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郭龙 319692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省内新闻-吉林新闻地图 郭龙 319692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省内新闻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2020-08-10 07:34 | 来源: 吉林日报

  李洋

  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农业寄予厚望,要求我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近日在吉林视察时又对我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出:“这次来主要是看庄稼。你们这里长势很好,能够秋粮丰收,对全国来讲是有标志性意义的。目前全国疫情控制住了,夏粮获得丰收,秋粮也丰收在望。吉林在历史上贡献很大,现在仍然要作出重要贡献,一定要保持这种生产能力。”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对我们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始终立足吉林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省情实际,把保粮食安全作为“六保”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农村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要深入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准确理解“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化对农业多重功能、农民多重属性、农村多重价值的认知,更加重视“三农”领域的目标任务。要坚决打破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要着眼于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调整政策思路和政府行为,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项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以及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三农”工作法治保障。一是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黑土地历经上万年积累而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地球上珍贵稀有的土壤资源,是最肥沃适宜农耕的土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并严格实施《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黑土地保护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有效运行。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二要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改善。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三是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聚焦贫困人口和特殊贫困群体,着力解决制约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四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和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是国家强大的根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要以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远程农业、智慧农业、云农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促进农业与科技融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构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综合经营效益。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编辑: 郭龙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