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旅游,要有大动作了!”这是10日上午,中国吉林网在参加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各专项规划配套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后的“心”感受。
和此前发布会一样,当天发布会现场也邀请了“解读嘉宾”,来的是吉林省文旅厅副巡视员田云鹏。
看到这里,估计许多网友看过嘉宾单位,对这场发布会核心内容想必已经心里有数了,跟旅游有关。
没错,这个思路很正确。
按照“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工作职责分工要求,吉林省文旅厅主要负责落实《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两个规划,也就是“一主、六双”中的“双线”规划。
在解读中,田云鹏首先提到了背景。
其中他提到,打造“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实施《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简称“双线”规划),加快构建我省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双线”联动“区域”带动“全域”,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冰雪旅游强省、避暑休闲名省、新兴旅居大省。根据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以及省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配套支持政策,吉林省文旅厅牵头制定了《关于推进“双线”规划实施的若干政策》。
发布会现场
背景有了,接下来就是聚焦“干货”。
在田云鹏的政策解读中,“双线”政策重点围绕加快建设东部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和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加快构建核心带动、节点支撑、多点呼应、区块联接、轴带联通、大循环小循环相衔接的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新格局,突出6个方面出台了17条政策措施。
逐个来看,含金量十足。
壮大旅游市场经济主体。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针对旅行社、乡村和工业旅游企业、旅游公共服务经营企业、旅游商品研发设计企业、冰雪企业等旅游市场主要经济主体,依据《吉林省扶持涉旅企业发展奖补细则(试行)》,对发挥作用明显、企业业绩突出、工作成效显著的涉旅企业,按照年度预算专项资金批准额度,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补助,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推动旅游产业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对新评定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
实施优惠的土地政策。确保旅游用地,明确对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省级重点旅游项目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点供”政策;实施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对利用现有山川水面建设冰雪场地设施,不改变地表形态、不压占土地的,可按原地类进行管理;实行地价优惠政策,使用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土地建设冰雪和避暑休闲产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
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升级项目质量,注重发挥产业专项资金的引导功能,对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建设银行贷款给予贴息支持。谋划包装一批5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做到项目能落地、招商可洽谈;升级产品质量,加快开发森林康养、水上运动、航空运动、休闲养生、山地穿越、研学实践教育等新业态旅游产品。支持传统旅游景区(点)完善和提升旅游要素功能,重点做好松原查干湖和大安嫩江湾5A级景区申报、集安高句丽5A级景区晋升、博物馆旅游功能改造等工作;升级服务质量,加强景区、乡村和工业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和复核工作,完成《自驾游安全管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标准制修订;升级旅游品牌,支持“雪博会”升级,将“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中国冰雪旅游盛典”等打造成全民关注、全民乐享的群众性节事品牌;升级交通产品,鼓励开通旅游专线,提高路网通行效率,除特殊路段外,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最高限速均放宽到120公里/小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对纳入第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单并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予以资金扶持;支持公路建设,加快构建高品质的东部和西部高速公路旅游大环线,推动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沿鸭绿江和图们江、具有较完备旅游功能的东北边境风景道;支持机场建设,加快推动机场基础设施前期工作,明确机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级建设资金补助标准;支持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敦化至白河铁路建设,加大施工组织进度,尽早打通长春至长白山地区的旅游快速通道。
加强税收扶持。全面落实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力度,针对旅游企业经营特点,提出重点落实的具体优惠政策,充分释放税收红利。
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吉人回乡”,吸引更多吉人回乡就业创业,发展家乡旅游业;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选择一批集中连片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开展“送智下基层”活动,邀请专家上门集中开展专业培训。依托国家冰雪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组织滑雪社会指导员等冰雪产业紧缺人才相关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构建核心竞争力,打造旅游“升级版”,眼下吉林正在下一盘大棋!
众所周知,近两年我省高度重视冰雪经济,冰雪产业强势崛起。2018-2019年雪季,吉林省接待游客843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6.08%;实现冰雪旅游收入1698.08亿元,同比增长19.43%。
中国吉林网注意到,目前吉林省冰雪产业布局初显成效。全省西冰东雪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长吉都市冰雪运动与休闲度假和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两个产业集聚区效应显现,长春、吉林和长白山区域(延边、白山、长白山)冰雪旅游收入占全省的87.5%。大中型雪场支撑作用明显。全省34家营业雪场接待人次294.9万,占全国比重14.97%;滑雪度假区接待人次连续领跑全国,万科松花湖56.6万,同比增长46.8%,接待量全国雪场排名第一。北大壶49.6万,同比增长60.5%,增速居全国大型雪场之首。长白山国际度假区42万,与去年持平,三大滑雪场接待人次位列全国三甲。长春庙香山、长白山和平、鲁能等滑雪场接待人次增长均在40%以上。
此外,宣传营销效果凸显。“在北京下一场吉林的雪”“吉林有约·全民做冬”持续发酵,北京首次超过辽、黑,成为占比最高的客源省份,达到8.3%,增长2个百分点;节事拉动作用增强。瓦萨滑雪节带动长春1月游客接待量翻番;冬捕节带动查干湖雪季接待人次140万,增长132.6%;全省旅游景区雪季接待人次的40.3%均是节庆活动引流。
值得一提的是,冰雪政策保障驱动有力。首次实现专项资金对流量冰雪景区(雪场)和冰雪直通车的奖补;长白山景区冬季门票免费,长春、吉林、延边、白山等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力推进中小学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上冰雪,鼓励居民免费滑雪;省内冰雪旅游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1个百分点。
不过,相比冰雪产业,吉林省避暑休闲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产品特色不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利用不充分。对于如何在“双线”规划实施过程中,较好发挥和充分放大配套政策支撑作用,推动我省避暑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外界颇为关注。
“我们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共同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全面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发展。”田云鹏回答记者提问时,给出了答案。
一是推进项目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各项配套政策实施和项目建设年工作部署,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动项目生成和落地。
二是优化提升传统业态。重点打造长白山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建立联动发展机制;统筹河湖避暑产品综合开发,实施精品化工程;加快森林避暑产品开发,破解林业产业建设用地、业态开发等转型难题;推动要素集聚,实现“产品导向”向“消费导向”升级。
三是发展新兴业态。重点推动避暑康养、研学旅行及新业态融合发展。
四是壮大文创产业。推动避暑休闲文化生成,开发具有吉林特色的避暑休闲文创产品,以演艺为突破口,丰富夜游产品,组织好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
五是做好品牌营销。以“第三届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为主线,以“生态休闲、文化消夏”为主题,以“活跃市场、提振消费”为工作目标,统筹策划全省消夏避暑节事活动和目的地营销,释放消费活力,助力经济腾飞。
六是创建全域旅游。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加大政策扶持,开展省级评定,推荐具备条件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七是强化支撑保障。主要是土地、税收等政策和交通、“厕所革命”及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八是夏冬联动发展。协同推进和落实冰雪产业发展“十大工程”,做好10月雪季前期营销和相关组织准备工作,筹办第四届雪博会。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当下,吉林正将旅游资源特色变优势,优势做到极致。怎样才能让冬夏旅游驱动四季游这张蓝图,一场发布会勾勒出了前行路径……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