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地球做“CT”的黄大年科研团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科研团队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徐慧 266732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为地球做“CT”的黄大年科研团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科研团队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徐慧 266732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为地球做“CT”的黄大年科研团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科研团队

2018-06-06 13:31 | 来源: 吉网

  为宣传“黄大年式科研团队”的先进事迹,“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提出的殷切期望,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展现吉林省在科技、人才方面厚重的爱国传统、资源优势和代表性人物,让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深深植入吉林省干部群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血脉,吉网、吉刻APP推出“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系列报道,本期聚焦的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科研团队。

为地球做“CT”的黄大年科研团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科研团队

  给地球做CT的团队

  什么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团队?就是用物理的方法、原理和定理定律研究地球,为人类解决生存的资源、环境,以及地球的形成演化等问题,俗称给地球做“CT”。

  创造了我国地球探测技术与装备历史多项“第一”

  吉网、吉刻APP记者了解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科研团队,源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创建的长春地质学院,是国内最早从事地球探测与信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团队,在我国地质事业各个发展时期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创造了我国地球探测技术与装备历史上多项“第一”。例如:研发了我国第一台航空核子旋进磁力仪,在国内率先开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据悉,团队主要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现有骨干人员95%具有博士学位,教授平均年龄46岁,65%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团队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1名,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名,等等。

  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地壳一号钻机等方面取得突破

  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开展地球深部探测技术和应用(给地球做CT)研究,在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地壳一号钻机、核磁共振找水和地质资源多元勘探理论与技术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为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尤其是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水形势严峻的问题。团队首次提出了核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波场成像探测方法,寻找到深部水与地层电性结构之间的量化关系,使地下水定量解释深度达到400米,突破了国外核磁共振地下水最大150米的探测深度瓶颈,探测效率为NUMISplus的3-5倍,解决了深层孔隙水探测和基岩裂隙水难以确定井位的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核磁共振找水仪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严重旱灾发生时,为灾区人民找到水源地26处,有效解决了灾区的饮用水难题。此外,团队还曾以加大科学钻探验证的深度和取样力度为目标,成功研发了我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大陆深部科学钻探装备,突破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领域空白。

  黄大年科研团队

  与其他科研团队不同的是,黄大年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科研团队的杰出代表,他于1982年加入团队,1992年出国留学深造,2009年全职回归团队,团队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其他团队是黄大年式团队,而我们是黄大年团队,我们的团队不单是要科学研究,,还要有人才培养,同时还要有科学引领;在弘扬黄大年精神的同时,传承黄大年事业更加重要,我们要将我们的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相关的师德师风做到最好,完成黄老师未完的工作和事业。”团队现任负责人、吉林大学教授院长刘财说。

  吃苦耐劳踏实工作锐意创新

  多年来,团队一直秉承“吃苦耐劳、踏实工作、锐意创新”的李四光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引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并进、培养高质量人才和产出高水平成果”的团队建设理念。团队每个成员一直秉承我是一名教师,把“做人”与“育人”、“教学”和“科研”做好,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坚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

  “我们最核心的工作是将育人放在首位,为国家做战略人才储备,我们为人才提供好的科研设备,导师对人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引领,传承黄大年老师的工作精神,老师们并不是要教学生,而是用自己的工作状态影响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团队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刘洋说。

  “研、严、妍”

  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并丰富针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研、严、妍”的教学理念,培养复合型、多学科交叉协作的人才,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要。

  刘财解释到,“三个词有不同的含义,研是倡导我们的教学一定是在研究中进行,不能是一滩‘死水’,教学研究,研究教学;第二个严是指要严肃学习态度,严肃教学管理;而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妍,我们的学生要百花齐放,彰显个性。”

  为适应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团队坚持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为适应“新工程”发展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理工交叉融合培养为手段、以解决地质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全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以“抽象理论形象化、野外现场室内微型化、数据处理可视化”思路建设实验室,以“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虚拟实体结合”理念建设实践基地。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崔佳

编辑: 徐慧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