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省委常委会议听取了关于首届“吉林工匠”评选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吉林工匠”评选活动,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打造工匠精神的一个具体行动,通过选树一批能工巧匠,引领全省广大职工积极践行工匠精神,为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24日开始,吉网、吉刻APP记者走近一批吉林工匠,让咱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对于动车组来说,转向架是重载整车五十吨重量的关键,焊接转向架环形接口就是一大难关,就算是提着毛笔走一圈,笔锋都很难均匀一致,外国人说我们焊不好,我就偏不服气。”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练习和摸索,终于实现了环口焊接一气呵成。他,就是吉林工匠,优秀焊工的代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李万君。李万君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企业的挚爱,从一名普通的焊工一步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
今年50岁的李万君,1987年在原长春客车厂参加工作,现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人技师、首席操作师,拥有碳钢、不锈钢焊接等六项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和国际焊接技师证书。
劳模世家 传承工匠精神
李万君的父亲也曾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劳模,谈到父亲对他的影响,李万君说:“每当父亲从厂里获得大红花和荣誉证书,全家都特别高兴。每天晚饭,父亲谈论的都是车间里发生的事情。”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劳模,是李万君从小的心愿。
2004年,中国开启高铁时代大幕,和所有长客人一样,已调至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的李万君,心潮澎湃,立志传承工匠精神,让中国铁路客车实现“贴地飞行”。
有智慧 会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如今这个年代对产品质量要求十分苛刻,在有高超技能的基础上,要有智慧,懂得创新,不断地升华手中的产品,把技术提升到极致,我认为这就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李万君说。
环口焊接一气呵成 攻破高速动车组核心技术难关
据悉,转向架制造技术被列为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李万君凭借着对焊接技术的求索和钻研,填补了国内多项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城市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先后进行了技术攻关100余项。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从法国阿尔斯通引进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试制生产。转向架是决定列车能否实现速度等级提升的核心部件,对焊缝要求十分精密,“常规焊法,在移动的过程中,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问题,将会为整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李万君就开始琢磨,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
周长600毫米的环口周围,有横梁和其它障碍绊脚,就算拿毛笔围着走一圈,沿环口画出的笔锋都无法保证均匀一致,更别说提着焊枪了。
李万君在模型上反复演练,沿着环口不断变换体态、步伐和呼吸频率,一边端住焊枪匀速往复摆动,还要随时调整电流电压,精准控制熔池温度,经过一个多月摸索,李万君总结出“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交出了让外国人都“匪夷所思”的合格样品,经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探伤,焊缝完美无缺。
带徒能人李师傅 团队创新
多年来,他一边工作,一边编写教材,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技能培训任务,对员工采取“大”“小”穿插、“横”“纵”结合、“大手牵小手”的培训方式,先后组织培训近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帮助他们考取各种国际、国内焊工资质证书2000多项。
李万君带领他的团队在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以及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列车生产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
李万君带领自己的几个徒弟成立了专门攻关团队,有一次在爬坡焊的转折节点处,发现了一处焊接未熔合缺陷,用砂轮持续抛出缺陷,李万君带领攻关小组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连续一个星期带领大家利用下班时间终于完成了技术攻关。
据了解,“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6年来,工作室41位成员完成难题攻关和五小成果150余项,其中104项获奖,总结先进操作法32项,取得国家专利24项。这些技艺高超的焊接高手,既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城铁列车、出口车等20多种车型的生产需要,也为打造“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如今中国高铁事业正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飞速发展,需要每一名高铁人格外珍惜。”李万君想让他的徒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李师傅向我们传授了很多高超技艺,思想十分超前,在他身边的五年,我从一个高级工破格提拔为高级技师了。除了这些进步,师傅教给我更多的是做合格高铁工人所要具备的品质和做人的道理。”李万君的徒弟王善更说。
李万君大师工作室
2010年6月,李万君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7月,长春市总工会授予“长春市劳模高技能传承焊工工作室”;2012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吉林省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分别授予其“劳模创新工作室”。
高速穿梭的列车不仅承载了乘客返乡与归途的希冀,也蕴含着以李万君为代表的高铁工人的技能和情怀。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崔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