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穆钢教授科研团队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孙晓云 258101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东北电力大学穆钢教授科研团队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孙晓云 258101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东北电力大学穆钢教授科研团队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01-16 15:23 | 来源: 吉网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由东北电力大学穆钢教授科研团队主持完成的“大规模风电联网高效规划与脱网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东北电力大学“十三五”科技奖励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月12日记者来到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采访了穆钢教授。

  穆钢,男,1957年3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于2000年1月-2011年7月任东北电力大学校长,现任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项,主持国家“973计划” 项目课题1项,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

  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67篇。

  据穆钢教授介绍,项目属电力工程领域。大力发展风电是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治理雾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重大需求。我国风电装机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规模化开发、集中外送”的发展模式。然而,风电高速发展与电网发展不协调,导致严重弃风,2016年全国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超过风电总发电量的20%。大量弃风严重阻碍风电发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多措并举破解风电联网难题,对推进能源低碳化、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自2006年起,从大规模风电外送输电规划、电网调节能力扩展规划和机群脱网防御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

  穆钢教授(右)和东北电力大学科技产业处严干贵处长(左)

  创建了风电外送高效输电规划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外送输电工程“保输送/不弃风”与“节投资”相矛盾的难题。发现了大规模风电场群输出功率的“汇聚效应”并提出定量表征与预测方法,解决了大规模风电功率波动特性获取的难题;发明了改善源网综合收益的大规模风电外送输电容量优化方法,依据风电特性精确匹配输电容量,显著提高输电工程效益。应用于吉林、新疆、宁夏风电基地(规模远超国外)外送输电规划,既保障了风电外送,又避免了过度投资,已节省输电投资8.8亿元,远景规划(2025年)可节省投资81亿元。

  创建了储能规划关键技术,揭示了弃风与电网调节能力的定量关系,构建了旨在降低弃风的一体化调节能力扩展规划方法。首次提出了风电运行可行域识别及风电超限事件定量表征方法,创建了以减少弃风损失为目标的一体化储能扩展规划方法,通过储能的整体规划实现了对弃风损失的最大削减。提出储能系统尽限利用策略,显著提升储能的利用效能。储能规划系统应用于辽宁电网,规划建设的4座储能电站已投入运行,实现了储能总量扩展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近三年减少弃风9.7亿千瓦时,减少弃风损失63%。

  创新了风电机群大面积脱网分析方法与防御技术,揭示了新的脱网机理,构建了防范策略和平台,成功防御了风电机群大面积脱网。首次揭示了近满载工况下风电机群非低电压连锁脱网机理,创建了时序离散化的连锁脱网过程反演方法,填补了风电机群脱网机理与计算方法的空白;提出了风电机群脱网分类方法,丰富了脱网分析理论体系;构建了连锁脱网防范策略,研发了多级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系统,解决了风电机群大面积脱网防御的难题。成果应用于72个风电场,杜绝了脱网事故及其停电损失,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件、软件著作权19项,发表SCI/EI论文218篇,编制行业/企业标准8项,出版专著2部。近三年,减少弃风损失电量10.67亿千瓦时,为应用单位节省输电投资8.8亿元,减少燃煤34.1万吨、CO2排放88.7万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成果有力推动了风电联网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整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紧密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历时11年,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自主创新,攻克了风电联网高效输电规划方法、扩展调节能力的储能优化规划方法、机群大面积脱网防御等关键技术,破解了大规模风电联网规划与安全防御技术难题,项目成果应用于大型风电基地联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推动风电联网技术进步,促进我国风电健康发展、推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该奖项是2008年以来东北电力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又一次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穆钢教授及其团队为榜样,继续发扬顽强拼搏、潜心科研、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学校科技创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王书桥

编辑: 孙晓云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