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奋斗者】谢元立,从长客普通焊工到一代焊接大师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86718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爱国情·奋斗者】谢元立,从长客普通焊工到一代焊接大师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286718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爱国情·奋斗者】谢元立,从长客普通焊工到一代焊接大师

2019-04-29 09:37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谢元立,中车长客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焊接机械操作工、班长。虽然只是一线工人,但是他的名字在国内乃至国际高铁焊接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诸多荣誉和光环的背后,是他对岗位的无限热爱和对焊接技术的精益求精。

  1988年,谢元立职高毕业,考进了长客焊接车间水箱工段。得知被录用的通知时,他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憧憬和向往。

  但是,第一次踏进车间时,眼前的景象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焊接车间噪音巨大,灰尘弥漫,工人从头到脚挂满油渍……

  虽然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但他心里清楚,这里是靠手艺吃饭的地方。这个性格腼腆、不善言语的小伙子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跟着师傅学出个样儿来。

  一年后,厂里举行焊接技术“比武大赛”,谢元立一举拿了个“焊接状元”。从那时起,谢元立就看到了希望。

  凭着一股韧劲和好学精神,入厂7年后,25岁的谢元立成为最年轻的水箱班班长。当班长第一年,就带领水箱班创下了“千个水箱不泄漏、万米焊缝无缺陷”的佳绩,让原本落后的班组步入了先进行列。

  1997年,厂里要引进焊接机器人,“第一次看到机械手焊出的焊缝,感到特别神奇,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焊出那么完美的产品来。”谢元立觉察到,使用焊接机械手一定是未来焊接发展的趋势。

  于是,他就跟车间领导提出要去操作焊接机械手,但想要操作焊接机械手需要考试,焊工知识对谢元立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听说要考英语和计算机,谢元立傻眼了。“上学时对英语就一点也不‘感冒’,计算机更是从来没接触过。”

  可是,面对着如此大的吸引力,不能被任何的困难吓倒。在工作之余,他报了两个学习班。每天下班之后,他就骑着自行车穿越半个城市赶去学习计算机,并利用一切时间来恶补英语。在半年后的招聘考试中,有10个人参加考试,需要选拔3个人,他正好考了第3名,如愿成为了一名焊接机械手操作工。

  那时,单位生产新产品都是聘请国外技术人员编程,操作工只需会操作按钮就可以了。但谢元立坦言,他要接触焊接机械手是想让它“听话”,但是自己不会编程,它就不会听自己的话。

  谢元立就跟外国专家软磨硬泡学习编程,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经常偷偷跑到编程班去听外国专家授课。“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也会把程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边学边试。” 

  就这样,谢元立硬是自学掌握了4种不同的进口焊接机械手编程方法。其中,环口焊接是让机械手在工件上自动焊出一个极小半径的圆圈。这个被国外专家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焊接动作,谢元立让它变为了现实。

  2004年,谢元立所在的车间成立了“谢元立技术创新小组”,当年完成了第四次铁路大提速主力车型CW-200K构架环口的编制,成为编制大型焊接程序第一人,改写了由技术人员编制焊接程序的历史,从此带领焊接机械手班异军突起开发了大量的焊接程序,在转向架焊接工序的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6年,高铁引进以后,他带领谢元立创新团队不断钻研自动化焊接技术,不断攻克新领域,打造了焊接车间最亮丽的自动焊接风景线。

  2010年,成立了焊接机械手首席操作师工作站,充分发挥了高技能人才的领军作用,他带领团队成员攻克了和刷新了380转向架、标准化动车组以及北京地铁、香港地铁、美国地铁、巴西地铁等高端城铁车的自动焊程序,为转向架提高焊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以工人的身份屡次荣获国家级的声誉,谢元立的“逆袭人生”不但实现了小我价值,更是为中国高铁事业做出了出色贡献。而从普通焊工到一代焊接大师,谢元立依然奋斗在一线,这正是对新中国70华诞最竭诚的献礼。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艾灵 文/图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