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县域百变样本⑪ 双辽市忠信村“百变”记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晓吉 273937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⑪ 双辽市忠信村“百变”记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晓吉 273937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县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专栏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⑪ 双辽市忠信村“百变”记

2018-10-05 09:0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图片2.png

  “驾!这条道哇没人修啊,全是坎来尽是沟哇……驾!这条路哇真特殊哇,多少年来不给铺哇,春耕化肥运不进,大棚柿子运不出哇!老百姓急得哇哇哭啊!”199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三鞭子》中的台词,让观众在欢笑中也充满了无奈。

  “那个时候可真像小品里说的那样啊!老百姓家里攒了几个月的鸡蛋,遇到几场雨就搁坏了。晴天也不行啊,出门全是灰,还总卡跟头……”双辽市永加乡忠信村的王占山是一名有44年党龄的老党员,曾经担任过忠信村的村支书。改革开放40年,他亲眼见证了家乡村屯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3.png

  晴灰雨泥成历史 再无陷脚摔跟头

  “你又出去溜达去了啊?老王头!”“今儿天儿多爱好啊!我在家也待不住,就喜欢出去溜达,车也方便啊!咱这住着可比城里好多了!”9月中旬,秋高气爽。早上刚刚下了一场小细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格外的清新。在忠信村出生长大的王占山深深地爱着这片家乡热土,眼巴前的家乡更是让他内心欣喜不已。崭新的柏油路,路上还有标线,两侧绿植鲜花,中间是排水沟,院墙整洁。雨后,路面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就算手头有垃圾也不舍得往上扔。

  “看看!这就是我家这儿,不次于城里头。村部这有文化小广场,农闲的时候我们扭秧歌、跳广场舞,带小孩儿的都来这……”王占山每逢遇到外来人,都会毫不吝啬地夸奖忠信村。微微耷拉的眼角和像开了花的嘴,无不透露着真实。    

  看着眼前标准化的村路,王占山不禁回想起自己几十年前的经历。

  王占山今年62岁,是忠信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1975年至1985年期间,他曾就任忠信村的村支书,是一名有44年党龄的老党员。提起改革开放40年家在方面的变化,他一下就想起了当初的经历。

  王占山说,很多人提起以前的村路都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土”来形容,这句话很贴切,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可能比这句话形容的还差。尤其是遇到下雨天,很多人根本就出不了村,即使出了村,也是在泥水中滚爬过去的。

  “有一次家里给我做了一双新鞋,因为下雨我没舍得穿,把鞋揣衣服里,光着脚丫子回了家。改革开放这40年,我们农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决策,我们老百姓永远记在心里。”王占山回忆说。

图片4.png

图片5.png

  出门就是柏油路 卖粮不用动地方

  在双辽市,路面和硬件设施发生巨大变化的不仅忠信村。在王奔镇宝山村,小广场处不少村民茶余饭后都聚在一起,聊着家常。一些人还嗑着瓜子,大家很自觉地把瓜子皮放在袋子里,然后扔到垃圾箱里。整洁的广场处,老人的笑声和孩子们的嬉乐声混在一起,让人十分舒服。远处,笔直的水利路面上,一块脏泥都没有,两侧微黄的稻田,让空气中充满了丰收的稻香。

  看到有人来了,住在广场旁的李玉珍老大娘走上前来,唠起了嗑。李玉珍今年65岁。提起宝山村的变化,她随手就指向了家门口的这个整洁的小广场。

  “你们别看现在小广场这贼漂亮,几十年前那可是一个大水坑,各家各户的垃圾都往这扔。平时一股臭味儿不说,到了下雨天就别想从这过去……”李玉珍说起家门前的变化,头头是道。李玉珍说,最以前家里秋收后,要去雇大马车,把粮食拉出去卖。现在到了秋收季节,收粮的大车直接到村里,谈好价钱就给钱拉走了,农民坐在炕头就把粮食卖了,这真是太方便了。

  “你看那个小电瓶车,那是老张家的,他家院里种了蔬菜,没事就用电瓶车拉到镇里卖,这也是一笔收入不是。”正说着,李玉珍指着一辆经过的电瓶车说。

  “我们这土壤并不肥沃,以前旱田每公顷收入6000余元,后来改水田后每公顷能收入12000元左右,路面硬化后不仅解决了粮食销售问题,农民卖菜啥的还有额外收入。我们这每天都通客车,一个来小时一趟,将来还要建鱼塘和采摘大棚,打造农村生态旅游和种植业调整。”宝山村村支书刘国柱说。

图片6.png

图片7.png

  大小动脉齐建设 条条大路通四方

  2016年以来,双辽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建通屯公路353.8公里,完成旧路改造9.7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1.6公里,极大地带动了农村粮食深加工、客货运输、特色旅游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不竭动力。

  一马树森林公园、白鹤自然保护区湿地、卧虎大草原、大帅府、蒙古族风情园等景区景点游客大幅度增加,效益不断提升。各乡镇街依托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畜禽养殖、农家乐采摘等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了27个贫困村摘帽,5636个贫困户、10904名贫困人口脱贫,双辽市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5个百分点。

  目前,双辽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94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97%

  40年前的1978年,双辽市仅有一条沥青路,即现在的S102线,全长51.313公里;还有一条砂石路,即现在的G303线,全长36.196公里。

  改革开放至今,双辽市共有各等级公路3026.773公里,公路固定资产77亿元,公路网密度达6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大广、长深两条高速公路总里程125.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4条,总里程233.073公里,其中G203线78.152公里、G303线36.196公里、G231线67.41公里、S102线51.313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668公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威言 李忠鑫

  记者手记:修路容易 更难的是修好百姓心中的幸福路

  在双辽市3天的调研采访中,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每到一处,均采用随机采访的模式进行,并未进行任何安排。改革开放40年,面对家乡的变化,百姓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甚至手舞足蹈。百姓的喜悦发自内心,背后是40年来党和政府的精心谋划,精心筹建。就双辽市来说,修路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还给基层群众形成了良好生活习惯和观念素质的变化。一条路,改变的何止是能看到的变化,百姓心里的幸福路这条看不到的路才是更难得。

  李威言 李忠鑫

编辑: 晓吉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