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不一样?采访团到了总书记都要看看的光东村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陈尤欣 224039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有什么不一样?采访团到了总书记都要看看的光东村

2016-10-13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7月16日的那个下午,注定成为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民们终生难忘的时光

  “我和总书记握手了!”“总书记来我家了!”“我们都和总书记合影了!”……

  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这个美丽乡村更显灵动。大家回忆起一幕幕亲切温暖的场景,那份喜悦和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吉林省,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在本次考察当中,习近平针对经济新常态、国有企业改革、三农问题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北线记者团走进光东村

  10月13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吉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中国吉林网承办的“网聚振兴路 筑梦大吉林”——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吉林行北线记者团一行人,有幸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省一年之际,来到和龙市光东村,聆听光东村发展脉动,感受光东村发展巨变。

  “听说这是习总书记来过的村子,今天能过来看一看很激动。”东北网记者吕博如是说。

  光东村位于和龙市东北部,距和龙市区45公里,距延吉市25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1户858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3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实际在村人口180人。光东村依托民俗风情和绿色、有机大米品牌优势,打造集民俗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入驻,有100余家旅行社把光东村纳入行程中,并签订旅游用餐合同,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00元,增长9.3%;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和龙市考察深入东城镇光东村水稻田,实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的画面,让该市农村干部群众至今难忘,并形成强大的发展内生动力。

  “总书记下车后,也不嫌地不好走,就沿着泥泞的田埂走到稻田边。总书记和村民还有农技人员聊了起来,第一句问的就是水稻长势。”和龙市东城镇党委书记黄南哲回忆着,“我没想到能在绿油油的稻田里向总书记汇报工作,当时既兴奋又激动。我拔起一把秧苗递到总书记面前,说现在正值水稻分蘖期,插秧时3-5棵苗,现在看已分出三四十棵了,今年能有好收成。总书记看着秧苗,听了以后很高兴。”当时的每一个细节,黄南哲都没有忘记。“总书记嘱咐必须打出大米品牌,还鼓励我们发展休闲农业。”

  今年,和龙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水田实现订单经营,家庭农场达到134家,10公顷以上种植大户超过830户,规模经营主体种植面积已达到总耕地面积的74%,85%以上的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坚持典型引路,加快推进光东村一期改造建设,截至目前共谋划包装项目25个,总投资6340万元,卫生间改造、污水处理、自来水入户、文化广场建设等工程陆续完工……

光东村村容村貌

  “光东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道路干净,每家小院都特别别致。卫生间的改造,让村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升。”首都互联网协会关琦说。

  河北网信办李静表示,看到许多老人坐在村子的路边聊天,幸福感让人心情大好。同时,村子的村容村貌特别好,房屋整齐,道路干净,一看就是非常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个村子的民风民俗气息很浓,让外来人一看便可了解朝鲜族的风土人情。每位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幸福感也会感染周边的人。”内蒙古网信办文虎说。

  说到这一年的变化,光东村村民李龙植可是侃侃而谈,言语中满满的喜悦与幸福。“总书记一进门,入乡随俗,脱了鞋就上炕,盘腿坐在我身旁,和我还有乡亲们唠起了家常。我告诉总书记,现在我们村里90%以上都是新房子,有了自来水,路不仅宽了还有路灯,夏天有场地打门球,冬天去老年活动室娱乐,和城市一样的。总书记说看见我们生活好,他就放心了。总书记还强调,‘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如今得知总书记到过我们家,来村里的游客,都要到我家看一看、坐一坐,加起来能有1万人多。”李龙植说,他的家已经成为一个景点了。“这一年来,我们家和光东村都有了不小的变化。现在有了文化广场,建了停车场,用上了水冲厕所。现在旅游的人多了,收入也增加了,我们家一年能多收入2000多元。”李龙植感到很幸福。

  在光东村村委会会议室墙上,铭刻着“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光东村,这个总书记来过的美丽小城,如今正在致富路上前行。

  中国吉林网记者 丁隽 摄影 罗浩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