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通化-吉林新闻地图 鞠华军 236163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林新闻地图 > 通化

通化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017-03-20 15:00 | 来源: 通化日报

  通化日报讯 (记者王远洋)日前,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2017年我市将突出“优”字调优产品结构;突出“绿”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新”字调顺产业体系,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突出“优”字,调优产品结构。优化农业供给体系,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统筹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推进种植养殖加协调发展。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对发展产业进行精准定位,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大县。北部粮牧区鼓励开展粮改饲,推进农林牧产业结合。辉南县依托卓越现代农牧产业园等项目优势打造畜牧大县。柳河县依托地处黄金水稻带的地域优势和火山岩稻米、山葡萄、苗木、烟叶、畜牧等产业均衡发展的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县;南部特产区做好“退耕还特”文章,重点发展以人参、中小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安市依托人参发展的传统优势和鸭绿江河谷酿造葡萄的地域、品种优势,打造以人参和酿造葡萄为主的特产业强市。通化县依托特色山珍、中小药材、梅花鹿、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竞相发展的优势,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县;中部围城区在加强菌菜和肉蛋奶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精品农业,打造东昌、二道江生态休闲农业精品区。此外,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积极发展专业化、合作型的社会化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户分享规模经营收益。

  突出“绿”字,调好生产方式。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以“退”为“进”,加大林地清收和退耕还林力度,搞好生态修复。完成林地清收2.5万亩,植树造林10万亩,标准化绿化村屯76个,恢复湿地200亩,冠下营造红松4000亩,幼林抚育8000亩。持续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轮作休耕。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应用低污染、低消耗的清洁种植养殖技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养殖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种、稻渔综合种植养殖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全市实施“旱改水”4万亩。调减籽粒玉米生产面积5万亩,用于扩大人参、中药材、蓝莓等特色产业种植。实施玉米大豆轮作2万亩。把该退的边际产能坚决退下来,把该治理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治理到位。建设鸭绿江、浑江等生态水网,实施周山侵蚀沟综合整治。

  突出“新”字,调顺产业体系。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加快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围绕人参、酿造葡萄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休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发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加快发展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好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园等平台,将现代化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成为城镇居民休闲的新去处,成为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

责任编辑: 鞠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