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全科医生”全国不到2000人 长客有个最牛的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孙晓云 264273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铁路车辆“全科医生”全国不到2000人 长客有个最牛的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孙晓云 264273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吉林工匠”

铁路车辆“全科医生”全国不到2000人 长客有个最牛的

2018-04-24 14:01 | 来源: 吉网

  铁路车辆装调工在全国范围内不超过2000人,他们被称为铁路车辆的“全科医生”,由于工种的特殊性、稀缺性,又被称为“大熊猫工种”。

  近日,吉网、吉刻APP记者走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专访装调工领域的佼佼者罗昭强,他不仅是该领域的首席技能专家,更是“复兴号”参数测试领域的灵魂人物。

DSC_0968.jpg

  怀揣高铁事业梦 走进高铁“摇篮”

  罗昭强是土生土长的长春人,毕业于大连机车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1990年进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维修设备。

  “2011年之前我做的是设备维修,对动车组并不了解。但自己始终有一个做高铁事业的梦想。”罗昭强说,2015年,他岗位调动,真正从事了高铁事业。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维修电工专业出身,来做检测动车组工作,罗昭强还是有诸多困惑的,“高铁上2万多个部件,找不到都在什么位置。”于是罗昭强从学徒开始,跟着一个一个工序去做,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高铁的所有程序他全掌握了,能够得心应手去处理故障了。经过几年的努力钻研与研发,如今罗昭强已经成长为技术团队的领军人物。

DSC_0942.jpg

  20多天完成六七十项故障调试

  不断调试产品功能、性能,参数测试,排除隐性故障,算下来得有100多项,这就是罗昭强团队需要做的。 2017年6月,罗昭强团队接到首批“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出厂调试的任务。回想为“复兴号”命名前的调试工作,罗昭强依旧印象深刻,由于是新产品,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团队的高级诊断组翻遍了4000多张图纸,用了20多天,完成5辆列车六七十项问题的调试。

  “5辆列车混在一起,下了这车上那车。不像成熟产品,问题都解决掉了,新产品故障率比较高,也没有经验借鉴。记得是6月23号,复兴号马上就要到举行命名仪式的日子了,时间紧,又要保证质量,调试工作很紧张,昼夜加班加点。因为是新产品,我们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调试的工具不全、电脑和车通讯的数据线没有,转换头连接器与车上新设备连接不上。这些我们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没有的我们自己研发。”罗昭强说。

  当最后调试工作完成了,列车从车间开向北京方向的那一刻,所有调试工的心里都很不舍,用罗昭强的话来说:“就像自己的女儿要出嫁了一样。”

  开创模拟方法培训高铁调试人员的先河

  从调试到研发,是一条创新跨越之路,在新一代380Km/h高速动车组制造过程中,罗昭强被点将,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挑战,研发一套CRH3型动车组调试技能实训装置,来破解员工技能远远不适应于高端产品的瓶颈。而该动车组是国内技术含量和速度等级最高的动车组,难度可想而知。

  罗昭强拿起1.2万余张图纸,经过对动车组原理全面统合之后,提出了创造性的技术方案,突破了27项动车组模拟的技术难点,开发5套模拟软件,开创了利用模拟方法培训高铁调试人员的先河,克服了现车培训费用巨大、不可控因素多等潜在风险。

  攻克难关 维修12台设备省下3万多美金

  2016年,用于300Km/h动车组调试的西门子SIMIT试验台出现多台损坏。罗昭强带领团队在一无资料二无图纸的情况下,利用掌握的高速动车组通信、工控机配置等技术,攻克难关,一口气修复了12台。这12台设备的成功维修也给足了自身的底气。因为如果请外国专家,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先不说一台设备值多少钱,光请西门子专家来维修一个小时就得2000美金,修好这12台没3万美金下不来。罗昭强带领他的团队为中国工人争了一口气。近五年来,经罗昭强解决和指导解决的技术难题100余项,节约设备购置费500余万元;接受他指导和帮助的青年技术工人达600多人。

  实现工人创新成果销售到海外市场的新突破

  2014年,罗昭强研制成功“城铁客车智能调试实训装置”。这套装置,满足了企业技能提升和城铁用户技能培训的巨大需求,年节约成本580余万元。目前罗昭强率领的海外培训团队正在利用该装置培训首批33名美国车辆电气工程师。

  2016年,作为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常振臣博士唯一一名工人弟子,罗昭强研发了应用列车实时以太网技术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半实物仿真模拟系统”。对中国高铁走出去,延长产品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他的最新创新成果“美国波士顿地铁模拟实训装置”成功登陆美国,实现了工人创新成果销售到海外市场的新突破,签约金额100万美元。率领团队开始国际化培训,有力提升了企业形象,为企业在某海外高铁竞标中获得订单增加砝码。

  身体力行  发挥“传帮带”作用

  罗昭强不仅在创新攻关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且充分发挥“工人博士” 的引领作用和磁石效应,在他的周围,已吸引了近千名企业各方面相关技术工人。罗昭强以开办的技能培训班为荣,在中车长客书写了一段“黄埔班”的佳话。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了“技能微培”、“微课堂”等,随时教、随时学、随时论、随时解,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他还把基础知识模块化,不同知识层次的工人选择不同的模块,要修够了学分才算合格。

  “当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会带上一些年轻人一起来实际操作,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我都要问他们很多,没回答上来的回去查资料吧。”罗昭强说,通过干活把这种钻研精神带动起来,把团队带起来。

  到目前他已培养出6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0名吉林省首席技师、3名长春市技能竞赛状元。有2名徒弟成为中国中车资深专家。培养高级技师100余人,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

  诠释工匠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承担起责任”

  从一名维修工人,到技能大师、创新先锋、大国工匠,罗昭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很简单:责任、承担、精神,“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全国每天有4500列高铁运行,2.3万公里高铁线路,运送旅客400万人次,每天运营量占世界60%。辉煌的业绩,对我们的压力更大,如何能做得更完美,在世界领域担当好国家名片的责任。”罗昭强说,一是要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三是把我们的精神融入到产品中去,这就是工匠精神。

  未来:“让高铁走出国门,让中国技术国际化”

  中国速度和中国技术在世界上已经有了长足发展,2017年培养美国春田工厂员工37人,实现了中国铁路制造技术登陆北美发达国家的新突破。面对这样的成绩,罗昭强和他的团队感到欣喜,“我们的公司要走上国际化道路,我们的技能工人也要国际化,将来我们的工人要带着技术到国外。”罗昭强说着这样的理想,脸上浮现出对未来的憧憬。

  不过眼下罗昭强和他的团队都面临着共同困难,就是语言交流,“美国波士顿地铁春田工厂一行人来考察时,就存在交流上的问题,技术水平够了,沟通能力还欠缺。”罗昭强说,为了提高技术,每天大家都要学习,计算机、电子、电器自动化、网络、液压等10余门学科,业余时间大家更努力地学习英语,“让高铁走出国门,这是我们的目标。”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曹逸群 摄影 罗浩

编辑: 孙晓云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