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激发内生动力加速脱贫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李超 284118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白山激发内生动力加速脱贫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李超 284118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新闻

白山激发内生动力加速脱贫

2019-03-21 00:59 | 来源: 吉林日报

  本报记者 王春宝 洪铭潞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白山市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志智”双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贫困人口“自强、自信、自立”底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呈现出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的良好势头。

  有底气的自信——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33岁的杨子亮家住抚松县北岗镇蒲春河村,早年因父母身患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2013年被确定为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困境,杨子亮也曾消极、彷徨过。他说:“以前总觉得脱贫就等着政府扶持就行了,后来感觉自己还年轻就靠政府养活,终归说不过去。再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肯干,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不甘服输的杨子亮经多方考察,发现种植食用菌前景不错,于是东拼西凑筹集了3万多元启动资金。随后,又在镇党委帮助协调下,投入1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

  致富道路哪有一帆风顺,正当他想大干一场的时候,本该茁壮成长的木耳菌袋受到感染,眼看着10万袋木耳“颗粒无收”,这无疑是给迫切想要脱贫致富的杨子亮当头一棒。

  村党支部得知消息后,及时邀请专家入村指导,第一时间帮助他化解了危机。这次风波使杨子亮意识到,学习培植技术才是关键。经过多方学习,到2017年,杨子亮的培植规模已达15万袋,经营性收入30万元,纯利润达7.5万余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有作为的自立——由“背着走、扶着走”到“跟着走、自己走”

  48岁的范为花家住临江市六道沟镇南岗村,因先天性残疾、孩子上学等原因,让这个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17年成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前些年,家里主要收入就是靠低保和政府救济。”范为花的丈夫刘林华说起过往,不堪回首。

  2017年,镇村以及帮扶干部为帮助范为花一家尽快脱贫,为她制定脱贫致富计划。当问到他们想干点什么时,刘林华夫妇说想养黄牛脱贫致富。

  通过与帮扶干部、村“两委”商量,范为花依靠扶贫贷政策,借来2万元,买了2头母牛,建起牛棚,开始自己的养牛致富路。

  经过精心繁育,2018年范为花家的母牛产下一头小牛犊。“现在牛价不错,一头小牛犊至少能卖1.2万元。去年,我们偿还了银行贷款5000元。今年,我们老两口争取把剩下的贷款还清,再多养几头,增收致富。”范为花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账,忍不住笑出声来。

  “赶上党的好政策,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会苦尽甘来,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刘林华夫妇对未来信心满满。

  有奔头的自强——由“被动脱贫”到“自主脱贫”

  白山市把“精神扶贫”作为突破口,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营造出“想脱贫、能脱贫、会脱贫”的浓郁氛围。

  40多岁的于洪波家住靖宇县花园口镇仁义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妻子患有智力障碍,家中还有个上学的孩子,原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在一般人看来,这样典型的“一户多残”贫困户,想脱贫很难。

  2016年初,在省民政厅帮扶、协调和指导下,仁义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传统农业转型发展。于洪波从自家耕地中选出4亩土地,培植起黑果花楸和蓝莓。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精细管理,于洪波家的黑果花楸长势喜人,到盛果期时每亩地的收益可达1万元。

  “他有志气,又勤快,有种不服输的劲儿,谁都想拉他一把。”省民政厅驻村第一书记刘坤提到于洪波,竖起了大拇指。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现在党和政府给了这么多的好政策,就是为了让咱们生活过得好些。”从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年人均纯收入2192元,到2016年脱贫时达到8077元,如今这个数字已突破了万元。于洪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编辑: 李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