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答卷|五大民政幸福工程 让人民群众更幸福 更美满!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69628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3年·答卷|五大民政幸福工程 让人民群众更幸福 更美满!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69628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3年·答卷|五大民政幸福工程 让人民群众更幸福 更美满!

2018-07-26 11:09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考察工作时强调,民生是“指南针”。

  三年来,我省民政系统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目标,全面实施幸福养老、幸福帮扶、幸福社区建设、幸福便民、幸福公益“五大民政幸福工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道区英俊镇:

  村民老乔有了新工作

  7月份的北方,暖风吹拂着大地里逐渐长熟的庄稼,村庄里,一片静谧与祥和,又快到了收成的时候了。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胡家村,村民乔长虹正在整理自家院里的苞米棒,到了冬季,这些苞米棒是主要的取暖材料。

  对于老乔来说,这两年多,家里的情况越发的好了起来,现在,他是村里的护林员,主要的工作是山上的防火,每年,有6000元的收入,这个新工作也让家里有了一份固定收入,想到这,他的心里美美地。

  老乔是村里的低保户,妻子是精神残疾,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正在一家烤肉店学习厨艺,现在,二道区为他们家全额资助缴纳了新农合,享受大病医疗救助,同时享受低保家庭的其他优惠待遇。

  和平村一社的孙志宽家,老两口独自生活,62岁的妻子孙玉英还有肢体残疾。当我们走进他家时,院子里的蔬菜已经相继成熟,门口的几棵果树修剪得像模像样,屋内,更是格外整洁。

  现在,家里享受低保金1230元。低保金构成:410*2+205*2,共1230元。同时妻子孙玉英还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月80元。子女的负担减轻了,老两口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提到村子、镇里的领导,两位老人更是满嘴的称赞和感激。

  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底,全省保障农村低保对象63.5万人,平均补助水平达到月人均281元。平均保障标准年人均3872元,全省各地农村低保标准均达到或超过3600元,不低于低保支持计划确定的最低指导标准。

  从今年5月份开始,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防止和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严肃整治农村低保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确保农村低保制度管理规范、公平公正。

  长春亲亲园:

  以长者为中心的“整体照护”养老院

  在长春市红旗街附近,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养老院——长春亲亲园养老护理康复中心。这里,引进的是丹麦的养老模式,并结合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这里的老人量身设计了照顾理念。

  这儿,也是国内首个提出“整体照护”的养老院。

  “整体照护”是指一切以长者为中心,将环境、起居、营养、医疗、康乐、心灵六个方面的照护服务统一为有机整体,以责任照护师为主导,按照“全维评估、全程介入、全员参与、全时把控、全面服务”的原则,实现科学、系统、能动、连续、集约、高效的养老机构管理与照护服务模式。

  自2016年4月运营以来,在各级民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直秉持“大爱、尊重、专业、至诚”的价值观,全方位将丹麦养老照护理念及服务体系落地实施,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创并深入实践了以长者为中心的“整体照护”理念及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准,2017年底实现满员入住,长者及家属对服务的满意度基本达到了100%,经常有行业内同仁参观学习和交流。

  围绕满足老年人多样式、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省民政厅全面实施幸福养老工程,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文养结合、功能完备、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养老一体化,突出示范带动、创新驱动,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平台为手段,以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目前,我省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形成了委托运营、延伸服务、资源共享3种服务模式,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50%,全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或社会组织达到1000余家,年服务老人达到300万人次。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市)社会福利院、乡镇福利中心、村级养老服务大院和互助养老站点为载体,城乡互动、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土地、税费、投融资等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截至目前,全省民办养老机构达到76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55.2%,社会力量逐渐成为养老服务业主体。推进医养结合,支持养老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相应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推进文化养老,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

  松原:

  互助式养老服务

  为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积累经验

  目光聚焦到松原市伯都乡河西村,村子里的“幸福之家”今天格外热闹,或者说,对于每一个住在这里的老人而言,每一天都是这样热闹。

  大院内,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院里的庄稼地种上秋白菜,这些志愿者是由村干部和村民自发组成,他们有一个微信群,在里面,大家会时常讨论照顾老人的心得和体会,村干部也会在微信群内组织大家做活动,安排大家的工作。

  在“幸福之家”内,日间照料室、阅览室、老年活动室、餐厅一应俱全,房间内有电视等家电,每一张床位都是一尘不染。

  河西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刚介绍说,对于“幸福之家”生活的老人,采取的是自我服务、互助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三种服务方式,目前,志愿者就高达170多人,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据介绍,河西村的“幸福之家”总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现有4张大床、9张小床,共计13个床位,入住老人16人。投资53万元,其中市老龄办投资33万元,村自筹10万元,企业捐助10万元。

  松原市的“大院+” (即“养老大院+老年协会+集中托养+志愿者+信息网络平台”)农村养老模式已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为平台,以政府购买老年协会服务为承载,以老年人集中托养照顾为补充服务,以12349为老服务信息网络为手段,满足农村居家老年人的各种养老服务需求,

  我省是农业大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农村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末,农村老年人口279万,占农村人口的23.1%,占全省老年人口的52%。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我省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改革创新,在松原地区深入推进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发展,为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积累经验。

  我省持续推进“五大民政幸福工程”

  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关于“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的讲话要求,民政厅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全面实施了幸福养老、幸福帮扶、幸福便民、幸福公益、幸福社区建设“五大民政幸福工程”。

  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低保支持计划。在全省开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截至5月底,全省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年人均3872元,高于国家现行3600元的扶贫标准(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月人均508元,较2017年484元提高4.96%);全省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7786元和4980元,分别为上年度城乡低保标准的1.34倍和1.33倍。

  在养老服务方面,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省共有养老机构1378个,其中面向社会老年人服务的机构862所,服务特困人员的机构516所,公办机构546所,民办832所,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1126所,占机构总数81.7%。

  在幸福社区建设方面,启动幸福社区示范建设,广泛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积极推动幸福社区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幸福社区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摄影 罗浩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