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浙滨:城市规划电影元素不能缺失 创新整合优势资源 再次绽放电影城市之光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晓吉 272454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对话王浙滨:城市规划电影元素不能缺失 创新整合优势资源 再次绽放电影城市之光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晓吉 272454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我的城市我做主 共谋长春2035”权威访谈

对话王浙滨:城市规划电影元素不能缺失 创新整合优势资源 再次绽放电影城市之光

2018-09-09 10:57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星光熠熠、华彩绽放。

  金秋九月,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在长春举行!

  一场电影盛宴,立足当下聚焦未来。

  今年,正值长春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进入编制期,长春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电影城”,在接下来时间里也必将承担新的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眼下,电影产业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怎样的新动力,城市发展与建设如何与长春电影相伴相生?

  说家乡话,聊电影事。

  长春电影节期间,“回到家乡”的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王浙滨接受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专访。她谈及电影城市定位、产业发展、教育优势等话题时,给出这些建议……

对话王浙滨1.jpg

  王浙滨接受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专访

  历史定位

  长影是中国电影的领头人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长春是中国“电影城”,中国长春电影节是国内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电影节。可以说,长春电影有历史、有辉煌。新时期,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大量民营影业公司进入,为行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在您来看,长春电影在全国电影界该如何定位,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浙滨: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摇篮,我本人也在这个摇篮里成长,其实全国各地电影厂,都有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人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国内比较早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故事影片、第一部科教影片、第一部翻译影片。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辉煌,是任何电影制片厂无法比拟的。所以,很多国家领导人到长春一定会去长春电影制片厂。

  对于长春电影在历史上的定位,一直都是走在最前列的。当年我还记得,拍摄的影片里面,长春电影制片厂数量是最多的。那么,长春电影的辉煌,就依赖于长春电影制片厂。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大量民营企业开始制作电影,占电影的投资的90%以上。至此,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优势慢慢缺失了,但长春电影制片厂留下600多部影片。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你走进长春电影博物馆的时候,看到那么多的老电影,这个资源就是非常丰厚的历史资源。

  适应时代

  这三大方面是发展秘籍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刚刚您说到长春电影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在当下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方向?

  王浙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我想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我觉得还应该是黑土地的文化,因为东北三省只有长春有电影,辽宁没有,黑龙江也没有,只有长春是东北电影的中心。我是觉得黑土地文化,包括抗联的历史和乡土的文化,应该是长春电影的一个标志,这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

  第二个就是红色基因,因为长影开始是东影,东影最开始是延安的电影团,那么多的人爬山涉水,步行来到了兴山,从延安到兴山走了几十天的路程,把中国电影的延安电影团都带过来了,那一批老的电影工作者,从东影又搬到了长影,这个红色基因是存在的,而且是延续传承的,一直到今天。长影依然是那种红色经典,在全国有它的独特标志性。

  第三个就是长影培养出了很多的人,在全国四面开花。我觉得这次电影节非常好的是长影的凝聚力。我不知道别的电影节,会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都“回家”,在长春大家都有回家的感觉。因为大家的成长是和长影分不开的,所以在长影之夜的时候,大家都说我们回来了!从田华老师到我,都有回家的感觉,这个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从长影走出去的人又重新回来了,为长影为电影继续做贡献,这个是特别大的资源。

对话王浙滨2.jpg

  横店现象引出长春电影产业链未来发展思考

  横店启示

  长春影视产业链还需完善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目前的长春电影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条以电影为主题的产业链条,但似乎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不够卓越,尚未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浙中”偏远小山村横店无中生有成为“东方好莱坞”。作为中国电影传统名城,长春的电影产业模式您认为应该怎样发展,或者长春在产业发展方面如何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突破?如果朝着这方面努力,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王浙滨:太有感触了。我十几部电影都在横店拍过。下一步电视剧也可能在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基地拍摄。为什么都涌向了影视基地拍摄?我认为是长春这块土地,它诞生了新中国电影,但却没形成一个大产业链模式的影视基地。更多的是以过去拍电影的形式,比如说就几个摄影棚,这些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电影需求。现代电影要求就是密集地压缩成本。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到长春,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外景都拍完,外景在影视基地,同时也有内景。但目前在长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大的摄影棚,也没有特色的影视基地,东北文化的影视基地也没有。

  可以说,大家到吉林省来拍电影,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打个比方,我们到这儿来拍了,去吉林市。这里外景很美,可是拍完了就走了。谁再来拍电影的时候还得重新再找再去拍。我是编剧和总制片人,就要考虑这部电影的成本,我们去了这一个地方,能不能把这些全都拍摄了,显然目前在长春没有形成这样的情况,这是最大的遗憾。

  还有就是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我下面要拍的电影《我心飞扬》,是个冰雪电影,到时候一定要到长春来拍。有冰雪,在别的地方拍不到,这个冰雪是为冬奥会来拍的。如果为冰雪来造假,成本会非常高。所以我会想到来这里拍摄。但是我现在必须还要再想,怎么建摄影基地,拍完了以后是不是这个地方留下来?留下来作为长春的一个旅游景点、吉林的旅游景点?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否则它就浪费了。如果和一个当地的旅游景点结合起来,拍完了又给留下来,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可持续的开发。

  其次是气候的原因,在横店拍摄的周期一年365天可能有300天以上,只有很短的时间会非常冷,实际上都是可以拍的。那么长春,如果拍只能在春夏秋,冬天是非常漫长的。可能有5个月不能拍摄,季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长春没有形成人才集聚。原来那么多的电影人全在厂里,但现在慢慢的都离开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显得很边缘化了,现在电影公司,北京有上万家,可能据说长春才上百家,这个差距太大了。在长春被边缘化了以后,电影创造人才、电影的后期制作技术人才,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这些地方,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觉得长春要想重新再回到那个辉煌时期,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

  电影教育

  大专院校都应开设电影课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电影人才输出是城市发展电影文化的重要一环,同时,培育人才过程本身就可以成为一项城市事件,比如每年的上戏、北影的艺考期间,吸引大量媒体关注。那么,如何发挥这个历史优势,进一步发展电影+教育,进而促进电影产业、电影文化的发展?

  王浙滨:东北三省中长春市的大专院校是最多的。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在全国都很有名。在电影的教育方面,目前长春有吉林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等院校。可如果放眼全国,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里本身就有电影系,培养不仅只有专业的电影学校。

  长春很多大学里面都应该设立电影课和电影学,设立一些培养专业电影人才的系,这样人才的培养才是全方位的。电影教育这一块,长春非常有优势有传承,教育这个领域里面,不是说很多电影人就必须从学院走出来,比如说短期的培训班,很多都是可以办的,加之老艺术家,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去培养传承下一代。专业影视人才培训学校例如艺术学院、动画学院可能培养出来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我认为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都应该有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拿我来说,经常去浙江当地传媒大学上课,还有北大艺术系也邀请我去讲课,这些都不是电影专门院校。

对话王浙滨3.jpg

  城市规划 电影元素不能缺失

  光环缺失电影城没有醒目“LOGO”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针对长春电影文化,结合国内外经验,您认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还可以规划哪些空间载体,来更好的展示长春市的电影文化呢?我们如何在城市的方方面面融入电影文化、体现电影文化,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一个名副其实的电影城?

  王浙滨:如果从做电影角度来回答,我想到的是去洛杉矶好莱坞,远远就会看到那个山坡大大的打着好莱坞(Hollywood)的字母,立刻就能感觉到电影的存在。很多人到那儿去都会拍张照片。但长春没有这样地标性标志,在规划时就没有这样设计,让人一眼就认定是电影城。下了飞机,能看到汽车,一辆汽车摆在那,那是汽车城。但是没有与电影有关的标志。

  电影,在城市规划中体现,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让电影融于百姓生活。个人感觉长春的电影院还不够多,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把影院从室内搬到室外,建设一些露天电影院。我在蒙特利尔参加电影节的时候,市中心永远有一个露天电影院。其实在长春南湖等地方,都可以开辟这样的地方。听说南湖大桥特别漂亮,拥有喷泉文化、音乐文化。如果在很多地方能有这样的露天电影院,对市民来说也是一个享受。当然了,放映的可以是老电影,和院线并不冲突的电影都可以放。

  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称为汽车城、电影城,长春具备这两张名片,应该把这二张鲜亮的名片都展示出来,建议在长春新一轮规划中考虑进去。

  一点瑕疵

  城市部分建筑风格“不讲究”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我们知道您是老长春人,这些年回家是否会感受到长春的发展变化,哪些让您印象深刻,此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做提升和改善,让这座城市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王浙滨:其实一到了长春,让我最感动或者说不变的,有很多。举个例子,伪满时期留下的建筑,依然很好的保留。长春在保留老建筑这一方面,很优秀。同时,长春空间是那么的宽敞,树木绿化的非常好。南湖公园、伊通河,都是长春美。绿色给长春这座城市带来的一种自然文化。

  不过,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各种楼房的设计上,觉得显得特别乱,或者说特别没有设计感。没有感受到一条新建的街道两边的建筑产生的美感。许多欧洲城市例如维也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的一直保留至今,石板路还是留着,走到那条路上就会感受到维也纳的昨天。巴黎就更不用说了,对面的卢浮宫,现代化建筑以及老城市建筑都非常呼应,而且格调统一。在长春有些地方能局部的感受到,但很多地方新的建筑并没有融为一体,建筑风格上的不讲究,某种意义上破坏了长春这座城市的美。

  我永远记得小时候,在长春二中上学,经常到地质宫去看,包括后面的御花园,现在也去看了,很多人工痕迹,做得挺漂亮,但特色没了,“味道”没了,都太现代了。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长春有很亲切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家乡寄语

  希望长春成为有感染力的城市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故乡就是根儿,这种感情无法割舍。放眼未来,对家乡未来有什么期待?

  王浙滨:长春是东北三省最重要的城市,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都是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我期待长春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春天,能永驻长春。

  一座城市是有感染力的,感受到了,就不会忘记这座城市,还想再一次欣赏,这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希望长春就是这样,因为长春是我的家乡!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摄影罗浩 摄像 褚新宇

编辑: 晓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