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延边大学校长金雄,总是面带微笑。在同组审议中,他总在认真听对方的观点,听到切合处,便点头赞同。
来到北京,他随身带着一台笔记本,会议中和房间内,这台电脑总是“热”的。
因为,它一直在“工作”。
10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与金雄坐到一起时,这台电脑里不仅有着他几次发言的材料,还有着吉林团代表们的发言。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金雄说。
作为一名新代表,金雄打趣,他去年是小学生刚入学,一直在向老代表学习。通过过去一年的学习、考察、调研,这位“小学生”今年交了两份“作业”。
其中一份是涉及朝鲜族师范生考试资格证问题。朝鲜族考生从小学习的是自己本民族语言,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与普通学校学语文课的学生相比,整个汉语水平还是有差距的。进入大学以后,虽然也学汉语,但毕竟基础差些。
金雄代表曾做了一个调查统计:2015年到2018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朝鲜族师范生,通过率仅占6.5%,比其他普通学校学汉语的学生通过率低了近70个百分点。
在金雄看来,通过率低,自然而然地就会影响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现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关键靠什么?
“还是靠人。”金雄说,就是靠教师。目前的低通过率,造成了朝鲜族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与紧缺。
他建议,能否基于对朝鲜族师范生考试,比照新疆、西藏、内蒙古一样组织省考。同时,允许朝鲜族考生用本民族语言来答卷。另外,对朝鲜族师范生能否有些优惠的倾斜政策,包括加分等。
延边大学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现在,学校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双一流”和“双特色”建设。
“这对延边大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金雄说,由于延边大学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它的资源、人才是非常匮乏的。
为此,他建议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能否进行分类评价。即,在整个的评价体系当中,全国所有的“双一流”高校不要搞“一刀切”,对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有一个单独的评价方法。或者是整个评价当中,包括对指标的要求,能否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适当的放宽,或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这样,就能够推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均衡发展。
交流中,中国吉林网记者问他,“如何做一名高校的校长?又如何来建设发展延边大学?”
“今年,恰好是延边大学建校70周年。”金雄说,延边大学70年的办学经验告诉他,延边大学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特色,绝对不能搞“一刀切”,或者绝对不能搞同质化。因为,每所高校都有它的一种自身特色,也有它自身的文化。
延边大学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在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好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面对一些学科设置在大学“一哄而上”的情况,金雄保持着冷静,“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办学实力和条件?优势是不是在这里头?”
对于延边大学的工科发展,金雄主张“必须转型发展”。具体说,就是“绝对不能求大,而要求精。”
金雄说,延边大学一定做好几篇“好文章”。
其中之一,就是做好图们江这篇好文章。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这是国家的战略。这些天,代表们讨论中也多次谈到它,如何利用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如何把长吉图的“图”做大做强?延边大学要全力做好这项工作。
诸如,延边大学在珲春设立分校区,设置了语言类、管理类、地理类、生态类及环境类的学科。目前,正在筹建地理与生态科学学院。
在珲春办校区,就是要抢占先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此外,一定要做好长白山这篇好文章。长白山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延边大学通过自身的一些学科优势,包括药学、畜牧、医学、化学等,如何做好长白山的这篇文章,这也是延边大学全力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总之,延边大学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全力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只有这样,延边大学今后的发展,才能拥有竞争力。
金雄代表全国两会期间的发言实录
“民族教育关乎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发展民族教育关键在于师资,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着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门槛问题,即教师资格证问题。”
——金雄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结合报告中“办好民族教育问题,强调加大对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力度”,直言民族教育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差异,推动部省共建高水平大学,推动资源、人才、科技项目等要素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倾斜,制定保护中西部地区人才的相关政策,规范‘帽子’管理,人才使用不能让‘帽子’满天飞,应该将‘帽子’与利益脱钩,真正体现学术价值,促进并保持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金雄代表在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时,谈及包括延边大学在内的众多中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双一流”高校建设给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实行分类评价。
“‘以德治国’中的‘德’,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道德。我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学校办学目标、校风建设、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等,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营造知荣辱、明道义、讲正气、促和谐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金雄代表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德育教育的思考。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 王小野 张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