名片 省内-吉林新闻地图 孙晓云 270778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

“三农盛宴”擦亮城市名片

——长春农业博览园主任、党总支书记张晖做客长春日报会客厅

2018-08-14 10:16 | 来源: 长春日报

  做客嘉宾:张晖

  长春农业博览园主任

  对话记者:袁达

  畅言话题:长春农博会

  今年6月,在“2018中国会展产业发展大会·改革开放40周年颁奖盛典”上,长春荣获“中国最具魅力会展城市奖”称号。

  会展,让城市更有魅力。在我市众多会展中,长春农博会无疑是人气最旺的一个。始于2000年的长春农博会与我们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已经深深地融入长春人民的生活。

  农博会不仅是展示长春农业的窗口,更见证了长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长春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十几年来,长春农博会是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常办常新的?农博会给长春带来了什么?未来农博园将走向何方?近日,长春农业博览园主任、党总支书记张晖做客本报会客厅,畅谈农博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A 

  “从水泥地走向黑土地”

  记者:今年8月,第十七届长春农博会将在农博园举办。作为农博园负责人,您亲历了多届农博会,见证了展会的成长,您对此有哪些感受?

  张晖:农博会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十几年一路走来看到它茁壮成长,作为一名农博人,我感到非常骄傲。

  第一届长春农博会是2000年8月举办的,当时的举办地位于普阳街的长春国际展览中心。那时,农博会室内展馆面积是1.3万平方米,室外展区面积只有5000平方米。虽然规模不大,但展会现场经贸交流活跃、成果展示良好。

  第一届农博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极大的鼓舞。随后的几年,我们转战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同样效果不凡。但遗憾之处显而易见,现场种植展示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了让农博会更接地气,我们提出了“从水泥地走向黑土地”的口号。2008年,长春农博园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农博会永久举办地,让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从最初的一万多平方米到如今的100多万平方米,农博会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性更加多元。长春农博会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全国优秀展览场馆创新奖、全国最佳会展活动金鼎奖、中国会展产业金手指奖、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专业展会,成为长春市一张闪亮的名片。

  B

  打开了现代农业的一扇窗

  记者:一路走来,农博会收获了沉甸甸的成果,您认为农博会给长春带来了什么?

  张晖:农博会从创办、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品牌,已经走过了十六届的办展历程,见证了长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全过程,也带动了城市知名度、外向度的迅速提升,对长春来说意义重大。

  宣传展示了长春的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打造了品牌,搭建了产品展销的平台,还进一步拓宽了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不仅促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还带动了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长春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打造了长春市会展名城的品牌。

  C

  超越,向极致再进一步

  记者:对于每年都举办一次的展会来说,很容易带来“审美疲劳”,但是长春农博会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做到了常办常新。长春农博会是怎么做到每届都有创新、有突破的?

  张晖:超越自己一直是农博会追求的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从一个不平凡走向另一个不平凡,从一个精彩走向另一个精彩。

  在筹办农博会过程中,一直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展现我省“三农”成就,成为创新的动力源泉。几年来,根据“三农”发展的时代特征来引领办展思路,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更加注重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更加注重引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展会成果的转化利用。结果证明,这一思路让农博会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正是办展思路的创新,让每届农博会都各具特色。每届农博会结束后,就会启动下一届农博会筹备工作,在总结经验、考察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谋划设计展会总体方案,重点在国际招商、经贸交流、信息化应用、高新技术装备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文化赛事活动、科普宣传、接待服务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推陈出新,让展会招商招展层次和水平逐年提高,一大批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应用。

  创新也体现在办展形式上。多年来,我们坚持立足长春、辐射全省,“一主多辅”联动办展方式深入推进。以去年为例,我们在白城、公主岭、绿园、双阳设立了四个分会场,此外,国际智能学术会议、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农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也让农博会更加高端,品质大幅提升。

  D

  坚守理念,齐心协力办展

  记者:农博会成交额和参观人数屡创新高,您认为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张晖:在旺盛的人气背后,是对办展理念的坚守。农博会是一个高标准的展会,但它是给农民办的,给老百姓办的,针对“三农”、贴近大众是农博会一以贯之的办展理念,我们努力将其办成展商的舞台、农民的节日、市民的节日、合作的桥梁、开放的窗口。

  农博会的成功,离不开多方的扶持。从第一届长春农博会起,我们就得到了农业部、省、市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为确保农博会圆满成功,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办展工作。省市政府加大投入,在农博园项目建设以及筹展办会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省市有关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展会筹办工作进行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在展会期间,各相关部门认真负责,分兵把口,全力配合展会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办展合力。

  农博园作为办展主体,我们每年都会精心筹备,从春到夏,学经验、搞策划、引品种、引技术,从播种育苗到栽培管理,从招商招展到活动安排,从项目建设到展会服务,倾注了全部心血,每位同志都始终坚持战斗在一线,发扬敢打硬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作风,高度负责、全情投入,确保各项筹展办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此外,农博会的成功,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媒体高度关注、高密度宣传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展会,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助推农博会声名远播。

  E

  现代农业主题公园和“农民学校”

  记者:从2017年9月中旬开始,农博园对现代种植业展区、高新设施农业展区、农耕文化展厅、生态餐厅等区域实行常年开放,迈出常年开放的第一步。未来农博园走向及战略定位是什么?

  张晖:将加快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争取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农博园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旅游景区,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科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主题公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博园旅游业发展规划,划定功能分区,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规划建设一批旅游示范项目,逐步完善园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谋划和开发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项目,增加吸引力。加强与国内各地旅游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合作共赢机制,扩大对外宣传,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着力把农博园打造成国内精品旅游热线及旅游目的地。

  发挥园区的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扩大科普宣传。农博园是一座现代农业大观园,要有效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其在科技示范及推广、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国内知名的科普教育基地。将进一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博园技术装备水平,常年搞好现场种植展示、示范。发挥好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技术输出等形式,与周边农业科技园区联建示范基地。

  同时,利用农博园的设施和条件组织开展培训,在农博园创建一所有资质的职业农民培训学校。

  观点

  精粹

  长春农博会从创办、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品牌,见证了长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全过程,也带动了城市知名度、外向度的迅速提升。

  会客手记

  黑土地上书写 “三农”传奇

  农博会,这场始于新世纪的“三农盛宴”已经成为长春人的节日,陪伴我们走过了19个灿烂的8月。

  展会时间从5天到7天再到10天,举办地点从水泥地到农博园的黑土地,展区面积由一万多平方米到10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600家到3000多家,参观人数从20万人次到近200万人次……19年来,长春农博会不断发展壮大,用一串串数字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三农”传奇。

  每届长春农博会,都以其充满新意的展出内容、更加成熟的办展理念和更高层次的办展水平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成果及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感受到了丰富的黑土地农耕文化。

  与时代同行、与“三农”同行,是长春农博会不变的追求。

  从推动长春及吉林农业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每一届农博会都紧扣时代脉搏,以创新的理念谋划,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特色突出,让展会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无土栽培到植物工厂再到物联网技术,从长白山食用菌到杂粮杂豆再到长春大米……农博会上,一项项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被展示、推广、应用,一批批优质农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全世界,唱响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

  新时代,新征程。未来的农博园将成为一座现代农业主题公园,实现常年开放,让农博会永不落幕,在黑土地上续写新的传奇。

编辑: 孙晓云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