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着先生的手 感到被礼遇”——记怀师爱的郑德荣教授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65669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握着先生的手 感到被礼遇”——记怀师爱的郑德荣教授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65669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握着先生的手 感到被礼遇”——记怀师爱的郑德荣教授

2018-05-15 13:53 | 来源: 吉网

  2018年5月3日,中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郑德荣因病逝世,享年93岁。

  郑德荣教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的一个邮局职员家庭,自幼学习勤奋刻苦,爱好写作。1948年入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学习,1952年提前毕业留校,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从教67年,郑德荣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共党史、共产国际与中共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影响深远,首次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他最早一部创立概论体系的著作,至2015年9月已13次印刷。

  “身教胜于言传。”这是郑德荣教授三个子女中最小的儿子郑晓亮对父亲的评价。据郑晓亮回忆,由于母亲是小学教师,每天晚上都要为学生批改作业,大学老师的父亲时间更为灵活,所以在父亲40岁前,都是由他下厨房为家人做饭。随着孩子长大,母亲退休,父亲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和科研中,那也是郑德荣教授科研成果最高产的时期。

  每年春节,郑德荣教授都会主持家庭联谊会,四世同堂,对孩子们教育最多的是要将“团结、和谐、进步”的家风传承下去。每年春节,各个小家都要派出代表讲述一家人在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同时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如何去努力。“这是工作与家庭融为一体的氛围,没有过多教条式的说教,相反的是父亲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的步伐,他的坚持和进取,对子女和学生是最好的教育。”郑晓亮说。

  郑德荣教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父亲经常对我们说,自己必须信仰坚定,才能教育学生们,边讲课,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由感性变成自己的理性。”郑晓亮受父亲影响,父亲研究全国党史,郑晓亮研究地方党史。在工作中,郑晓亮在理论层面上受到父亲很多指导,而郑德荣教授最喜欢的就是子女或是学生提供大量他所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

  1997年出生的刘强是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一名本科生,最早对郑德荣先生的印象,仅存于教材书上被仰望的一个名字。2016年,郑德荣教授在政法学院二楼为学院研究生们做了一次讲座,本科生刘强抱着一本《毛泽东思想概论》书旁听了一节课。课上刘强被郑德荣教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深深地震撼到了,当“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严谨、求实、探索、创新”这些词语从教授口中说出时,那种慷慨激昂仿佛郑德荣教授回到了20岁的时代,“那个时候我才真正地感受到,要知行合一地把理论做起来。”刘强说。讲座结束后,由于研究生们都有课程,教室里只剩下刘强一个人,郑德荣先生主动和刘强握了握手,并询问学生的听后感,“这是一种被礼遇的心情,先生的手很温暖。”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与刘强相差近70岁的郑德荣教授带给他至今难以忘怀的是他谦逊的态度和对专业的激情。

  郑德荣教授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将爱作为教育的灵魂,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他的大爱情怀深入每一位学子的心,是良师,更是益友。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崔佳 摄影 罗浩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