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讯 记者 艾灵 近日,我省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吉林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现在吉林省卫计委网站上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记者从该征求意见稿中获悉,我省将探索推行个人医保卡余额刷卡健身。
健康吉林建设主要指标
到2030年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实施纲要中明确,我省要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到2030年,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摸式。
采用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方式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开放
各级政府要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及城市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多样化、便民利民的社区健身苑、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室外滑冰场、小型多功能健身中心等新型场地设施,大力推进体育生活化社区(行政村)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30年,建成并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采取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效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大力发展龙舟、登山、健身气功、短程马拉松、自行车、滑冰、滑雪、游泳、棋牌、球类等群众身边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项目,争到2030年,使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00万人。
探索推行个人医保卡余额刷卡健身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加强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为群众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探索推行个人医保卡余额刷卡健身,推动“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服务模式。
完善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功能,依托各级监测站(点)开展人群体质监测工作,各级政府每年公示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加快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参加体育锻炼一小时以上。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
逐步将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技术
纳入诊疗常规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加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
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
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下降30%,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实行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
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鼓励按政策生育,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合理降低家庭生育和养育成本,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降低教育费用,增强育龄夫妇再生育信心,适当提高生育水平,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1.8左右。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能力,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婴儿死亡率。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到203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到2030年医护型养老床位将达到40%
提高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在100-200张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卫生室、医务室等卫生设施;床位数在100张以内的养老服务机构就近与医疗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有条件的可设立医务室,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到2020年全省医护型养老床位达到机构养老床位总数的20%,到2030年达到40%。
积极推进老年人康复服务。鼓励各类养老机构配备康复设备,全面开展康复服务。支持床位数在100张以下的养老机构设立康复区,100张床位以上的的养老机构设立康复中心,配备专业康复人员或引入专业的康复机构,开展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到2020年,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全面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