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吴文俊先生诞生100周年暨2019年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梁欢欢 289650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纪念吴文俊先生诞生100周年暨2019年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梁欢欢 289650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新闻

纪念吴文俊先生诞生100周年暨2019年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研讨会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

2019-06-12 14:1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今年是蜚声国际的杰出数学家、我国人工智能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吴文俊院士诞生100周年,为了总结吴文俊先生对数学机械化与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研讨传承吴文俊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起主办以“赋能未来——联接数学机械化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活动。为此,2019年6月10日在吉林大学计算机大楼B108报告厅专门召开了纪念吴文俊先生诞生100周年暨2019年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研讨会,以深切缅怀吴文俊的卓越成就及其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

  本次专题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符号实验室)承办。会议由符号实验室主任杨博教授主持。杨博教授指出:今年是吴文俊先生诞生100周年,也恰逢中国人工智能的奠基人、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王湘浩院士在吉林大学组织召开“计算机科学暑期讨论会”40周年,这次研讨会被誉为“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40年前,王湘浩院士、吴文俊院士、陆汝钤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倡导并共同开创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举办这次研讨会是为了向这些老科学家对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符号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魏晓辉教授代表吉林大学计算机学科向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和专家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吉林大学计算机学科在王湘浩院士的领导下引领并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光辉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6月10日上午,吴文俊院士生前优秀博士毕业生、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数学研究院创始副院长、符号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卓军研究员,吉林大学符号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大有教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林东岱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优秀博士毕业生、中央财经大学张宁副教授分别作了报告。刘卓军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图灵视角下的人工智能”,他简要介绍了吴文俊的生平,回顾了吴文俊院士在定理机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然后从图灵的视角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进一步指出,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和研究机构更应坚持在基础理论和算法研究上发力,有积累进而才有机会,吴文俊、王湘浩等老一代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必将伴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事业深入发展而彰显更大的价值。刘大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王湘浩先生与中国人工智能”,他深情回顾了中国人工智能奠基人、杰出数学家、教育家、计算机科学家、红学家、吉林大学计算机学科奠基人王湘浩院士的壮丽人生,并重点介绍其在关键时刻与吴文俊院士、陆汝钤院士共同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刘东岱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代数方程求解与密码分析”,报告从流密码算法的代数攻击出发,介绍代数攻击的思想、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密码设计新准则。张宁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金融中的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的若干问题”,报告基于讲者在人工智能在金融方面应用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的工作经验,从行业角度、学术角度和监管角度对两者融合提出了12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一些解决途径、探索和思考。

  6月10日下午,符号实验室五位访问学者代表分别围绕人工智能相关方向进行深入研讨。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王改革、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马菲菲、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广艳、同济大学教授王成、吉林大学博士陈贺昌等分别作了题目为“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大数据优化研究”“SMT公式的解计数方法”“大规模存储系统快速低干扰恢复方法”和“互联网金融反欺诈系统研究”和“异构数据驱动的输入型传染病主动监控方法”的研究报告。

  研讨会期间,符号实验室特别举办了纪念吴文俊院士诞生100周年、王湘浩院士诞生104周年图片展,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照片再现了两位先生对科学执着追求和勇于创新的伟大科学人生。符号实验室访问学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师生共2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参观了图片展,会议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的报告使与会师生获益匪浅,会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本次活动不仅为师生们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公开课。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