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前的同德村柴草垛随意堆放在村里的各个角落。
2016年3月前的同德村柴草垛随意堆放,不少村民家根本没有围墙。
2016年3月前的同德村里都是这样坑洼不平的土路。
2016年3月前的同德村低矮的土坯围墙。
2016年3月前的同德村低矮的土坯围墙,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2016年3月15日,同德村原貌。
傍晚,同德村村民吃过晚饭后,自发来到广场,有人扭,有人看。
2016年8月的同德村部分村路已经初具规模。
村里的水渠要通了。
村里的新房都盖起来了,放眼望去同德村一片新蓝。
村里小卖店针头线脑也加入了网售的大军。
村里剩下的最后几条水泥路正在抓紧施工。
大棚内的瓜秧已经结出了硕果,同德香瓜也远近闻名。第二茬“同德香瓜”长势良好。
大棚内的瓜秧长势茂密。
给村里盖养殖基地,村民们都干劲十足,一口气拿8块砖都健步如飞。
火车头广场已经成了村民休息的好去处。
家家都已经建成了新的木围栏和大铁门。
精准扶贫,政府出资给同德村新建了20个大棚,第一茬香瓜已经销售一空。
农民文化广场,健身设施休闲设施齐备,成了村民们的好去处。
贫困户今年分到了6头母羊,好几只今年都产下了第一批羊羔。
施工机械在新建的马路上轰鸣,这里马上就要变成平整的村道。
同德村的村部焕然一新。
同德村投资兴建的养殖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新修的院墙和大门一定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原来的篱笆墙,如今已经换成了木栅栏。
在新建的马路旁,同德村的村碑再也不是贫困的代表,有的是骄傲和自豪。
政府给同德村新打的水井,瓜秧再也不用担心缺水了。
同德村秋日的傍晚,鼓声雷动,彩绸飞舞,东北秧歌扭起来。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尾页
过去的同德村泥路、土墙、小矮房,村民们守着每年从地里刨出来的几千元钱过日子。全村400多户家庭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这样的同德村远近闻名,就连周边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同德村,因为她们都知道这里穷。
今年8月的一个夜晚,火车头广场上锣鼓点已经敲起来了,大红的绸扇也舞起来了,大秧歌也扭起来了,这热闹的场面也吸引了很多村民。这里就是如今的同德村,文化广场已经兴建起来;种植大棚内也已经硕果累累;小矮房换成了明亮的新房,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牧业小区也已经初具规模……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整个同德村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山乡巨变”,一个贫困村变成了现如今的文化村、牧业村、种植村。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精准扶贫。扶贫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这在同德村有着最好的体现。扶贫政策切实的落到了每个贫困群众的身上,村民从中切实地得到了实惠。
精准扶贫如春风化雨一般让村民们学会致富的本领,走上了致富之路,相信未来同德村村民的生活,就像村里种的向日葵一样每天迎着太阳开放。
中国吉林网记者 李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