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来时路 弘扬抗联魂”大型寻访活动 :磐石的红色印记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韩方宇 271089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铭记来时路 弘扬抗联魂”大型寻访活动 :磐石的红色印记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韩方宇 271089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铭记来时路 弘扬抗联魂”大型寻访活动 :磐石的红色印记

2018-08-17 21:0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编者按:

  吉林省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吉林省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东北抗联将士战斗的足迹遍布吉林这片红色热土,全省有数量众多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杨靖宇等东北抗联主要代表人物的英雄事迹在白山松水代代传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之际,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吉林省旅发委、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组织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党史研究者和高校“青马学员”,共同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铭记来时路 弘扬抗联魂”大型寻访活动。中国吉林网从今日起开设“铭记来时路 弘扬抗联魂”专栏,深入报道我省红色历史资源,充分展现东北抗联在我省的重要遗址遗迹、代表性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和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为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磐石的红色印记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纪念碑
  在磐石市朝阳山镇红石村的深山里,矗立着这样一块纪念碑——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也是党在东北地区最早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同时这里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抗日武装之一——磐石赤色游击队的诞生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摇篮,东北地区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最早的地方。
  抗日根据地方圆几十里,面积多达200余平方公里,是个难攻易守的地方。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于1932年冬开始了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建立了以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遗留下许多革命遗迹,有密营址、医院址、修械所址等。遗迹内曾挖掘出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是抗日英雄们对敌斗争和艰苦生活的实物例证,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磐石的抗联历史很丰厚,值得我们研究,我作为一个磐石人为这些历史感到荣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感到骄傲。”已经76岁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研究会会长高永良研究磐石的抗联历史已经有5、6年了,用他的话说,研究这段历史已经从兴趣变成了习惯,“磐石人为14年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后人把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形态也不够完备,但这里却曾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满地区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在这里,300多名优秀的磐石儿女就是在这里跟随杨靖宇将军杀向抗日战场。
  除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磐石还分布着很多东北抗日联军的遗址遗迹。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建军遗址
  在磐石西玻璃河套猪腰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遗址碑静静地守护在这里。1933年9月18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总队在磐石西玻璃河套猪腰岭召开大会,正式宣布将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变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石虎沟大清观杨靖宇整党整军纪念地,记录了1932年11月,杨靖宇在石虎沟对队伍进行整顿,清除队内的土匪、流氓分子,提高部队政治军事素质的历史;同时加强磐石党组织建设。
  在烟筒山伪军迫击炮连起义遗址,残留的痕迹诉说着当时惊险的过程。1933年,中共党员曹国安、宋铁岩、张瑞麟等受中共吉林特支委派,潜入到伪吉林警备军第五旅第十四团迫击炮连中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同年5月28日,经过曹国安、宋铁岩等人周密策划,于午夜零点发动起义,击毙了伪连长,打伤2名伪排长之后,起义队伍与杨靖宇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会合,并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烟筒山迫击炮连起义是东北党组织领导的多起策反伪军哗变中最成功的一次。
  如今,这些红色记忆正随着红色教育走进下一代的心中。
  磐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程鹏说,“我们想通过红色教育,让未成年人在红色教育中体会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把磐石老区的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精神都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初衷。”

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馆长李秋虹在为寻访团讲解
  随着红色教育的遍地开花,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也于2015年9月1日正式开馆。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馆长李秋虹向记者介绍:“纪念馆系统展示了磐石儿女的抗日历程,详细介绍了杨靖宇、李红光、李东光等抗联英雄在磐石战斗的英雄事迹,是吉林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文化,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纪念馆特别有意义!”今年66岁的张爱忠是磐石本地人,听说纪念馆开馆一直没时间来参观,这次特意带着老伴来看看,“作为磐石人,了解这段历史很有意义,回去后我也会给家里孙子讲,让他从小就学习我们的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晓东    图/文
编辑: 韩方宇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