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脱贫路 叩响小康门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张杰蔷 226672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开辟脱贫路 叩响小康门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张杰蔷 226672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开辟脱贫路 叩响小康门

省监狱管理局帮扶通榆县新华镇育林村纪实

2016-11-22 11:3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新华镇育林村地处通榆县城西南43公里处,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十年九旱,用当地人话说:“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土地碱化贫瘠,“种啥啥不得,卖啥啥不值钱”,平均年收成在五成左右。全村有4个自然屯,421户、1636人。2016年初,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278人,村集体外债30余万元。多年来,贫困一直是该村难以突破的瓶颈。

  令全村人想不到的是,全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省监狱管理局,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从万物萌生的春天到瑞雪纷飞的冬季,他们用汗水为育林村开辟了一条脱贫之路,带领全村人民叩响了梦寐以求的小康之门……

  构格局——三年实现“三级跳”

  如何帮助一个不占天时、不具地利、群众文化程度不高的穷山村实现脱贫梦?这是一道难解的题,全局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今年1月4日,省监狱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刚带领扶贫工作组进驻育林村,开展细致的调研,进行“把脉”。通过走访贫困户、开展座谈、查阅资料,对育林村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找到了“病因”所在。思路决定出路,回到省局,局党委连续召开两次会议,专题研究帮扶工作,成立帮扶组织,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责任。省局组成了以冯刚为组长,全省18个监狱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全省监狱系统近万名党员干部和民警职工参与的帮扶队伍,并选派3名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要帮就要帮到底,要扶就要扶到位,经过多次论证,局党委决定用3年时间在这块最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奇迹:第一年帮助全村实现脱贫致富,第二年帮助建成美丽新村,第三年帮扶建成幸福安康村,三年实现“三级跳”!前景宏伟,任务艰巨,只有找准病根,采取超常规举措,才能药到病除。那么,一年来,省局是如何在育林村开展帮扶的,育林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一连串的问号,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个偏远的小村。

  拔穷根——“旱地涌甘泉”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育林村缺的正是这孕育生命的水源。驻村第一书记王有思告诉记者:“如果不解决抗旱用水问题,在育林村的帮扶就不是帮扶。”但是打一眼抗旱井得3年才能投入使用,步骤是:第一年报计划、第二年打井、第三年完善配套设施。要实现当年脱贫,缺水好比缺血,必须实现当年报计划、当年打井、当年投入使用。

  省局指派驻村工作组协调新华镇、县水利、电力等7个部门解决打抗旱井问题。经实地测算,需打井48眼,配电51眼,覆盖耕地9135亩,约占平地耕地面积80%。时间就是命令,打开王有思的驻村工作日记,记者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打井流程记录:

  3月29日,省局将打井款、配电款100.95万元及时拨付到位。

  4月14日,4台打井机正式进村打井,人休机器不休,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打井。

  4月26日,晨,昨晚睡了一个好觉,已连续加班3天,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觉。看到了希望。

  5月2日,历时18天,打井48眼,每眼井深110米,(打井)队长说,保证使用100年!

  与此同时,9135亩膜下滴灌配套工程也跟了上来。打井、下膜下滴灌管工作结束后,省局驻村工作组立即联系开展配电。井打完了,电配上了,但农民抽水灌溉使用的潜水泵和抽水管还一时解决不了,为了使农民能用上抗旱井灌溉,省局驻村工作组经过一个半月的沟通、协调、等待,潜水泵和抽水管配套终于在7月到位。在夏天长达一个月的高温天气里,48眼抗旱井昼夜浇地,让村民在绝望中收获了希望。曾经一度怀疑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省监狱管理局的帮扶是动真的,来实的。

  立项目——“碱土变成金”

  王永:“王所(王有思),土豆款啥时候到啊?到了请你喝酒!”

  王学思:“土豆款正在走程序,很快就打过来了,大家不要急。喝酒就不必了,攒钱娶儿媳妇吧,到时我去喝酒,哈哈!”

  ……

  在王有思的微信群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连串的聊天记录。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省局投入7.4万元为148户贫困户每户购买一部手机(含1年话费),同时建立了“育林精准扶贫群”,绝大部分贫困户都加入了群。群里发布通知,传播信息,上传专家的农业讲座等等。刚才提到的内容就是省局为育林村农业发展做的一个项目:

  为了盘活育林村的农业经济,省局按群众意愿安排贫困户种植土豆、萝卜、白菜,秋后省局按高于市场价格回收,带动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还投入17.4万元资金,为贫困户垫付购买土豆栽子。在驻村工作组的帐本上记着这样的往来帐:种土豆,88户,共44公顷;回收土豆78万斤,付人民币46.8万元。种白菜,8户,共4公顷;回收白菜65万斤,付人民币13.1万元。种萝卜,17户,10公顷;回收108万斤,付人民币31.3万元。雇车费,12万元。合计支出费用103.2万元。

  驻村工作队队长肖振平告诉记者,仅此一项,就可以帮助113户贫困户增加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

  要实现小康梦,必须有产业项目的硬支撑。产业带动、项目拉动、科技推动,在省局的扶持下,育林村的脱贫引擎澎湃有力!

  ——引进天意辣椒种植项目。红辣椒适合农民庭院栽培种植,省局先后3次到天意辣椒公司参观调研,组织村干部到育苗基地学习。安排76户贫困户种植天意辣椒项目54.12公顷,今年农民浇灌及时,辣椒喜获丰收,纯收入80余万元,每户纯收入过万元。

  ——成立“通榆县新洋丰育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扶贫科技小院”。开通“服务直通车”,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户,推动当地适应高效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有9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引进吉林政言农林开发公司竹柳树种育苗项目。安排11户贫困户农民搞竹柳育苗10.8公顷,每公顷年收入近2万元左右。

  ——引进长春巿田瑞平农艺师“五合一”高科技系列农产品玉米种植技术。省局投入1.05万元,安排20户贫困户、10户村干部进行试种,可使玉米增产15%左右。

  换新颜——“建美丽新村”

  在育林村大瓦计屯采访时,村民李建文给记者讲了一个笑话:妹妹和妹夫到他家串门,进屯后怎么也找不到他家了,只好给他打电话,以为进错了屯。记者问为啥出现这种情况,李建文告诉记者,育林村的村容村貌变化太大了,变得人们都不敢相信。按年初计划,省监狱管理局配套资金120.32万元,为全村修建巷道7.52公里;省监狱管理局筹资45万元,通榆县出资6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砌农户院墙5500延长米,绿化植树2100棵,把育林村大瓦计屯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兵屯;省局出资45万元,修建一个大瓦计屯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186平方米;投资配套资金11.2万元,改造泥草房7户。同时修巷道3公里。

  记者走进育林村村部,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文化广场的刻有“育林村”三个鲜红大字的巨石,几十名身着彩装的群众在广场上扭着秧歌,一派喜庆欢快的气氛。

  固堡垒——“打造先锋队”

  在老党员张洪生家,墙上挂着一张大照片,上面写着“育林村党支部2016年‘七一’合影”。张洪生告诉记者,这是今年“七一”时照的,当时驻村工作组给全村党员上了一节党课。“我今年80岁了,明年七一活动能不能参加上都不好说,当时第一书记提议大家合个影,大家都赞成。自从来了驻村工作组,整个村支部就有了活力。”张洪生告诉记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工作组驻村以后,首先抓的就是支部建设。省局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组同志利用三天晚上入户走访了全村21名党员,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和实际困难。即使是在外打工的6名党员,也分别与他们通了电话,向他们通报了开展脱贫的情况。随后召开支部会议,统一思想,提出党员要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到“三个带头”:带头脱贫,带头科技致富,带头帮扶困难群众。一年来,村党支部为贫困户搭桥扶贫企业,制定脱贫方案,组织开展脱贫工作,组织成立合作社,成为了全村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和先锋队。

  送真情——“春天风,夏日雨,雪中炭”

  “16年了,哪能想到有今天,孩子还能够上学,让我们两口子咋感谢好啊!”在特困户高泉家,他们两口子拉着记者的手,热泪盈眶,讲述着省局帮助儿子高金亮落户口、上学的故事。

  原来,高泉有一个16岁的儿子叫高金亮。16年前,孩子是在家里由接生婆接生的。按当时规定,小孩出生要在一个月内落户,因其家离镇派出所几十里地,又没有交通工具,未及时落户,后来找过几次,但由于没有出生证明,户口一直没有落上。从小就是“黑户”的高金亮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在家闲游,两口子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就别提有多愁了。今年初,省局驻村入户调查发现这一问题后,把情况反映给县公安局户政大队,立即引起了县公安局户政大队的重视。 6月16日,大队长邱玉良带领户政大队和新华镇派出所干警到高泉家进行调查,取了笔录、找了证人。利用半个小时把16年悬而未决的户口问题解决了!

  但高金亮已16岁,无法再去学校读书了,恰巧同村贫困户吴庆堂儿子吴宏达的情况与高金亮类似。省局驻村工作组找到了长春市工业机械学校,校长吕春了解情况后,当即把两个孩子录取到该校汽车与模具专业,并免除一切学杂费。同时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捐款,每月给两个孩子每人800元生活费用。9月3日,两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走进了长春市工业机械学校大门。高泉和吴庆堂说,孩子上学了,去掉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今年贫困户安洪宾的女儿安嘉雪考入了吉林农业大学,全家又喜又忧,学费怎么办?驻村工作组及时反映给省局吉新集团公司和省局团委。省局吉新集团公司和团委立即向局党委汇报,积极组织和号召监狱系统广大团员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共捐款人民币7000元。镇赉分局四方公司得知情况也组织大家捐款人民币5000元。安嘉雪怀揣着省局民警体温的学费走进了大学校园。

  特困户腾佰兰今年65岁,老伴三年前去世,儿女成家后都在外地生活,眼看已经入冬,新建的两间砖房外墙没有抹灰,窗框还透风。得知这一情况,省局驻村工作组向省局申请资金5000元,雇人抹灰、封闭窗框,还给老人发了两套风衣和棉裤。腾佰兰激动地说:“我亲生子女管不了的,省监狱管理局都管了,真是比亲人还亲呐!”

  在采访的最后,驻村工作队长肖振平及第一书记王有思带记者走进了他们租住的民房。只有一间大,但整齐干净。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统计着全村的收入情况。王有思认真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起居,这位已经55岁的老同志告诉记者:“工作忙时一住就是一个月,回到家也不踏实,还有太多的工作没有做完啊!”“数据出来啦,155户贫困户户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当年脱贫的目标实现啦!”工作人员激动地告诉记者。顿时,整个小屋淹没在一片欢呼声中……

  走出驻村租住点,天已经黑下来。此时,育林村街道两侧华灯初上,月光和街灯交相辉映着脚下的水泥路,在黑夜里划出一条耀眼的银光大道,蜿蜒着伸向远方,让人眼前一亮。记者不禁心头一振:育林村的明天一定会像这条银光大道一样,越走越亮堂!

  中国吉林网 记者 曹逸群  通讯员 孙有刚

责任编辑: 张杰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