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扎根脱贫一线 勇当扶贫尖兵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徐慧 245283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砥砺奋进的五年】扎根脱贫一线 勇当扶贫尖兵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徐慧 245283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砥砺奋进的五年】扎根脱贫一线 勇当扶贫尖兵

2017-07-13 11:12 | 来源: 吉网

  “多亏王书记去年给我们打了井,要不今年旱成这样,我们的地早就完了。”在通榆县新华镇育林村,村民杜玉明激动地对记者说。村民口中的“王书记”就是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未成年犯管教所副调研员、通榆县新华镇育林村第一书记——56岁的王有思。而新打48眼抗旱井,为51眼抗旱井配电,只是一年半内“王书记”在育林村做的几件大事儿之一。

图片2_副本.png

  扎根基层的“志愿兵”

  “王书记到村里来就一直住在我家,大冬天的早早就出去很晚才回来,一个长春人能这样帮我们,真是没想到。”房东李建文说。2016年1月,王有思正式入驻育林村,在严寒的三九天,他和省监狱管理局驻村同志连续二十多天加班加点,对155户贫困户逐户调查并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土地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在扶贫战线上,王有思其实是一个“老兵”。早在2011年,根据省直机关党委和省司法厅的安排,他到舒兰市农村开展为期三年的“三帮扶”工作,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后,被授予“千名处长进千村”优秀个人称号。回长春不久,全省就打响脱贫攻坚战,王有思未讲任何代价和理由,毅然决然入驻育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图片3_副本.png

  真抓实干的“攻坚兵”

  通榆县育林村是通榆县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这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为摆脱“靠天吃饭”,王有思积极协调乡镇、县相关部门,并在省监狱管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和通榆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驻村4个月后就新打48眼抗旱井,同时还为51眼抗旱井配电。为此,村民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有电井能用了,有井地能种了,地种上老百姓高兴了。”

  井打了,电通了,种什么又成王有思的劳心事。在省监狱管理局的支持下,2016年,王有思安排贫困户种植土豆、萝卜和白菜,秋后省局不低于当地市场价格予以回收,仅此一项,贫困户每户平均收入6500余元。同时,经过调研,并在通榆县委和政府的积极支持下,王有思发动76户农户种植30多公顷辣椒,由天意公司回收,每公顷至少收入1万元。今年,该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村民在庭院和田地种植辣椒50余公顷。

图片4_副本.png

  不断创新的“排头兵”

  经过深入摸底,王有思发现育林村不仅干旱少雨,村里年老体弱者多,因病致贫人口多,仅靠种植很难让这部分贫困户脱贫。经过不断地学习考察,王有思认为只有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让育林村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通榆县独特的农副产品。通榆县盛产杂粮杂豆,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通榆县、内蒙地区均盛产土豆,生产粉条和淀粉都有很大地发展前景。经过调研发现,通榆县内没有淀粉厂,且项目投入少,市场好。今年,在王有思的不懈努力下,将在育林村分别建设米面加工厂和淀粉厂,同时,经村、镇筛选,县扶贫办推荐,工厂由吉林省监狱管理局、新华镇党委和吉林省富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经营,预计当年增加全村收入近30万。

  来到育林村后担任第一书记后,王有思就一心扑到脱贫攻坚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回长春的家。当采访快结束时,就这方面记者问王有思时,他回答说:“常年在基层,家里根本帮不上,确实挺对不住家人的。但作为一个党员,只要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早日脱贫奔小康,这一切都值。”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

责任编辑: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