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巧姐”一双巧手打造新天地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鞠华军 238297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巧姐”一双巧手打造新天地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鞠华军 238297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吉林巧姐”一双巧手打造新天地

2017-04-17 10:48 | 来源: 吉网

  一件件鲜活逼真的彩陶生肖,一个个色彩鲜艳的装饰挂件,一双双民族风情的草编拖鞋,一幅幅充满创意的手工壁画。

  这些手工艺品展现在你的眼前,在感叹技艺高超的同时,一定想不到,这些美好的手工艺品都是出自于我们“吉林巧姐”之手。

  陶塑技艺“玩”儿的是文化

  不采用模具工厂化生产方式,每一件作品都是纯手工捏制。从活灵活现的生肖造型到有地域民族风情的萨满图腾,从精致古朴的项链到满含创意的挂件,一张张普通的彩陶泥块,经过揉捏拼粘、雕磨刻画,在吕慧敏的手中变得充满灵气,蕴含了更多的独特魅力。

  儿时的记忆里,吕慧敏最喜欢奶奶用泥团、面团捏的小物件:觅食的小兔,下蛋的老母鸡,飞奔的骏马,都能引起小慧敏的想象,长大一点的吕慧敏就开始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缠着大人要自己做想要的玩具。

  长大后的吕慧敏学了设计,进了国企服装厂的她,在设计腰链配饰接触软陶的那一刻起,便爱不释手深深着迷。辞了铁饭碗,回家捏起了软陶。

  再后来,谁也不会想到,曾经的那个喜欢塑泥的女孩,在长大后竟然用她的作品征服了无数人,并且获得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金奖”等奖项。

  从最开始无色原料到如今的彩陶工艺,从首位先行者到模仿者越来越多,吕慧敏看到软陶被更多的人认可,充满了无限的欣慰。

  “我从来不担心别人模仿我,因为我的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我这些年的心思和积累,同时还要考虑当年的流行色、流行趋势等,别人很难模仿。”

  吕慧敏从最开始的普通生肖挂件,到复杂的萨满图腾,除了纯熟的技法,更多的是在古老的文献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中都会有一个不停思索的人。

  谈到未来,吕慧敏还有很多想法,她想创造出更多的软陶作品与萨满图腾工艺作品,也希望这项手工品成为吉林的新品牌,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萨满文化,感受吉林文化。

吕慧敏和她的陶塑作品

吕慧敏和她的陶塑作品

  草编之路踏上梦想的脚步

  胡双庆,“吉林巧姐”卓有成效的成员之一。在她口中,她的经历很简单:上学--就业--失业--自主创业。其实,她又是那样的不简单,1993年失业下岗自主创业;2003年创办辽源市金帆电脑培训学校;2010年金帆家政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吉林省东霖草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几年前,热爱学习的胡双庆开始查阅资料找草编历史。这一查,她才发现草编的历史悠久从河母渡时代人们就开始将草编应到生活中,几千年来始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从过去的生产劳作到现代的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追求,对返璞归真的宠尚,她相信草编产品一定会受到的欢迎。开设手工专业,以手作为美,即能传承技艺,又弘扬传统文化。

  “在我们东北的农村每年秋收的时候,田地里浓烟四起,焚烧秸秆的现象非常多,不仅带来了空气的污染,也浪费了自然资源,在我看来他们烧掉的都是钱,另外每到农闲的时候,大量的人员闲置,没有事情做就聚在一起玩麻将,我想如果能把手工编织教给她们,可以赚钱,一定是比玩麻将消磨时间好的多,比如现在玉米才几毛钱一斤,可玉米窝能卖两元钱一斤,只要在收地的时候稍加整理就可以了,陆续的除了玉米叶我又整理出可以用作手工编织的我们本地特有的草本植物十多种,比如具有东北三宝之称的乌拉草,野麦草,稻草,蒲草等。”

  于是,胡双庆在2013年成立了东霖草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为东北最大的手工编织基地。万事开头难,很多问题摆在了面前,就在这时胡双庆得到了市妇联的大力支持,妇联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的给予了支持,并把学校推荐为省级“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吉林三姐”培训项目,这三个项目赢得了众多女性的积极参与。

  胡双庆在之后的几年里,把培训送到了农村田间地头,送到了农家炕头,送到了妇女姐妹的心头。

胡双庆及其公司的草编作品。

胡双庆及其公司的草编作品。

  巧姐之村 走出营收新路

  在胡双庆和妇联的共同努力下,几年下来,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发放订单与学员之间建立起了深厚情谊,逐渐在一些村里建起了农村编织网点。现在“巧姐村”有网点20个,带动400百多人实现再就业。

  培训基地主要面对众多下岗女工和农村闲置劳动力而开展的手工编织培训、家政服务员培训、茶艺培训用及“她”空间创业创新孵化等内容,为妇女姐妹实现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培训基地突出了家政服务、草编技能和茶艺技能的培训服务。

  据统计,几年来学校总体开展培训228期,其中:下岗失业妇女4500余人次,女大学生1300余人次,农村妇女5000余人次。开展200人以上的大型培训11次。为妇女姐妹们人均增收10000余元。

  荣获中国妇女手工制品博览会“妇女儿童喜爱产品奖”;被吉林省妇联认定为省级“吉林巧姐”手工制作示范基地。荣获第五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博览会“优秀旅游商品奖”;本人2009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吉林省职业能力建设先进个人”; 被省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金帆企业已成为吉林省著名商标,吉林省老字号。

  据了解,辽源市妇联从2012年开始实施省妇联的"吉林巧姐"项目,共投入培训资金100万元,组织700多名城乡妇女参加吉林巧姐手工制作培训,其中380人通过培训后实现了增收,人均年收入1万元,从2016开始通过吉林巧姐项目实施"巾帼巧姐村"扶贫计划,目前全市创建10个"巾帼巧姐村"。其中猴石镇新阳村是巧姐村的代表,两年来本村开展手工草编培训四期,共培训160人,按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确定此网点主要生产家居产品和定制类产品两个种类,负责人张桂香也是新阳村的妇女主任,在当地有影响力、有组织能力,带动性强。现有编织工40人,缝合工30人,新老员工月均收入在一千多元左右。

“巧姐村”“巧姐”在手工制作草编作品。

“巧姐村”“巧姐”在手工制作草编作品。

  “吉林巧姐”绘就美好新生活

  “吉林巧姐”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和妇联的支持。

  据了解,自2012年起,吉林省妇联围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需求,实施了“吉林巧姐”手工制作项目,将传统手工制作与地域特色和民间文化艺术相结合,以“协会+企业+家庭”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构建妇女就业托底安置的“无围墙工厂”。

  强化资源整合。成立省级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委员会,建立各级妇女手工制作协会,发展会员企业200余家,创建“巧姐”手工制作基地109个,推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带动8万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强化文化传承。依托高校和大型会员企业建立研发基地,开发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巧姐”系列产品,其中21项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产品货源体系建设,以“巾帼织锦绣,巧手绘前程”为主题,举办永不落幕的网上博览会,汇集了“巧姐”作品剪编绣等6大类1008件,形成“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发展空间。开展最受喜爱和最具代表性的“巧姐”作品评选活动,提升“吉林巧姐”的品牌形象。

  强化困难帮扶。实施单亲贫困母亲援助、贫困妇女手工制作等项目,为6419名城乡贫困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启动材料、订单对接“三免”服务。开展特色“巧姐村”创建活动,培育一村一品,目前全省已有58个村开展了各类“巧姐”项目的培训,推动吉林手工制作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吉林巧姐”连续4年被纳入全民创业促就业重点项目。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初阳 文/图

责任编辑: 鞠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