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吉林行丨没想到!白山“民族风”让记者连呼“震惊”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陈尤欣 22399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吉林行丨没想到!白山“民族风”让记者连呼“震惊”

2016-10-13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网媒记者一行参观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

  “早就听说长白山是满族的发源地,白山黑水是满族人的家乡,这次有机会来白山体验到浓浓的‘民族风’,太难得了!”来自松花江网的赵晓雷说。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吉林行南线采访团来到白山,13日,走进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满族学堂,近距离感受了满族文化,也丰富了对于吉林省以及对于满族的历史与文化认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采访团不仅了解到了关于长白山与满族的历史渊源,更是通过各种历史标本和展区模型,立体地感受了满族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等一系列习俗,也了解到了满族文化对于我国现代文化传承的影响和民俗传承的重要性。

  “中间一根棍,两边长满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族字。”这句形容满族文字的顺口溜,被采访团的网络记者形容为生动、形象。“满族文字和蒙古文字有些像,研究起来很有趣味。”来自中国网的丁素云说。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展陈内容分为中华名岳长白山、长白山满族神山崇拜、长白山满族历史源流、长白山满族生产习俗、长白山满族生活习俗、长白山满族文化艺术等六个部分。在专题展区,长白山松花石、动物标本、长白山人参等展品让大家一饱眼福。看到一只熊的仿真模型,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上前与它合影。

  来自浙江在线的董洁说,“以前只听说过满族,但并不了解,来到这个博物馆,对满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满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的灿烂文化。”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讲解员说,“满族是少数民族,对满族的文字和满族的历史了解的人并不多。满族文字是汉字偏旁部首的契丹文组合成的,现在满语已经没有多少人会了,也希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满族文化。”

网媒记者一行参观满族学堂 

  尽管有重重困难,但是今日的吉林儿女仍然没有放弃对满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继承满语这一满族特有的文化符号,2009年9月,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满族学堂依托白山市第三中学成立,将满语、满文等濒危的满族文化带进课堂,使满族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

  “真没想到,来到这里感觉很震惊,保护和传承满族的历史文化势在必行,白山对文化多样性的重视非常有意义。不但利能加强民族团结,更能增强吉林省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川新闻网的田小平说。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满语教学基地,自2009年以来,满语学堂每年寒暑假都开办满语师资培训,在师资培训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满语教学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成年人的满语教学体系。满族学堂寒暑假全封闭式满语集中培训班始于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九期教学活动,受到国内外满语学习者的好评。

  在这里学习的不仅有满族的小朋友,更有许多汉族的孩子自发来到这里学习并感受满族文化。在经过培训后,6年级的小学生能掌握2000-3000个满语词汇,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满语会话。

网媒记者一行参观剪纸教室,记者饶有兴致地和小朋友一起剪纸

  采访团随后还参观了剪纸、中国结教室,孩子们在认真的学习剪纸和中国结。在满族课堂上,记者们还看到了老师在教孩子们满族文字,大家用相机和手机仔细的记录下了这些镜头。

  来自松花江网的赵晓雷还亲手剪了剪纸,“剪纸太有意思了,也很好学,我打算把这个作品收藏起来,作为来到白山的纪念。”

  “参观了满族博物馆和满族学堂,让我们对满族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白山在保护和传承满族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浓浓的‘民族风’也突出了吉林的地域文化。”西部网田芳说,白山在发展以满族遗存为载体的旅游业,也为吉林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吉林网记者 郭美佳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