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织就新画卷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王韬 301204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沃野织就新画卷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王韬 30120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新闻

地处长白山腹地的白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1%,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等特色资源得天独厚,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天然理想场所,更赋予白山人民尽最大可能保护这个天然宝库,让其福泽后代的历史重任——

沃野织就新画卷

——白山市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素描

2019-12-05 02:51 | 来源: 吉林日报

  初冬,一场飞飞扬扬的大雪覆盖白山大地。

  眼前呈现的,是冬的序曲;但心中感受的,却分明是秋的余韵——

  在浑江区板石街道“全国蜂业工匠”丁起先家的蜂室里,40多个蜂箱被整齐摆放,忙了一个花季为主人赚了10多万元的“百万大军”正在冬眠;

  江源区石人镇荣斌村的沙棘园,在新雪的映衬下,即将迎来收获季的鲜红沙棘果格外耀眼,屋子里合作社的员工们正在忙着包装沙棘茶;

  抚松县沿江乡李业秋的“宝石花”煎饼烙制车间里热气升腾,香味四溢,当地产的“白头霜”玉米被加工成的这道美食正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在靖宇县三道湖镇支边村的蓝莓种植基地,红褐色的苗木正在被一棵棵地埋在地里,躲避寒冬……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绿色”“有机”已经成为白山广大农民的“集体思维”,“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也已化为上下一致的“整体行动”,而那种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做大做强的劲头,则昭示着这幅绿色生态画卷一定会被描绘得更加壮丽、恢弘。

  盯紧绿色 打出品牌

  白山,九山半水半分田。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日益升级的大众消费,为白山市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提供了契机,而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则使绿色有机无公害成为白山农产品最亮眼的标签。

  在江源区石人镇荣斌村的沙棘园里,村委会主任李广先喜滋滋地看着他的宝贝,介绍道:“今年,我们合作社还接到一个大单,白山市鑫德创业孵化基地订购了3000斤的沙棘茶,放到网上销售。合作社成员齐上阵,采叶、炒茶、包装,大伙儿干劲十足。”李广先谈起这笔“大买卖”,脸上笑开了花。

  2014年,李广先从内蒙古赤峰引进沙棘果苗木,目前石人镇已发展沙棘果树面积1700余亩,以沙棘为主的茶叶、果粉、酒水等系列产品逐步推向市场,深受客户欢迎。

  为什么选择种植沙棘树?

  李广先解答了记者的疑惑:“沙棘浑身是宝,沙棘叶可以炒茶,沙棘果可以做成沙棘油,不仅对心脏胃肠好,在防治心脑血管病方面也有作用。最重要的是,种植沙棘不需要任何的化肥农药,沙棘树自身就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氮肥,是真正的绿色有机食品。”

  挖掘生态潜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牌,白山市不遗余力。

  为实现“双减半”目标,白山市千方百计研究农药化肥减量举措,积极推广种植绿肥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高效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科学用药水平,扩大辐射带动范围,从源头上保障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农药化肥实际使用量分别下降54.7%和59.3%,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依托绿色 做出特色

  靖宇县三道湖镇支边村坐落于长白山区深处,地势开阔平坦,蓝莓产业方兴未艾。

  “支边村属于高寒湿地气候,非常适合发展蓝莓种植产业。目前,蓝莓产业已经实现了全村覆盖。”三道湖镇党委副书记张宪锋站在蓝莓田边向记者介绍道,村里通过和吉林农业大学结成“帮扶对子”,采取“老手带新手”“整村推进”的方式,依托蓝莓种植产业项目,真正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支边村里的永兴蓝莓专业合作社,主要为村民提供蓝莓种植、销售管理服务。据支边村合作社负责人刘培玲介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村蓝莓面积达到了1500余亩,今年蓝莓产量达到800吨以上,产值近千万元,蓝莓成为支边村脱贫富民的大产业。

  72岁的支边村村民赵桂兰谈到种植蓝莓致富,赵桂兰乐呵呵地说:“党的政策好啊,以前种玉米,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好了,跟着合作社种植蓝莓,不仅收益好,政府还给补贴,日子过得有奔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今的白山农业种植结构如同这缤纷的季节,色彩斑斓。

  临江市六道沟镇桦皮村的“花田人家”品牌如今已是享誉周边。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春游花海,夏戏河蟹,秋品百果,冬赏飘雪,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特色经济种植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桦皮村党支部书记纪亚锟自豪地说:“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不同的特色种植养殖业,打造的就是绿色循环农业。打个比方,我们在高钙果地中套种草莓,草莓成熟的时候,芍药花也绚丽绽放,花期一过,高钙果就成熟了,游人无论何时来到桦皮村,都有果吃、有花赏、有景看,真正感受到原生态的魅力。”

  农业转型升级,“特色”是关键。白山市全面启动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建设,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深入实施“退粮进特”和大豆玉米“一增一减”,种植作物不再是玉米“一枝独秀”。

  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特色经济作物10.5万亩,重点培育10个特色产业园区、30个特色产业基地。全市特色经济作物总留存面积达到54.8万亩,占耕地面积45.7%。

  筑牢绿色 转型升级

  抚松县沿江乡“宝石花”煎饼合作社烙制车间里热气升腾,香味四溢,偌大的厂房里70多台鏊子同时作业,场面很是壮观。据合作社负责人李业秋介绍,她们利用当地产的“白头霜”玉米加工成的这道美食,正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一天出产1吨货还是供不应求。

  “一谷一城”战略提出后,抚松县投资28万元集中租赁100余亩农田地,建立了抚松县农作物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和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对比试验示范基地,目的就是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怎么种、没市场、高风险”等问题,筛选出适合农民、效果最好的种植作物,为绿色发展先行先试。

  “今年,基地引种示范中草药材、果树、蔬菜、粮豆4大类,共87个品种。试验推广微生物菌肥、云苔素内酯叶面肥等12个品种。同时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科学统筹防控病虫草害。”抚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伟介绍,现在,县域内外许多农民都来参观、学习,基地也大力推广适合本地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特色作物和品优、价廉的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如今,示范基地已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样板田”、白山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转化器”,助推建设“一谷一城”目标早日实现。

  围绕绿色 擦亮底色

  生态、绿色是现代农业追逐的目标。在白山,通过创新,从事生态农业开发,进而实现生态农业规模经营的不乏其人。

  在长白县钰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公司创立人张金朋正忙碌着包装、邮寄玉木耳。

  研究生毕业后,张金朋带着吉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研发出的优质食用菌新品种——玉木耳回到了家乡,当起了返乡创业的“现代农民”。

  “长白优越的生态环境最适合玉木耳种植。”张金朋边说着边捧着雪白的玉木耳向记者介绍,“玉木耳在木耳界可有‘白富美’之称,这里出产的玉木耳不仅晶莹剔透、口感清脆,营养价值也很高,是当之无愧的纯绿色食品。”

  建设“一谷一城”目标的提出,给张金朋带来很大启发,“未来,我打算在种植基地装上摄像头,让购买玉木耳的人随时随地查看种植、生长情况,从源头打造可追溯体系,并将监管延伸到消费端,全面打造绿色有机品牌,真正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吉林日报记者 王春宝 洪铭潞

编辑: 王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