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社厅:吉林将会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吉林创业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258825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省人社厅:吉林将会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吉林创业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258825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省人社厅:吉林将会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吉林创业

2018-01-27 20:08 | 来源: 吉网

  1月25日,政协吉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春召开,27日下午,中国吉林网、吉刻APP、吉林发布、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特别邀请到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中国吉林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明,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张光烈、副局长陈玲,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专家和博士后工作处)副处长于淼做客2018吉林两会新媒体直播间。

  主持人:黄主任,咱们省人才中心是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请问一下,这几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黄明:主持人好。这里我想补充说明一下。按照省政府关于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职责分工,我们人社部门主要负责牵头制定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离校前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和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势是稳定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为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都在90%以上,2017年首次达到95%的高度,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省是教育资源比较发达的省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18万左右,教育部门提供的初次就业率这几年都在80%左右,这就意味着每年都有3万左右的毕业生在离校那个时间节点上未能就业,而这部分毕业生就由人社部门接转过来,通过各级人社部门开发就业岗位、组织供需对接、开展技能培训、进行就业见习、鼓励自主创业、实行公益岗位托底安排等途径,较好地解决了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主持人:请问于处长,景俊海代省长的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把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提出“未来五年,吸引外埠人才专家要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要大幅增加,吉人回乡创新创业人数要大幅增加”。这三个“大幅增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提?

  于淼:代省长提出了这三个方面的任务和目标,从现实层面上看也是我们省针对人才现状来提出的目标,从字面上我们能看到有外部人才,高校毕业生和吉人。第一个是外国或外省人才,第二个是基础人才,第三个是本地人才。从目前发展情况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支撑,高层次人才尤其能带来项目和技术,所以在此方面提出了目标,核心就是要引进大批高端人才,引领我们全省的产业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的环境和政策问题,本土的人才都留住,外面的人才都能来,所以省长抓住了发展的核心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

  主持人:黄主任,在吸引高校毕业生在吉林就业方面,人社部门有何考虑?

  黄明: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次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景俊海代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未来五年的政府工作重点时,用了不少的篇幅特别强调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释放人才红利,目的要实现三个“大幅增加”,一是吸引外埠人才专家要大幅增加,二是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要大幅增加,三是吉人回乡创新创业人数要大幅增加。这三个大幅增加都与人社部门息息相关。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如何实现“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要大幅增加”的目标。大家可能都知道,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吉林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省外就业的比例一直比较高,省外高校毕业生回吉林或来吉林就业的比例比较低,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不能否认。应该说,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此问题也高度重视,近年来也采取一些措施要扭转这个局面。从去年开始,这个情况有所好转。省内高校毕业生外省就业的人数与省内就业人数大体持平,从高校毕业生这个层面来说,我省人才外流的脚步有所放缓。

  去年年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公务员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公共服务项目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对留住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在吉林就业都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今年我们将全力落实好这两个文件。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九个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长春新区以及公主岭、梅河口等市,除个别地方外,绝大多数地方都制定出台了一些吸引高校毕业生回当地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很多地方还组织了去域外高校招聘当地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都是不错的。我们坚信,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吉林将会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吉林创业。

  主持人:黄主任,我们还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这几年大家都在说,一边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另一边是很多企业招工难,这种“两难”并存的情况现在还存在吗?

  黄明:这种情况过去存在,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还将继续存在。这是因为:

  第一,我们面临的就业总量压力依然不减。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保持在9亿以上,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1500万人,有就业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近千万人,还有3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另外,结构调整、动能转换,还将有些职工失去工作岗位。我们面临着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还将是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面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也就是你刚才说的招工难与就业难相互交织,人岗不匹配问题将长期存在。一方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研发人员和高技能工人,新型产业新发展需要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工人,这类人才,市场短缺严重;另一方面,我们的人力资源市场可以提供的又大多是中低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又很难适应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第三,我们面临的青年群体就业任务十分艰巨。总量上看,每年800万大学毕业生、500万中职毕业生、50万留学回国人员、50万复转军人需就业;结构上看,现在的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方法还不能适应迈向中高端的需要,有机构统计过,高校毕业生学用对口的不到20%;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岗位更高期待,融入城市有更强诉求,需要我们下更大力气解决。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想问下于处长,景俊海代省长在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要“重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建设一批高等院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支持计划,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结合这方面或在引才、聚才、稳才和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目前我省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思路或措施,如何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好、吸引来、留得住、有舞台、发展好?

  于淼:我们制定了全省高层次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制定6大战略目标,15项重点工程,为全省吸引留住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出台了引进人才服务与管理的办法,我们又制定了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意见等。此外还在工作机制方面围绕高层次人才,有平原无高峰的状态。引进方面我们通过国考、省考公开招聘考试,以及到省外重点高等院校走出去等方式,还通过灵活的通道改善人员流失的情况。一是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等灵活方式引进人才。二是对高端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录(聘)用手续和落籍等接转手续,抢占人才引进“黄金期”。 三是放开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端人才薪级工资、绩效工资限制性政策。四是探索放开外国籍人才工作或居留限制,给予外国籍人才平等扶持待遇。 我们还要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一是允许业绩贡献特别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直评特聘到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二是允许业绩贡献特别突出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直接认定高级职称,破格纳入省拔尖创新人才范围重点培养。三是允许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破格认定高级职称,纳入“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范围。四是对企事业单位相互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创业人才专门评聘职称,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五是积极制定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留在吉林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

  主持人:那么陈局长,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人社厅就业援助月的相关活动吗?

  陈玲:此次活动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为主题。主要对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去产能职工、长期停产停工企业职工实施就业帮扶。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走访登记,广泛宣传。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实行分片包干,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查,摸清各类就业援助对象基本情况、就业状态和就业服务需求,全部登记造册,录入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做到走访到户、登记到人、信息入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报道援助月活动。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结合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帮扶方案,因人施策。

  对于就业意愿不强的,加强职业指导,促进其主动投入到求职就业过程中;对于技能较低的,实施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帮助其尽快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对于家庭负担重、就业时间不固定的,重点为其提供工作地点合适、工作时间灵活的岗位信息;对于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工作,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聚焦重点,集中送岗。广泛征集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岗位,畅通岗位信息发布渠道,让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不出家门,就近就地就能看到相应的岗位信息。对于援助对象人数较多、帮扶难度较大的地区,省、市(州)、县(市、区)联动,集中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招聘活动,通过集中招聘、上门推荐等方式,切实帮扶援助对象实现就业。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的地区,建立重点调度制度,组成工作组深入分流职工人数多,内部分流安置难、解除关系难的企业,及时了解分流职工的就业需求,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回访,动态跟踪。通过实地检查、电话随机访问援助对象等方式,对所辖地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防止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活动走过场等。对于援助对象已实现就业的,加强人员回访,实施动态跟踪帮扶。对已就业援助对象至少开展一次回访调查,了解其就业现状和相关诉求意愿,对援助效果不理想的,调整完善援助方案,搞好援助后续服务,努力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主持人:前面咱们谈了创业、就业优先方面的问题,吉人回乡创业也是近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想请问张局长,为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兴业,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省人社厅做了哪些工作?今年设定了哪些工作目标?围绕目标实现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光烈: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让更多吉人回乡创业,对于促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人社厅作为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牵头部门,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注重发挥好职能作用,积极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4个政策文件。从场地供给、税费减免、融资贷款、资金扶持、创业服务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同时,为加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和人社厅分别成立了以主管省长为组长、20个部门单位为成员和人社厅厅长为组长、相关业务处为成员参加的省及人社厅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社厅厅领导返乡创业工作包保责任制,实现了县以上返乡创业督导全覆盖。省政府连续两年组织召开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大会,对全省返乡创业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明确目标任务,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高层的部署、高位的推动,助推了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可以说,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潮在全省已经蓬勃兴起,农民工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的步伐正在加速迈进。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已累计达到7.2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3.46%,直接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42万多人,农村常住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幅显著提高;累计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16个;建设农村各类经济实体达到9.53万个。

  为深入推进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2018年,我们提出了如下工作目标:一是全省累计实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8万人;二是新建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30个;三是创建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示范县5个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将主要采取如下推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支持。近期,我们正在和省财政厅对部分县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进行调研,就如何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发展,引导更多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农民就地就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返乡创业工作推进机制。抓重心下沉。突出县级政府抓返乡创业的主体责任,给足动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抓责任落实。深入实施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健全返乡创业工程目标责任体系,将年度各项指标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部门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抓载体搭建。重点推进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和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建设,加大工作督导力度,严格建设标准,落实财政专项补贴。抓平台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返乡创业者联盟,构建信息互通平台,加强创业者之间沟通联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合作。抓成果展示。围绕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开发应用、创业精品和优秀项目推介对接等,组织全省返乡创业成果展示,提升品牌效应,扩大返乡创业影响力。抓示范引领。培育一批示范市(州)、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返乡创业带头人。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崔佳 路丰源 崔靖楠 摄影 李煦 摄像 马瑞

编辑: 郭龙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