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产到优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十三五”以来,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水平。201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75.6亿斤,比上年726.6亿斤增加49亿斤,增长6.7%,净增加量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增量的41.2%。粮食播种面积由8301.6万亩增加到8467.4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82.5%提高到89.2%,2020年有望达到90%以上。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十三五”期间,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农业基础建设,积极推进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粮食生产工作落实。5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及早谋划,统筹安排,针对粮食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2020年上半年,为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及时召开全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暨推进备春耕生产视频会议,高位推动粮食生产工作落实。
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以来,吉林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总体思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突出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截至“十三五”末期,全省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部易旱地区抗旱播种能力可达2500万亩。
加大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推广。5年来,吉林省级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开展生物防治、航化作业等绿色高质高效统防统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累计实施1亿亩次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852万亩。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十三五”以来,吉林省实施“敞开、普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累计落实补贴资金65亿元。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技装备转型升级。
合力提升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5年来,我省以国家启动新一轮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累计建设49个现代化病虫害监测预报区域站,1个物联网智能病虫害监测站,实现全省覆盖。为应对草地贪夜蛾入侵,开展消杀阻截,减低迁入虫源基数,在与辽宁、内蒙古交接的13个县(市、区)内累计布设高空杀虫灯123台、高空测报灯54台、虫情测报灯51台、性信息素诱捕器6.5万余套。整合社会力量,推进农企合作,培育专业化植保队伍,日作业能力达450万亩,成立省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服务联盟,日作业能力达20万亩,我省基层测报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病虫测报自动化监测预警水平、预测预报准确率大幅提升,为病虫害及时预警、精准施药提供了科学依据。(记者闫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