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林网记者 王小野
2016年2月23日,国务院下发通知,正式批复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3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正式印发了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14天,“哈长城市群”正式落地。
被纳入“群”的各个城市有何动作,“群”内百姓的生活又将带来哪些变化?连日来,中国吉林网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和调查。
观察一:“哈长城市群”是什么?
先来对“哈长城市群”有个全方位的了解。
哈长城市群规划范围示意图
a.档案
成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核心区以上述市(州)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区发展。
核心区面积:约 5.11 万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15 年末约 2000 万人
规划期:2016—2020 年,展望到 2030 年。
区位优势:哈长城市群南依辽中南城市群,北临俄罗斯远东地区,东靠朝鲜半岛,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相呼应,便捷联通北美、欧洲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经济基础: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禀赋条件良好,已形成以装备、汽车、石化、能源、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边境贸易、国际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城镇体系:拥有哈尔滨 1 座特大型城市,长春 1 座Ⅰ类大型城市,大庆、齐齐哈尔、吉林、四平 4 座Ⅱ类大型城市,牡丹江、绥化、松原、延吉 4 座中型城市,一批小城市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快速成长,2015 年底城镇化率为 56.5%。
创新潜力:截至 2015 年 10 月,拥有普通高等院校 127 所,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 1500 余个,两院院士 61 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2 个,国家级高新区 7 个。
旅游资源:哈长地区是金、满等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工业遗产丰富,拥有长白山、黑土地和松花江等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和冰雪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
b.战略定位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国家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粮食生产基地、食品医药产业的绿色安全示范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带动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北方开放重要门户。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
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着力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有利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双创”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为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示范模式。
绿色生态城市群。尊重自然格局,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保持特色风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和冰雪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c.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双创”发展取得积极成果,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对接互联,区域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流域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初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型城市群。
到 2030 年,城市群城镇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建成在东北亚区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
d.问题与挑战
哈尔滨、长春两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功能有待提升,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
各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确,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
产业结构偏资源型、重化工型、传统型,支柱产业增长乏力,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发展活力欠缺。
跨流域污染和冬季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人口外流趋势明显,人力资本积聚能力较弱,人才外流、“招工难”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行政壁垒阻碍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尚须完善。
观察二:为什么选择“北上”?
“在我的印象中,吉林省向辽宁省靠近的更多一些,尤其是对外通道上,基本上南下的。”采访中,网民王先生有个疑问:在城市群上,为啥却选择了“北上”。
与他一样,不少吉林人在听了“哈长城市群”之后,都会有个疑问:为啥不是“长沈城市群”?
“这是一个习惯性的发展思维,从经济发展上看,吉林与辽宁,要与比黑龙江,更为紧密一些。”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占国表示。
他解释,与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相比,吉林省属于“产业型”的,但有个问题:原材料在外和产品销售在外。这就会接着出现第二个问题:对外通道建设,是吉林省最为迫切的,尤其是海上通道。
说起通道建设,中国吉林网记者注意到,吉林省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白通丹经济带建设,打造吉林向南开放的窗口。
白通丹经济带,即白山、通化、丹东组成的经济带,这意味着,丹东港有望成为吉林省的一个出海口。
此外,还提出“加快推进四平、辽源向南开放,提升物流枢纽功能,加强与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创新,打造四平、辽源、铁岭、通辽经济协作区”的思路。
上述的通化、四平和辽源三地也在“哈长城市群”,但它们的发展思路似乎更倾向与辽宁方向。
“这在经济发展上并不矛盾,毕竟存在着地缘优势。”王占国表示,无论出于城市群,或是经济带上,对外通道建设是必须的。
如果从交通便利上来看,长春与沈阳、大连,也同处于“一小时经济圈”或“两小时经济圈”内。
“想要理解这个城市群的设立,要考虑它的国家战略背景,这是它的根本所在。”王占国强调,那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北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与蒙古国的草原之路的对接,和俄罗斯远东东方政策的对接,以及和韩国的欧亚倡议的对接。
与上述对接,直接面对的就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靠什么来对接?“哈长城市群”无疑是一个绝好的选择。
哈长城市群规划要求,城市群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边开发开放。依托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沿线公路、铁路基础,重点加强哈大齐牡、长吉图对外开放陆路大通道,打造东北亚物流交通枢纽。培育哈尔滨、长春面向俄远东地区、日韩朝地区的区域航空枢纽。
此外,单从城市群建设本身来看,以长春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南下,也不是个绝佳选择,“是不利于发展的。”王占国表示,在辽宁省,通过多年来的发展,辽中南地区已经形成一个城市群,沈阳和大连是它的核心,长春再加进来,已经超出了城市群1~2核心城市的需求,是不符合城市群发展规律的。
另外,也要看到,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贯穿于哈大经济走廊,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城市群体系,势必成为拉动东北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观察三:为啥是这些城市?
从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黑龙江省有5地纳入进来,分别是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则有6地,具体是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和延边州。
为啥这些城市能被纳入进来?
思考着这个问题,让我在知名学者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找到了一个生动的解答。他在书中提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关联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
人的交往如此,城市的交往也一样。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两省的这11座城市,就是在两个“朋友圈”之内啊,黑龙江的5地,属于哈尔滨的“朋友圈”;吉林省的6地,则属于长春的“朋友圈”。
随着围绕哈尔滨、长春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一些城市逐步纳入到这两座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圈”,甚至是“半小时经济圈”。
甚至,黑、吉两省围绕这两个省会城市所做的大布局,也让周边城市向其靠拢。
来看一下。
长春的这个“朋友圈”中,长春和吉林、四平、辽源和松原都属于吉林省中部城市群“成员”。
在中部城市群构建中,吉林省以长春为中心,构建环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将周边的吉林、四平、辽源和松原等城市都纳入这个经济圈内。
这个一小时经济圈的搭建,就靠快速交通的建设。诸如,2009年,辽源至长春的高速公路开通,两个城市之间的车程比原来缩短一半,只有40分钟左右;2011年,长吉城铁正式开通运营,将长春和吉林缩短至30分钟。
延边州的纳入,则考虑到“长吉图”大开发的国家战略。2015年10月份通车运营的吉珲高铁,将长春到延吉的时间缩短到两个多小时,长春到珲春也仅需3小时。
此外,黑龙江省也在推进“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城市群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2012年开通的哈大高铁,让长春至哈尔滨的时间缩短至1个小时左右,两地的一小时经济圈都延伸至省外。
今年投入运营的哈齐客运专线,又将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的城市纳入到哈长城市群两小时经济圈内。
据悉,2020年前,黑龙江省还将建成哈牡客运专线、哈佳快速铁路。这些铁路建成后将成为哈长城市群的重要纽带,使沿线城市与两大中心城市间距离更近。
此外,又进行着“扩城”,双城纳入哈尔滨市城区,九台纳入长春市城区;还有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哈尔滨新区和长春新区。
哈尔滨、长春之间,一个大的城市群悄然形成。
2013年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表明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此外,将再打造10个区域性城市群,则“哈长城市群”被列为国家10个区域性城市群首位。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把城市群当做治疗“大城市综合症”的一剂良药。
城市群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与推动。
两年后,经过充分酝酿和规划之后,2016年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哈长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
观察四: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益处?
“哈长城市群”来啦!
兴奋之余,我们不免也会问:进了这个“群”,到底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益处?
“城市群,和老百姓的生活很近。”对此,博鳌亚洲论坛高级执行总监姚望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他认为,随着城市群的发展,人们就会逐渐去适应和熟悉城市群,活动半径就会从一个城市不自觉地扩大到周边的城市,扩大了事业,扩大了旅游 ,也扩大了朋友圈,扩大了商机,对老百姓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结合着规划与国内外已获得良好发展的“城市群”,来看看“哈长城市群”到底能给“群”内的老百姓带来哪些益处吧!
a.交通一体化实现同城效应
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同城效应,对于“哈长城市群”中的老百姓来说,是感受到“城市群”带来的第一福利。
而且,随着城市群的发展,交通上的便捷会越来越明显。
想走就走的旅行
“在上个周末,我就跟两个同学来了次哈尔滨两日游。”说起交通便捷,长春市民王雪就想起了这个。
她说,周六的时候,三个好闺蜜聚在了一起,逛逛街,觉得没意思。其中一人,就顺嘴提议,去哈尔滨玩吧,另外两个也点头同意。
随即,掏出手机网上订票,打车杀向火车站,不到中午的时候,三人已到了哈尔滨,在索菲亚大教堂前合影,并发了朋友圈。
“没有这哈大高铁,可不敢有这年头。”王雪摇了摇头说。
跨城上班有可能变为现实
“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就业机会多了吧。”对于哈长城市群的利好,吉林建筑大学研二学生周贺认为,城市群的融合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围绕着城市群的产业进行布局,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果一些企业身处在长春周边的城市呢,你还愿意去吗?
“跨城上班,有可能变为现实。”她举例说,她曾经看过一个广告:河北安家,北京就业。如果交通等公共服务真能达到同城化,也会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意愿。
这个可以实现:
《哈长城市群规划》:努力构建以哈大(连)线、牡(丹江)通(化)线和珲(春)乌(兰浩特)线、齐(齐哈尔)牡(丹江)线为主干线,以覆盖 50万人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为主、实现各区域有效联接的普速铁路为辅的网络化现代化铁路运输格局。
加强主要城市和重点城镇的互联互通,突出区域间、经济轴线间的连接线建设,重点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完善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公路,新建改造区域间干线公路。
能不能实现交通一卡通?
“我有个小提议,将来能不能实现一卡通啊。”作为女生,王雪考虑问题比较细致。这是她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细节问题。
她说,去一个旅游景点时,她们查了网上攻略,说可以乘坐公交车。到了公交站点,上车,她习惯性地掏出她长春的公交卡来刷,闹个大红脸。这还不说,结果三人兜里的零钱不够,只好下车换零钱,乘坐下一辆。
她前一段也听个消息:今年,长春、吉林和通化将实现申领交通一卡通达到20%。另外,到了年底长春公交IC卡和轻轨卡也能实现一卡通。
“哈长城市群,也应该尝试一下。”她建议。
这个可以实现:
《哈长城市群规划》:加快实现城市群内公共交通“一卡通”,提高居民出行便利化水平。
b.经济活动更为顺畅
“从我来讲,就希望企业登记、信用等能够互认,在长春登记注册的,在哈尔滨也好使。”对于哈长城市群,这是企业经营者吕女士最大的期待。
她举例说,如果自己的企业想上哈尔滨发展,就需要另办工商登记,企业发展如需异地贷款也是很费劲的。如果在“哈长城市群”内,企业的工商登记等能够实现互认,鼓励跨地区投资啥的,这无疑会增加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
这个可以实现:
《哈长城市规划》:统一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城市群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一体化。
建立城市群企业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登记、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监管等政府信息共享,支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建设。
c.能不能实现城市群内医保一卡通?
“别说大病了,就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划自己的医保卡。”这是家住辽源的王淑清对“哈长城市群”最大的盼望。
为啥呢?
她的儿子在哈尔滨工作,并安了家。“我现在给儿子带孩子呢。”王淑清说,呆在哈尔滨,她最大的麻烦,就是看病不方便。头疼脑热还好说,要是犯个病,需要住院的话,这个手续就麻烦多了。
如果把这个解决了,那就解决了她的一大心病。
这个可以实现:
《哈长城市群规划》:推动“互联网+”社保模式,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关系转移、待遇核发、档案管理等跨地区转移接续机制,统筹考虑域内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d.就医能不能实现检验结果互认?
“我就有一个建议,能不能到医院看病,检验结果在哪都好使。”在长春市一家医院,一位外地来长春看病的患者表示。
他说,他儿子有病了,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建议上长春再来看看。结果,到了长春,挂完号,医生检查后,又让验血、拍片啥的。
“我们已经做过了这些,结果,又来了一遍。”他觉得,这对患者来说很不方便,费时费钱。
这个可以实现:
《哈长城市群规划》:加快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构建双向转诊机制。加强省际院前急救协作,提高医疗紧急救援能力。
e.治理雾霾能不能统一作战?
“治理污染,能不能形成‘一盘棋’,尤其在治理雾霾上。”环保志愿者孙浩提出了他的期待。
他说,在去年10月末11初,长春遭受雾霾很严重,有焚烧秸秆的因素,长春在治理,而其它地区还存有焚烧秸秆的情况。进入到这个“群”后,希望在污染治理上,能够统一协调起来。
不仅是雾霾的治理,还有其它一些涉及到环境的,都需要统一来作战。
这个可以实现:
《哈长城市群规划》:推进区域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环境信息共享,系统提升区域环境监管水平。严格环保执法,建立环保与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强化环境考核和问责机制。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稳步减少重污染天气。
观察五:长春未来如何定位?
“长春,建设成为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和绿色宜居森林城市”,这是哈长城市群规划对长春的城市定位。
那“汽车城”、“电影城”……这些以往的城市定位,是不是成了过去时?
“城市定位,都是有时代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定位也会有一些变化。”3月18日,吉林省政府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庶明解释到。
同时,他也表示,“汽车城”、“电影城”这些,都是按产业来定位的,将来也不会变,尤其是“汽车城”。
对于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定位,这是从国家层面,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尤其是大图们江开发上,对长春发展提出的要求。
绿色宜居森林城市,可以对应着长春的“森林城”。“这也是在国家提倡生态文明之后,出现了一些新概念,绿色宜居森林城市就是其一。”刘庶明说,它就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新出现的对城市发展的要求。
除了长春,其它城市的定位都是什么?
还是来看规划。
哈尔滨,建设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东北亚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旅游名城。
大庆建设成为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齐齐哈尔建设成为城市群西北部重要开放城市。
绥化建设成为城市群北部重要节点城市。
牡丹江及绥芬河建设成为对俄合作开放示范城市。
吉林建设成为长吉图发展带区域性中心城市。
松原建设成为城市群西南部门户城市。
四平、辽源建设成为城市群南部重要节点城市。
延吉—珲春建设成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桥头堡。
延伸看
群内城市如何布局?
从规划来看,哈长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呈现为“双核一轴两带”,即:强化哈尔滨、长春两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其他城市的支撑作用,建设哈长发展主轴和哈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长吉(林)图(们江)发展带。
相向发展,提升双核。进一步增强哈尔滨、长春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两市分工协作、互动发展,提升服务和开放功能,引领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以榆树、五常、双城、德惠、扶余、舒兰等县(市、区)为基础,探索建立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统一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体制机制协同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试点。
南北延伸,拓展一轴。依托贯通南北的哈大交通轴线,拓展哈长发展主轴,向北延伸至绥化,向南延伸至四平、辽源,推动沿线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建成面向东北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发展轴和产业集聚带。
扩大开放,壮大两带。哈大齐牡发展带,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重点,以绥满高速、哈齐高铁、哈牡客专、牡绥铁路等为纽带,连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绥芬河等节点城市,强化对黑龙江全省、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对俄蒙开放枢纽功能,推动口岸与中心城市双向互动,推进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形成东北地区陆路对外开放型城市发展带。长吉图发展带,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陆海联运通道、图们江区域合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重点,依托珲乌交通干线,连接长春、吉林、松原、敦化、珲春等节点城市,强化向西腹地支撑作用和向东沿边开放功能,推进长吉一体化和延龙图一体化发展,构建与俄罗斯远东的贸易通道,加强对韩朝的交流合作,形成面向东北亚的沿边开放型城市发展带。加强两带合作联动,培育形成东北东部地区沿边开发带,形成核心带动、节点支撑、多点呼应、轴带联通的网络化格局。
专栏 1:区域重点城市功能定位
大庆: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
齐齐哈尔: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旅游基地。
绥化:绿色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集散基地、寒地黑土生态宜居城市。
牡丹江:黑龙江对俄合作桥头堡、国际休闲与北国风光山水旅游名城。
绥芬河: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对俄合作开放示范城市。
吉林:先进制造业基地、面向东北亚的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松原:粮畜生产加工基地、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四平:绿色产业与物流集散基地、蒙吉辽区域合作示范区。
辽源:绿色产业与物流集散基地。
延边: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先行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观察六:5大优势产业集群如何打造?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水平,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共同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依托长客轨道客车,建设轨道客车研发、生产和维修基地。
依托齐齐哈尔铁路货车,建设重载铁路货车研发、生产和维修基地。
依托哈尔滨电站设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依托哈尔滨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国内一流的航空产业集群。
推进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和长春、四平装备制造联合研发和配套协作,打造大型发电设备、成套装备和数控机床、农机装备、石油化工装备、光电和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集群。以长春、哈尔滨、大庆、吉林为重点,整合四平、公主岭、辽源、牡丹江零部件配套优势,优化整车产品结构,积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提升质量品牌,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联手打造大型零部件产业集群,支持长春、哈尔滨、大庆建设零部件研制生产中心。
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与生产中心。
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推进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汽车服务中心。
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统筹大庆、哈尔滨、吉林、松原等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突出产品差异化、精细化、规模化优势,联手打造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大庆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工程,深度开发乙烯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有机化工材料,把大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积极争取利用境外石油、天然气资源。
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区域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优势和黑土地资源优势,联合打造重要的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推动哈尔滨、长春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农业绿色科技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乳制品、蛋制品、啤酒饮料、食用菌、人参鹿茸、蛙鹿禽鱼等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绿色食品品牌。
推进玉米主产区的深加工企业联合重组,促进玉米加工向糖、酸、醇、酯深加工发展,积极发展非粮生物化工和生物质能源产业。
提升畜禽乳精深加工能力,大力推进畜禽产业向下游延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哈尔滨、长春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突破创新链的关键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形成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控制设备、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布局?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物中药、化学药等,生物药重点布局在长春、哈尔滨,化学药重点布局在哈尔滨、大庆、吉林、辽源,中药重点布局在延吉、敦化、牡丹江。
光电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控制设备、光电子、软件、动漫等,光电子、汽车电子重点布局在长春、哈尔滨,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重点布局在吉林、大庆,软件产业重点布局在长春、哈尔滨、吉林、延吉。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重点布局在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吉林、辽源、牡丹江。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油页岩、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布局在哈尔滨、牡丹江。
机器人及智能控制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部件,汽车、食品、冶金、制药、石化后处理等行业自动化生产线,重点布局在哈尔滨。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推动船用发动机电控系统、船用燃气动力装置、综合导航系统、水下作业装备、中速船用柴油机曲轴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的产业化,重点布局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
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观察七:哪些规划与你息息相关相关?
在46页的哈长城市群规划中,有着详细的设计,涉及到城市群的方方面面,诸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开放合作等。
哪些是与老百姓最为密切相关的?
中国吉林网记者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来看一看。
关键词:人口
哈尔滨长春要引导人口向新区合理布局
从规划来看,对于城市群内的人口布局,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分工。
对于哈尔滨和长春来说,就是引导人口向新区、开发区合理布局。
吉林、四平、齐齐哈尔、大庆则需要促进产城融合,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农民工融入城市等城镇化进程,增强人口承载集聚能力。
牡丹江、松原等城市需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提高人口吸引聚集能力,形成城区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具有较强空间承载能力的中等城市。
此外,更需要依托“一轴两带”节点地区、沿边开放地区与特色资源地区,发展一批基础较好、承载能力较强的小城市,强化宜居环境建设,扩大对外围城市人口的服务和吸纳半径,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
关键词:交通
培育哈尔滨、长春机场区域枢纽
“铁公鸡”+水运,也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哈长城市群的城市连接的更为紧密。
推进以哈尔滨、长春为核心的高速铁路及区域连接线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扩大城市群路网规模,努力构建以哈大(连)线、牡(丹江)通(化)线和珲(春)乌(兰浩特)线、齐(齐哈尔)牡(丹江)线为主干线,以覆盖 50万人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为主、实现各区域有效联接的普速铁路为辅的网络化现代化铁路运输格局。
完善黑龙江和吉林对俄铁路跨境运输通道。
规划建设哈尔滨机场轻轨。
以松花江、嫩江为主,加强航道提升和港口码头建设。
推进哈尔滨太平机场、长春龙嘉机场改扩建,新增和加密通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航班,开辟对欧洲、北美地区新航线,培育哈尔滨、长春机场区域枢纽。
推进绥芬河、松原机场新建,延吉机场迁建,齐齐哈尔、大庆机场改扩建等支线机场建设工程,拓展国内航线和城市群内支线航线,优化航线网络。
规划建设若干重要特色节点城镇的通用机场。
重点建设集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等功能于一体、实现“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
专栏2:铁路、公路重点项目
铁路建设
高速铁路及区域连接线:建设哈尔滨至牡丹江、哈尔滨至佳木斯、佳木斯至牡丹江、敦化至白河铁路,研究建设牡丹江至敦化、四平至通化至白河、长春至辽源铁路等。
普速铁路:推进长春至西巴彦花铁路建设,规划建设珲春至东宁、吉林铁路枢纽西环线,研究建设长春铁路枢纽西环线。
铁路站场:加快推进哈尔滨站改造、长春综合货场和绥芬河货场改造等。
扩能及电气化改造:加快实施滨洲线、平齐线、通让线、哈牡线电气化改造;规划实施沈吉线、长图线、牡佳线电气化改造;研究建设朝阳川至开山屯、图们至扎鲁比诺港扩能。
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加快推进 G11 鹤大高速全线贯通,新改建 G1211 哈尔滨至吉林段、G1112集安至通化段、G1015 榆树至松原段、G12S 长春至大蒲柴河段、G1112 东丰至双辽,扩建 G1 京哈高速哈尔滨至拉林河段、拉林河至长春段。
国省干道:升级改造 G203 绥沈线肇州至肇源段、望宝桥至金宝屯段,新建 G203 绥沈线肇源至松原段,升级改造 G301 绥芬河至满洲里、G231 嫩江至双辽、G333 三合至莫旗、G232 牙克石至四平、G102 北京至抚远相关路段,改扩建G202 黑大公路宝泉至克拜界段、团结至桦树(吉辽界段)段、牛心顶至湾龙段,规划建设省道哈尔滨至大安、九站至王府、九台莽卡至榆树五棵树江滨一级路。
综合客运枢纽:推进长春西客站、大庆西客站等客运枢纽建设。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宽带哈长”、“无线哈长”
推进哈尔滨、长春“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
鼓励吉林、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具备条件的城市有序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城市快速干道和立体交通工程,推进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
加快实现城市群内公共交通“一卡通”,提高居民出行便利化水平。
推进 4G网络覆盖城市公共热点区域,建设“宽带哈长”、“无线哈长”。
推进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辽源等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打造城市群信息共享平台。
关键词:旅游
研究建设主要旅游景区通达周边主要城市的快速铁路
整合开发沿长白山山脉、松花江沿线旅游景点及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建设长白山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主要旅游景区通达周边主要城市的快速铁路,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精品旅游线路、休闲度假胜地。
完善哈尔滨太平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境外游客集聚能力。提升面向俄罗斯、韩国出境游市场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水平,打造国内游客赴俄、赴韩朝旅游集散中心。
关键词:养老
打造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夏季养老和健康产业基地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生态绿色健康养老产业。推进哈尔滨、长春、牡丹江、吉林、松原等城市生态养老基地建设,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
打造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夏季养老和健康产业基地。
推进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梅河口等地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关键词:大气污染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推进区域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环境信息共享,系统提升区域环境监管水平。严格环保执法,建立环保与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强化环境考核和问责机制。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稳步减少重污染天气。
关键词:教育
支持高等学校联合办学 学分互认
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联合办学,推动学分互认、师资互聘,共建重点学科、专业、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开展重大课题联合攻关、技术联合开发。
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跨行政区招生。
推进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交流合作,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就学。
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医疗
鼓励高水平医学专家在城市群内医院多点执业
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建设。
推动预约诊疗统一平台建设。
鼓励高水平医学专家在城市群内医院多点执业。
加快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构建双向转诊机制。
加强省际院前急救协作,提高医疗紧急救援能力。
完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源动态更新。
关键词:文化
老城区内控制人口增加绿化量
完善提升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功能,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面向居民免费开放。
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老城区内控制人口,增加绿化量,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不新建与保护无关的建筑。
支持长春等符合条件的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支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民俗。
关键词:社保
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推动“互联网+”社保模式,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关系转移、待遇核发、档案管理等跨地区转移接续机制,统筹考虑域内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加快推进棚户区、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及相关配套工程,稳步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多种方式筹集公租房房源,加快开展廉租房、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并轨运行工作,完善多元化的保障性住房融资体系,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观察八:吉黑两省如何衔接?
哈长城市群跨两个省,那政府间如何协作?
“行政协调难度有些大,毕竟跨省了,即时是在省内,也是不同的行政区域。”对此话题,有不愿具名的受访人士表示,行政的协调机制,是哈长城市群亟待解决的,只有它理顺了,哈长城市群的发展也会步入正常轨道。
“实际上,哈长城市群是发展经济的,行政应该淡化。”吉林省政府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庶明解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由中央进行顶层设计,针对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乃至省之间的合作机制、协调机制、组织机制的设立;再由,国家发改委对基础设施、产业集群、文明生态等进行规划和布局,达到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共享,与发展协调;到省及相关市这一层级,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建立协调机制。尤其是在围绕哈长城市群群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协作、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社会管理等重要领域的规划加强衔接沟通,解决不同成员城市间规划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哈长城市群生态格局示意图
观察九:专家如何评说“哈长城市群”?
对于哈长城市群的发展,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也从各自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群”不是摊大饼式的扩张,应注意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
“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乃至哈长城市群的批复,都是中央对放缓的东北经济,进行的良性刺激。”3月16日,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占国表示,实际上,哈长城市群第一条战略定位就点出来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他提醒,虽然规划成了城市群,但不能是摊大饼式的,城市群内的各个城市还应注意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应根据规划对各个城市的定位,及产业集群的分布来发展,不是竞争式的,而是互补的,进行产业分工和协作,尤其是作为哈长城市群双核的哈尔滨和长春,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还要考虑周边城市,进而催生城市群的发展。
他认为,相比于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经济密度还不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也不高。同时,更要注意同辽中南地区的协同发展。
对吉林省来说,除了被纳入进来的6个地市外,有一个区域最值得关注,那就是扶余、德惠及榆树构成的三角区域。为什么这么说?从地理位置上,就能看出,这个区域处于连接哈尔滨和长春的重要节点,与哈尔滨的双城区相近,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可承接哈尔滨、长春两地的产业转移,同时产业优势也明显,会借城市群之势,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消除城市群内百姓生活的‘界限感’”
“城市群中的城市,一定不要连成片发展,一定要注重绿色生态发展。”16日,吉林省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副所长赵光远表示,同时城市群中的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千城一面。
哈长城市群的设立,从国家层面来看,就是为了促动东北这一板块振兴发展的需要;从国际视野来看,就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融入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了。
对于吉林省的六个地区来说,是哈长城市群对接辽中南城市群及京津冀城市群的通道,这也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亟需注意的,也需要与这两个城市群有个产业协同或是对接。
他表示,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合作互补,产业要协调,不能形成竞争,否则,这样的城市群是毫无发展意义的。
此外,两省要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加强对接。诸如,两省之间有高速连接,那不能在物流上达成统一协定,降低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
还要加强环保方面的合作,诸如松花江流域统一协调治理,雾霾的统一治理等。
“加强公共服务上的对接和融合,就是为了消除城市群内生活的老百姓的‘界限感’,尤其是‘省界感’,让大家感觉无论到了哪里,都是在一个城市生活一样。”赵光远强调。
新区是支撑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重要引擎
“面对东北经济全面下滑的情况下,不管是国家级新区,还是批复城市群,都是为了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滑、人口外出的局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曾表示,哈长城市群里有两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它们是支撑城市群两个核心城市哈尔滨和长春的重要引擎。
哈长城市群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黑龙江省社科院院长朱宇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稳步建设哈长城市群将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资源上的整合和再分配。城市群将过去分散的中小城市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中小城市获得发展机遇。同时也倒逼大城市对自身功能辐射和资源进行再分配,以达到缓解大城市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