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冰雪吉林行丨查干湖冬捕大揭秘 您不知道的捕鱼细节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79023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2018冰雪吉林行丨查干湖冬捕大揭秘 您不知道的捕鱼细节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79023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2018冰雪吉林行丨查干湖冬捕大揭秘 您不知道的捕鱼细节

2018-12-28 12:20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冬季的查干湖,滴水成冰。

  28日,结束了“祭湖·醒网”,随着鱼把头一声“上冰”,捕鱼的队伍很快集合完毕,开始驶向查干湖冬捕现场。

  查干湖冬捕,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

  说起这里的冬捕,许多初次来到查干湖的游人,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大家想知道渔工们是如何确定捕鱼的位置,又是怎样将长长的大渔网下到湖里?

  针对这一连串问号,中国吉林网这就为大家伙揭开谜底。

  查干湖冬捕是查干湖渔猎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每年入冬(11月份)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查干湖冬捕前,网具及其附属工具的准备便是重要步骤之一。大家将网进行检修,按技术要求,重新装备——俗称“装网”。一趟网由96块网(也有100块的)和一肚兜(网肚)组成。按照习俗,网肚修完后要装上五谷杂粮,意即希望它饱获而出。其它工具也同时重新修理、制作。

  冬捕的过程事实上十分艰辛。渔工们冒着零下20-30摄氏度低温,在毫无遮挡的查干湖冰面上作业。

  鱼把头是捕鱼人的主心骨,他是冬捕的领头人。

  这些鱼把头拥有过人本领,比如“听冰声”。通过水流声,就能分辨出鱼群的位置。

  开始冬捕,需要鱼把头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

  网车到达网场后,鱼把头会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开凿第一个冰眼为下网眼,再由下网眼向两边各数百步确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或灯),鱼把头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为圆滩旗,再由两个圆滩旗位置去前方数百步处会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

  此后,鱼把头会插出翅旗后,由打镩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约15米凿一冰眼进而穿杆,用走钩将插入冰下的穿杆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后端系一水线绳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网,马拉马轮子绞动水线绳、大绦带着大网前进,由跟网的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

  接下来是出网,这也是渔工们最为忙碌的时刻,由三匹马拉动出网轮,缓缓绞出大网。渔网“哗啦啦”一阵巨响,“鱼海”随潮而来。

  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然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捞子”捞出。由于每拉都不断缩小网圈,捞完网肚中的鱼后,网肚需拽出冰面,将鱼装车运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出鱼口”结冰,会有专人用水冲击冰面。

  一次冬捕,需要执行一套非常繁复的作业流程,往往要动用的人力达几十甚至上百,通常要连续劳作八九个小时。

  查干湖冬捕,虽然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如今在查干湖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原始的捕鱼方式,人丁、马、胶轮车、渔网,很少看到现代化的工具。也正是这种原始的渔猎文化和冬日捕鱼的壮观景色,成为许多人不远万里赶来观看的动力。

  从2002年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到如今成为地标热搜。查干湖人用自己方式,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的奇妙景观。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摄影  李煦 王涛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