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硕果满枝头。
从当初的经济初萌、民生贫弱到现如今的振兴发展、民生改善,汪清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中央、省、州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凭着一股滴水穿石、奋辑笃行的韧劲,走出了一条具有汪清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汪清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长白山脉。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州初期,汪清经济非常落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众业凋零、百废待兴。1953年,汪清县开始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县经济总量开始提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后,汪清县抓住发展机遇,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在1979年和2004年突破1亿元和10亿元大关,2017年突破50亿元。2020年,汪清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3.73亿元。70年来,汪清县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今年,汪清县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其中纳入省州重点调度项目15个。国内最大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将落户汪清,预计该项目年可实现税收和分红收入共近12亿元;总投资85亿元的汪清至牡丹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纳入日程,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延边与黑龙江省东部区域的快速运输通道,有效改善延边州北部区域交通闭塞状况;总投资18.8亿元的汪清至图们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计划改造成时速160公里设计标准的单线电气化快速铁路,项目建成后汪清至延吉将由2个小时缩短为50分钟左右;总投资16亿元的年产10万吨有机酱油项目全负荷生产,总投资19亿元的年产6亿瓶山珍牛肉拌饭酱及15万吨原汁蚝油、总投资10.6亿元的年产20万吨有机料酒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翰瑭影视冰雪温泉影视城建设项目即将成为延边州首个大型影视文化旅游基地。
回望建州初期,汪清县生产力水平低下。实行土地改革后,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1978年以后,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的基础设施快速改善,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显著,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目前,汪清县年粮食总产基本稳定在25万吨左右,黑木耳年栽培量稳定在6.5亿袋左右,畜禽总量达到104.3万头(只),全县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82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68家,农业产业发生了历史性升级。
城市结构多元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和一系列新项目的接连上马,汪清县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建州初期,汪清县市场商品匮乏,人民购买力低下,商业、饮食业网点稀少,商业的发展缓慢,全县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一、二、三”格局。此后,全县在优先发展地方国营工业的同时,积极支持集体工业和个体手工业,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占比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后,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1996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6:33.2:35.2,全县产业结构基本为“三分天下”。2006年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第三产业占比突破50.0%。202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为25.7:17.9:56.4。目前,汪清县形成以旅游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等多个产业为主体,文体产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蓬勃态势。汪清县积极推广的“线上线下”“直播带货”等网络营销模式,促使全县网络零售额达到2.1亿元,位居全州第4位。
“干经济,不仅要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改革开放以来,汪清县持续发力招商引资,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强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和平台招商,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今年8个月内,全县招商引资入统项目到位资金8.1亿元,同比增长15%;累计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3.44亿元、政府专项债券3.6亿元,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脱贫攻坚圆梦小康 乡村振兴开启新局
汪清县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全县共识别贫困人口12729户22759人,贫困村74个,贫困发生率23.14%。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边时指出,“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带着问题和思考,汪清县主要领导分片包干,走村入户,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找路子,就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周密调研。这场战役怎么打,扶贫开发怎么干,群众需求怎么才能满足,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汪清县委、县政府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开启乡村振兴的第一支箭射向“产业发展”。
2017年,在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下,汪清县争取到光伏发电指标130兆瓦。该项目是汪清县投资规模最大、扶贫收益成效最突出、扶贫收益时间最长的扶贫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0.15亿元,年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销售收入1.36亿元,实现税金1900万元,年可提供扶贫资金1500万元。
2018年,汪清县引进投资6.4亿元,成立汪清县恒天然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牛养殖扶贫基地,采用“政府+农业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黄牛集中饲养育肥,带动汪清全县贫困户10469户,贫困人口17566人,累计向贫困人口兑现收益3228.18万元。
汪清县大力推进黑木耳标准化体系建设,累计投资2.87亿元,建设标准化菌包厂53个、定植车间6个、“木耳农场”14个,每个菌包厂、农场都成立了木耳合作社,将菌农全部吸纳入社,通过能人带农户、老户带新户,实行“统一菌包、统一技术、统一采摘、统一销售”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目前,全县黑木耳种植户达到6719户,近4万余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三分之二,黑木耳专业镇达到5个、种植村121个,百万袋以上村65个,栽培总量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占全省黑木耳产量的30%,黑木耳产业成为“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产业。
不懈努力结硕果,百年心愿今朝圆。2020年4月11日,汪清县16379名困难群众走出了贫困泥潭,74个贫困村尽数出列,戴了26年的贫困县帽子摘掉了,全县干部群众为此欢呼雀跃。
70年的探索,历尽艰辛、充满曲折;70年的奋斗,如火如荼、可歌可泣。昨日的成就已载入史册,未来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延边的征程中,汪清人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汪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富裕、生态、和谐、幸福汪清而努力奋斗!
图文来源:延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