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底绘蓝图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晓吉 276563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以“绿”为底绘蓝图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晓吉 276563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新闻

以“绿”为底绘蓝图

——通化县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上)

2018-11-17 08:20 | 来源: 吉林日报

  山中有城、城中有水、水傍绿洲……走进通化县城,朵朵白云畅游在蓝蓝的天空中,绕城而过的蝲蛄河河水清清,县城、乡镇道路干净整洁,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公园里晨练的市民与树上早起的小鸟相映成趣,一派绿色发展的幸福图景。

  “生态立县”,发展蓝图上笃定的坚持,让这个边陲小城绽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无限生机——

  2016年6月24日,成为吉林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县;

  2017年9月21日,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日前,在人民日报刊发的2018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中,又上榜“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荣誉背后,尽显“发展本色”:环保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通化县绘出厚重的绿色篇章。

  绿色担当:从理论到行动,跨越一条条沟壑

  回答好“绿色发展”的命题需要智慧和勇气。

  一路探寻,通化县勇挑“绿色担当”,从理论的发掘到行动的落地,跨越了一条条沟壑。

  “绿色发展,绿水青山是结果、是导向,其中隐含着重大命题,是在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在环境容量日渐紧迫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取舍,如何平衡,如何进步。”落笔城市格局,通化县委书记姜信成告诉记者,答案关乎当前,更关乎未来。

  “贯彻落实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规划,不断丰富‘12345'县域发展思路内涵和创新实践,把良好生态作为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最大潜力,全力推进发展空间、产业结构、城乡建设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姜信成坚定回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化县以生态立市为战略,布局“生态+”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制定了一系列生态领域的制度和措施,将通化县生态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012年初,该县确立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14年通过国家生态县的验收。此后,进一步设立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创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先后实施了“绿色发展”“净水”“增绿”“护蓝”“建生态家园”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创建举措,放大县域辐射效应,借生态建设全力推动特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升级,提升全县人民的生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绿色福利”:以生态打底,助乡村振兴

  “把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好,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发展精神打到了通化县发展的“靶心”上。

  争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典范,通化县坚持环境助力,以绿色发展和项目建设优化县域发展空间,牢固树立资源就是资产理念,利用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县域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县域辐射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将生态宜居、绿色低碳、和谐幸福融入县域发展的“底色”。

  “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城市”,通化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好、优势明显,为了在此基础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该县累计投入11.5亿元,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连续8年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示范县。2017年,在我省率先完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县推进工作。

  生态乡镇的创建是生态县创建的必备条件之一,是生态县创建的细胞创建。通化县大力推动西江贡米小镇、光华蓝莓小镇、果松冰雪生态小镇、英额布牧业小镇、富江乡中药材小镇、快大茂虎湾线生态旅游小镇、兴林抗联红色旅游小镇等特色镇建设,建设一批以绿色、人文、生态产业为主导的美丽乡村。

  村美还要人富。在脱贫工作中,通化县全程突出“精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助力脱贫攻坚,推动扶贫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2015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3293.6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3个,其中贫困村均达到3个以上产业项目覆盖,非贫困村达到2个产业项目覆盖。实现3268人脱贫,占目前全部贫困人口的73%。

  “如今乡亲们都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来越好了。”通化县西江镇太平村村民周德明感慨地说,西江月田园综合体万亩稻田现今已经成为游客们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吃上“生态饭”,美了乡村、富了村民,乡村绿色经济正成为通化县域发展的新引擎。

  “绿色空间”:建设生态美丽新家园

  通化县始终把改善城乡环境,作为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全力推进,打造“绿色空间”,建设生态美丽新家园,群众共享绿色成果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按照“生态宜居地,健康养生城”的定位和产城一体化思路,累计投资50亿元,实施了城区棚户区改造、文化产业园、净水工程、音乐喷泉、城市展览馆、茂山公园升级改造、文体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工程,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

  ——蝲蛄河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有效实施,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实施重点水利工程8项。全县流域地表水质均保持Ⅲ类以上,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淘汰燃煤小锅炉60多台、“黄标车”610辆。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岔信村、赶马河村等7个村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繁荣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总投资324亿元的国家“东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大项目已落地,绿色转型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后,通化县将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巩固好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果,大力开发生态农业、生态经济林业、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努力实现共赢发展。”县长孙继民坚定地说。

  将“绿色发展”基因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是一座绿色之城,这是一座产业之城,这是一座生态之城,通化人民追“绿”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

吉林日报记者 刘姗姗

编辑: 晓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