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春运故事:永不停息的“绿皮车”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孙晓云 259739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新春走基层】春运故事:永不停息的“绿皮车”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孙晓云 259739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春运故事:永不停息的“绿皮车”

2018-02-11 11:21 | 来源: 吉网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儿,气温回升了近10℃。

  阔别已久的暖阳!

  列车的铁轨蜿蜒向前,两侧,蒙着一层皑皑白雪,一阵风吹过,几片雪花不甘寂寞地飞起,仿佛也在期待着,下一个路过的“客人”。

  近了!远处,一抹“墨绿色”在一片白茫茫中脱颖而出,缓缓而来,这样的季节,它更显得与众不同。

  4375次列车,这是一列当天经由长春发往榆树的“老火车”,也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绿皮车”,今年的春运,它依然在熟悉的轨道上奔跑,载着,归家的人!

  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4375次列车

  凌晨两点,长春站。

  4375次列车15名乘务员早早来到车辆段,检查设备,打扫卫生,准备迎接下一波归家的旅客。对于这里大多数的乘务员来说,这辆绿皮车比他们的年龄都要大,而他们对它,则更像是对待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谨慎,体贴,细致入微!

  今年的春运大幕开启,长春站也成为城市里最繁忙的一角。7点30分,4375次列车静静地守候在站台旁,旅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依次进站,透过玻璃窗望过去,一抹冬日的晨晖打在墨绿色车身上,格外耀眼!

  “严格上来说,它没有始发站,或者说,每一站都是始发站。”长春客运段客运五队队长裴海波对记者说。

  4375次列车每四天为一循环周期,也就是说,在发车之后,所有乘务员要在车上待上四天的时间,在这四天里,他们要跟随列车往返于长春、榆树、德惠等地,迎接一批又一批的旅客。而当天的这趟车,从长春站迎来一批新旅客之后,将会途经卡伦、九台、土门岭、吉林、亚复、丰广、吉舒、舒兰、榆树等地,单程279公里,经停16个车站,行驶5小时51分。榆树,是本次的终点站,或者说是中转站,旅客全部下车之后,4375次列车将变换车次,从榆树出发经由德惠、米沙子等地向长春方向发车。

  而票价,更便宜!

  到大屯1元,九台4元,吉林9.5元,吉舒14.5元,最远的榆树,也只有20.5元......

  7点43分,列车车头部分与车身准确对接,几个年龄不大的孩子被吸引了过来,站在那里好奇地看着,被赶来的家长拽上了列车。

  7点50分,站台上最后一个中年男子背着大大的编织袋匆匆上了车,汽笛声响起,4375次列车缓缓驶出了站台……

  天已大亮,阳光温暖!

  车厢里

  习惯于乘坐高铁、动车的人可能不会很快适应这样车速的列车,70到80km/h是它的平均速度,让忙碌的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也因此,窗外的风景则显得越发清晰,让人忍不住想多瞄上几眼。

  走进车厢,你会找到影视剧中老式火车的场景,皮质材料的黄褐色座椅,无法折叠收起的小桌子,以及那些形形色色回家过年的人们。

  一些人还没来得及找到自己的座位,拿着票对照窗户旁不太显著的座位表,车厢内显得略微拥挤。每扇窗户上,都蒙着一层薄水晶板,用胶水黏住,窗户的缝隙也用胶水做了密封,“气温下降之后,我们一个一个窗户做的措施,起到了很大效果,到了夏天还得拆封,列车需要通风。”乘务员解释说。

  列车还是靠锅炉供暖,天气大冷之后显得捉襟见肘,客运段想出了一切可行的保暖措施,效果还是不错的。

  两侧高高的行李架上已经摆满了大包小裹,最常见的,还是那种市面上流通很广的编织袋,耐用,装的多。一位身材魁梧的小伙儿忙着帮两个带着小孩儿的老人往上放行李,用他的话讲:“能在这车上遇着的,都是老乡!”

  另一节车厢内,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上了车就昏昏欲睡,一条腿自然地搭在了旁边的座位上,旁边的人则挪到了对面座位,这节车厢人不多,而他,也不想影响男孩的美梦。

  从车头向车尾方向走,右侧的座位大概能容纳五个人,几个人很快凑到了一起,打起了扑克,路程远的话,这是消磨时间的上佳方式。

  几个年轻女孩面对面坐着,几乎“霸占”了并不大的小桌子,摆满了各种小袋装的食物,望着窗外的风景,品尝着美食。

  一节车厢内,十来个返程的在外务工人员聚在一起热闹地聊着天:

  “回家跟我媳妇商量商量,今年不出去了,就在家这边干,这边活儿不少,还离家近。”旁边的伙伴递给他一瓶矿泉水,他脱掉了最外面的厚羽绒服,里面的大红色毛衣干净如新,格外扎眼。

  “今晚在家住一宿,明天就得去串门,还得带我儿子到长春玩两天,回家更忙啊!”

  “可不,我姑娘今天带对象回来,我到镇里还得买点菜。”......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唠着,一旁的一部手机突然响起:妈,我在车上了,晚上就想吃你做的鱼......

  回家的老李

  回家的路总是美好的!

  老李坐在01车厢的第二排座位,静静地望着窗外,列车驶进了九台站,老李则对着几栋楼房看得出神。

  他叫李涛,49岁,吉舒人,是一名在云南务工的煤矿工人,三天两夜,他都在火车上度过,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小年儿当天,他和工友们顺利踏上了4375次列车,这下,可算是到了家。

  老李是吉林舒兰矿务局改革之后首批赴云南的煤矿工人,而他在这个行业也整整有16年的时间。巧合的是,不久之前,记者刚刚对舒兰矿务局的改革成效做了专访,也很详细地了解这批赴云南的务工人员,得知偶遇了“老朋友”,并不太善于言谈的老李打开了话匣子。

  “2015年去的云南,一年也就回家这么一次,岁数大了,就更想家。”老李对记者说。

  今年,老李和工友们放假早了几天,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一定要赶在小年儿这天回到家。过了小年儿就是年,这一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尤为重要的。下了到长春的长途火车,他们马不停蹄地买了这趟列车的票。

  “十四块五,票价便宜,而且安全,常年在外打工的我们就图个平安、心安。”老李说,也不知为啥,坐上这趟车,就越来越有回家的感觉,也或许,这辆与众不同的“绿皮车”带给人们的,是那种你拒绝不了的回忆。

  老李再次望向窗外,想起自己12岁的女儿,脸上写满了骄傲。

  又是一年除夕夜

  列车缓缓地向前行驶,16个大小车站,上上下下的旅客让这列“绿皮车”变得格外繁忙,每隔一段时间,乘务员都要打开每节车厢尾部的锅炉房,填充新煤。热水器里的热水每过一会儿也都要添加,保证旅客能够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泡面。

  胡继红是4375次列车唯一的女乘务员,今年40岁的她在这列车上整整工作了20年的时间,而这20年里,她几乎有一半次数以上的除夕夜是在列车上度过的......

  “跟其他车型不一样,这列车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群旅客朋友,从最开始踏上‘绿皮车’到今天,它陪着我从青春年少走到了人到中年,有很多心酸,很多感动,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说实话,跟它有感情。”胡继红说,20年如一日,随着列车缓缓移动,包括她在内的乘务员要做的,就是服务好每一位旅客,临近春节,让他们都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回家过个年!

  胡继红的女儿14岁,记忆中,妈妈很少出现在年夜饭的饭桌上,但大家告诉她,妈妈有很多人陪着过年,并不孤独。

  腊月二十九,4375次列车要再次出发,载着回家的人们,这个除夕夜,胡继红和她的伙伴们依然不能出现在家里年夜饭的饭桌上,而他们,只是做着平时一直在做的事情,为4375次列车保驾护航,让更多回家的人更快、更舒心地出现在自家的饭桌上,一家团圆。

  “怎么说呢,和这列‘绿皮车’有着特殊的情结。”

  采访最后,胡继红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无法深刻体会这其中的意义,只知道,当她看到那一抹墨绿色缓缓启动时,眼神里,带着温柔!

  记者手记:

  在“绿皮车”的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很纠结这列车的历史,它有多少岁?它还能跑多久?

  一位榆树的乘客说:这车,我坐了十几年。

  一位年纪比较轻的乘务员说:它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

  记者检索了资料发现:刚刚退休的一位老乘务员,在这列车上服务了33年。

  列车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靠窗而坐,据他讲,这条线路至少存在了40年到50年,“绿皮车”也在最开始就出现......

  直到女乘务员说出“情结”两个字,我们才感觉,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

  立春过后,凛冬,也即将要过去,那白雪之下,小树小草也蓄势待发,准备吐出嫩绿的枝芽,那列“绿皮车”也将在春色盎然中继续行驶,一路向前!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摄影 李煦 摄像 褚新宇

编辑: 孙晓云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